11311 230

【草山行腳】11311  陽明山擎天崗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擎天崗」位於七星山主峰東方,泛指「竹篙山」和「石梯嶺」一帶的山谷,地質上屬於「大屯火山」向北噴溢出來的岩漿,冷卻後形成的熔岩階地,東西長約十餘公里。歷史人文薈萃,不僅是當地原住民凱達格蘭平埔族人狩獵的家園,也是漢族移民與平埔族人互動頻繁的地區,昔日漢人從金山到台北販賣魚貨的「魚路古道」和採硫磺、運茶葉都以該地為交通孔道。在軍事上,它有清朝軍隊駐守的「河南勇路」、日本軍隊為拖砲管而闢建的「日本人路」,甚至在「遊客中心」停車場入口,還樹立著一座由「埔光部隊」1972年樹立的「擎天崗」紀念碑和許多伏地堡或對空監視哨。

11311 001

11311 010                

我也是埔光部隊的老戰士隸屬於新化師知母義旅」,服役期間曾奉派到屏東車城參加三軍聯訓」叢林戰演訓,以及永生難忘的「師對抗演習」和「渡河攻擊」。號稱「天下第一師」的「埔光部隊」有著光榮的隊史,它的前身是黃埔軍校教導第一團,於1924年成軍於廣州。1926年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師,抗日戰爭期間被編入52軍,除了與張自忠將軍的西北軍,大刀隊29軍,合力打過「長城戰役」,予鬼子痛擊,往後還投入抗日第一場勝仗「台兒莊大捷」、和慘烈的「長沙會戰」。抗戰結束,在越南接受日軍投降後,由海防市北調秦皇島展開勦共,沿著「北寧鐵路」一線,經長城攻入東北,擊潰林彪部隊奪下瀋陽。在「遼瀋戰役」中,受命留守退路,全師撤回葫蘆島,船運到江南整補。1949年,在上海「月浦戰役」予共軍重大打擊後,轉進舟山群島、經澎湖到台灣,是當時少數以完全建制保持戰力到達台灣的國軍部隊。經過整編,分別成立了掛「埔光」識別證的33師和掛「長城」(紀念長城古北口戰役)識別證的34師,兩者皆為當年國軍的精銳主力,與其他的擎天」、「班超」部隊相互輪調擔任首都台北的衛戍師或下基地集訓

11311 005

 

1958823日,共軍以459門火砲對金門瘋狂濫射,44天的砲戰中,最前線大膽、二膽兩島落彈12萬發,密度為戰場之最,但是守軍始終屹立不搖,並對共軍施以還擊,當時小金門的守軍正是「埔光部隊」,郝柏村和張國英都是當時的基層指揮官。

據學長說當時大膽島上有一隻體重約三公斤的老母雞每天都會下一顆雞蛋但是砲戰開始後每逢共軍對大膽島砲擊前老母雞便會展翅啼叫飛走窩藏這個示警保全了許多守軍官兵的性命因而這隻老母雞被國軍暱稱為神雞」。

196016日,這隻神雞壽終正寢官兵萬分不捨於是將牠厚葬島上並在19613埔光部隊特地為牠建造了神雞之墓」,並維護至今 

掛著35個藍白方格識別證代表中華民國34個行省和一個行政區,「埔光部隊已經在國軍精進案2007年在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的思維中裁撤。但是代表黃埔之光的燦爛隊史,和「天下第一師」的自負,卻永存在「埔光部隊」的戰士心中,不會被無知的政客抹滅。

國家公園「擎天崗」古稱「大嶺」,清朝時稱為「嶺頭喦(一ㄢ2)」,日據時期因為在這裡種植牧草開設牧場養牛,因此民間又稱此地為「牛埔」。

11311 030

11311 035

11311 220

老蔣來台灣後,除了使用威權竊改「草山」為「陽明山」,在1994年陸軍226師將擎天崗營區移交給陽明山管理局之前,這裡一直是屬於軍事重地,不管駐防的部隊是那一番號陸軍步兵師,它被習慣稱為「關渡師北新莊旅八煙營擎天崗連和中湖連」,主要任務是反空降作戰,負責阻絕共軍空降在這片大草原,突襲官邸或台北城。所以,公園區內仍保存有數個碉堡,分成「伏地堡」和「對空監視哨」的形式:

在前往竹篙山的步道岔口上有個對空監視哨」,碉堡上方有像城堡似的矮牆牆後可蹲伏士兵使用機槍對空降中的敵傘兵掃射也可居高臨下與碉堡內火力協同對已着陸的敵傘兵施以雙層火網碉堡中央陷落成井可與下方陣地相通,空間足夠佈置一個火力班的兵力 

在「遊客中心」的後方,「嶺頭喦」土地公廟的旁邊,有個非常特殊的「伏地堡」。外型乍看來是一座色彩鮮艷的「台式」六角涼亭,碧瓦紅柱色彩豔麗,沒有江南庭園樓閣的典雅,只有濃粧豔抹的土味。亭子的橫楣上紅底白字寫著「擎天亭」,亭子的藻井,則以白底藍色畫著看不出所以然的圖案。而登上亭台的階梯上端,兩旁柱子的對聯十分「政治正確」,白底紅字寫著老蔣威權統治時代的反共八股:『消滅共匪酬壯志、復興中華定中原』。建亭的時間是1968年,比「埔光部隊」的「擎天崗」紀念碑更早,建亭子的部隊長目前應該是領終身俸的老將官了。

