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洄瀾悠遊】(97001) 夜奔洄瀾

97001 16.JPG

好友CP和小蓮從矽谷回來,與在台北的彎彎及南西大夥兒相約在松山,搭乘「台鐵」夜快車經由「北迴鐵路」前往自詡為「太陽的故鄉」花蓮,進行兩天「花東山海觀」。好友相約共遊,重點在於歡聚把臂言歡,景點反而成為次要。於是,在彎彎給我們準備的水煎包香味中,我們在「松山車站」月台上就開始歡笑連連,展開行程。凌晨12點半抵達「花蓮車站」,摸索到「洄瀾雅舍」時,李老板仍堆滿笑臉迎接我們入住。

97001 15.JPG

97001 18.JPG

97001 17.JPG

由於「台鐵花東線」週末車票難求,星期五晚上出發時,我們搭乘的是形同通勤區間車的「莒光號」,雖然級別是對號快車,但是卻足足搖晃了三個多小時才抵達。回程我們訂到的是「台鐵」目前最高檔、速度最快的「自強號」,它以兩個EMU 1000電動機車在車組前後各一,同步運轉進行推拉,由花蓮直達松山僅花費約兩小時。我曾搭乘流線型的「太魯閣號」,略遺憾的是此行未能體驗「台鐵」新引進的「普悠瑪號」。

97001 11.JPG

97001 12.JPG

97001 13.JPG

 97001 14.JPG

我的姨婆住在花蓮,舅公住在關山,從小陪祖母回「後山」花東地區探親,就是我做為長孫的特權,因此前往花東的旅程,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充滿了甜美的親情回憶。特別是在1970s年代,對台灣陸海空各種交通工具的體驗,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首先是行駛於台北和花蓮之間的「公路局金馬號」,除了隨車服務的「金馬小姐」個個亮麗專業,令人心曠神怡;「金馬號」巴士本身也是那個年代最拉風的客運車,鋁皮烤漆的車體上有一匹耀眼的「金馬」,車內座椅可以斜躺,車頂還裝備電風扇,真夠豪華。從「台北東站」購票上車後,中午前必須抵達蘇澳,以便趕上下午開放的「蘇花公路」南下時段。當時的「蘇花公路」只是一條沒鋪柏油的單線車道,所有車輛排隊依序通過,我記得「金馬號」總是排在隊首(似乎是金馬一號、二號、三號),然後是沒有電扇的公路局「直達車」一號、二號,接著是遊覽車,最後才是自用車和貨車。童年的我,總是興奮的趴在車窗上往回看長龍似的車陣,祖母邊壓抑顛簸欲吐的暈車,邊緊緊抓住我的小腿,唯恐這個好奇寶寶金孫,在搖晃的車上一不小心摔出窗外,葬身山崖下太平洋。

218913[1].jpg

1975年,「台灣豪華公司」向日本購買了原來航行於「神戶」和「宮崎」之間的渡輪,將這艘二手貨中古輪船整修後,命名為「花蓮輪」,航行於基隆、花蓮之間。我和祖母起早從新竹搭火車到基隆,搭乘「花蓮輪」乘風破浪前往「花蓮港」。途中,祖母猛吐八寶粥,我卻毫不受風浪影響,遊走於船艙和甲板間,當我的好奇寶寶在遊輪上探險。受到十大建設「北迴鐵路」通車的波及,「花蓮輪」於19834月慘淡停航,同年99日,「艾倫」颱風來襲,「花蓮輪」漂離泊位,擱淺於花蓮市「南濱」,遭報廢拆解。

1978年,我出國留學前,陪祖母到花東探親,搭乘中華航空公司的「翠華號」班機前往花蓮。我由好奇寶寶長大成大學畢業的准留學生,華航班機也由我童年時搭乘的螺旋槳YS-11機型,「長大」成波音707噴射客機。由於速度變快,座艙餐飲簡化了,梳子也不送了;但是,不變的是花蓮機場周邊的藍天、碧海、青山,還有那兒我思念的親戚們以及花蓮善良的人們,「乃吼!」(阿美族語『你好』)。