11311 015

通常部隊建築都是謎彩塗色但是這座亭子卻逆向操作濃粧豔抹已經是非常另類更令人吃驚的是它居然是個伏地堡的碉堡頂部除了階梯的下方地平線上有射孔六角基座也分別建構射孔或交通涵洞,背倚著擎天崗山頭,俯瞰草原,是個蠻理想的防禦陣地位置。鐵馬金戈不再,今天成為遊客休憩賞景的好所在。

11311 020 

11311 025

「擎天亭」邊坡下的「福德廟」興建於乾隆年間,真正的清朝時代土地公神座是在目前大土地公廟正後方山坡上。由於它的位置就在「魚路古道」旁,是從金山到士林這條古道的最高海拔點,也是過往商邑旅人歇息的落腳點,這土地公是從附近竹子山麓的茶園移駐過來。根據客家人的習俗,常在田野或路邊堆壘石頭做為土地公神座,稱為「伯公」,加以膜拜祈福求平安;加上金山古稱「金包里」,以及附近三芝、石門原屬乾隆時代從汀州來的客家移民聚落,種植茶園是客家人來台灣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所以我大膽推測這應該是當年客家先民留下的遺跡。 

擎天崗遊客中心的位置是原來營房的所在地點由於當地地勢平坦又是東北季風的受風面所以高大的植物難以生長日據時代引進類地毯草,建立養牛為主的牧場,因此在平坦和緩坡處形成大片低矮草原,而在牧場的周邊則長滿原生的五節芒。入秋九月之後五節芒開花,受到附近飄來硫磺氣的薰染使得芒花呈現霞紅色,形成清康熙時郁永河筆下<粺海遊紀>中的「丹山草欲燃」景觀。

11311 205

11311 210

11311 215

11311 225

11311 240

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類地毯草類構成的「低草原」,和滿坑滿谷霞紅色五節芒花組成的「高草原」,這種自然美景是當地最大特色,因此國家公園將每年九月底至十一月中,規劃成「賞芒花季」。假日時吸引了大批遊客闔家前來健行,踏青賞芒,穿梭在及人高的芒芒花海古道中,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經驗。

11311 174

11311 235

11311 252

五節芒是禾本科植物,葉鋒銳利,健行穿越時需小心,花穗軸可綑綁製成掃帚。另外當地生產的「民俗植物」(先民使用當做經濟作物)尚有:

1)      大菁:又名馬藍,莖株汁液呈藍色,客家人用來染棉布製作藍布衫。

2)      苧蔴:先民用來編製草繩。

3)      月桃:先民採製纖維,用來編織草鞋。

4)      八芝蘭竹:細軟竹枝,先民用來當製做斗笠時的骨架。

11311 250

11311 256 

11311 254

看山是一種運動,也是一項心靈的陶冶。「觀賞芒花」只是健行運動的一項誘因,絕不是唯一目的。倘佯在藍天白雲下的芳草地就是一項滿足,又何必在意芒花的多寡呢?我喜歡穿過芒草叢尋找水牛,那份找回童年記憶的感覺。

11311 258

 

【讀行天下】

從台北市區過來,最直接又方便的方式不是自行駕車上陽明山,而是穿上運動步行鞋襪,背上輕便午餐和飲水,搭乘台北市捷運「淡水線」到「劍潭站」下車。在「一號出口」出來後,搭乘「小15號」公車,一段票即可直抵「擎天崗遊客中心」。參觀展出資料,進行「勤前教育」之後,便可以踏上步道開始行程,有些路線不用走回頭路,直接走步道下山,然後在步道結束地點搭「小15公車」離去,不用原路爬山回擎天崗取車。 

由「擎天崗」出發,有五條健行路線可供選擇:

R1:遊客中心à草原環型步道à返回遊客中心。

   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景色相同,坡度亦相近,全程2km60分鐘可完成。

R2遊客中心à草原環型步道à竹篙山à遊客中心

   路線與R1相同只是途中多遶到竹篙山全程3.5km90分鐘可完成

R3:擎天崗à金包里大路(下山)à絹絲瀑布à「絹絲瀑布站」搭「小15公車」回家。

      全程3km,下坡路60分鐘可完成。(若自駕則需爬山折返擎天崗較辛苦。)

R4擎天崗à冷擎步道下山à冷水坑站15公車回家

        全程2km下坡路60分鐘可抵冷水坑」,免費泡腳或泡湯後搭車回家

R5擎天崗à石梯嶺à原路折返擎天崗遊客中心

        下山上山原路走兩趟共5km約需180分鐘完成

11311 050

11311 045

11311 040

11311 105

11311 100

11311 115

11311 110

11311 120

11311 125

11311 130

11311 135

11311 140

11311 165

11311 145

11311 155

11311 160

11311 150

11311 172

11311 175

11311 182

11311 184

11311 186

11311 188

11311 170

11311 180

11311 190

11311 192

11311 194

11311 200

arrow
arrow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