97001 32.JPG

根據荷蘭人的文獻,原住民「薩奇萊雅」人分佈在立霧溪以南,木瓜溪以北的沖積平原(也就是今天的花蓮市和吉安鄉一帶)。17世紀時,荷蘭人登陸東台灣,由於雞同鴨講,荷蘭人把原住民族群名稱誤以為是地名,就在地圖上標示登陸地點為「Sakiraya」,漢語諧音稱「奇萊」,附近的高山也被標為「奇萊山」。清國統治台灣時,由於「薩奇萊雅」族人曾協同「葛瑪蘭」族人抵抗清軍,「撒奇萊雅」族人設在今天四維高中附近的部落大本營遭受清軍圍勦屠殺,導致被迫南遷到今天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部份族人則混跡「阿美族」部落不敢認祖歸宗,最後被阿美族同化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薩奇萊雅人。目前族人散居花蓮市國福里、瑞穗鄉馬力雲社、和豐濱鄉磯崎村等地。清國平定明鄭佔據台灣之後,由於朝廷一直無法平定台灣原住民的武裝抗暴行動,於是頒布封山禁令,禁止漢人渡海來台,進入山丘陵地開墾,用以防止兩股勢力結合反清。

直到1812年(嘉慶年間),清國已經統治台灣百餘年,才逐漸放鬆封山令,允許漢民族進入東台灣海岸地區墾殖。1825年,大墾首吳全和蔡伯玉在宜蘭募集墾丁2800多人,進入「奇萊」地區墾殖。為抵禦原住民的襲擾,他們在今天壽豐鄉平和、志學兩村建立根據地「吳全城」,但是終抵不過瘴癘之氣和原住民襲擾,佃民四散,墾地荒蕪。

1851年(咸豐年間),淡水廳富農黃阿鳳招募壯丁2200多人,從海路登陸「奇萊」地區,落腳在米崙山西北一帶(今花蓮港及花蓮機場一帶),創建了「十六股庄」,並且以良田收成做為公產,資助前來「奇萊」開墾的新移民,造成漢人客家族群大量湧入東台灣,並以鳳林和玉里做為根據地,至今仍是花蓮重要的客家庄。客家人特別重視晴耕雨讀,勞動不忘文化薪傳,生活不忘先賢遺訓,崇敬詩書文字,焚化印刷品的「惜字亭」成為客家庄的特色。鳳林人文薈萃,許多客家人當了中小學校長,而有「校長夢工廠」美名。我祖母娘家廖姓族人便是在這一時期,從苗栗三灣「大河底」移民到台東關山地區。                     這些客家移民眼見立霧溪水和太平洋海浪交會衝擊,迴盪縈繞,遂將港口稱「洄瀾港」。

1874年(同治13年),清國在台灣最高領導人沈葆楨奏請開後山路,設撫墾委員,在奏摺中寫道:「分東台為三路,以總兵吳光亮辦之。南為卑南(台東)、中為璞石閣(玉里)、北為花蓮港」,這便是花蓮港名稱的由來,是「洄瀾港」的諧音。

 97001 37.JPG

花蓮縣南北長約137.5公里,東西寬約43公里,面積4628.57平方公里,居全台行政區之冠;人口334,039人(20139月資料),居全台灣第17位。由於位居「匪律殯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斷層上,因此地震頻繁,20131031日晚間,趴趴虎在寫本文時,花蓮就傳來6.2級大地震,希望洄瀾的朋友們都平安。

97001 01 Hualien.png

花蓮的旅遊資源相當豐富,重要風景線包括「台-8」公路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台-9」公路的「花東縱谷」、以及「台-11」公路的「花東海岸國家風景區」。觀光產業也相當興盛,休閒林場、牧場、農場都相當多,而最驚人的是全縣有900多家合法民宿。座落在花蓮火車站附近的「洄瀾雅舍」,由一對年輕親切的築夢夫婦經營。在地美食「長野」、「鵝肉先生」,或是著名伴手禮蔴糬和花蓮薯名店「曾記」、「阿美」,全在步行距離內。方便的位置,潔淨的房間、如家的溫馨(the Home away from your home),可能是您下次來洄瀾自助旅遊時的一處很好落腳點。

97001 34.JPG

97001 35.JPG

97001 38.JPG

97001 50 97001 38 牛山呼庭 97001 39 夢想的平台 97001 40 March小汽車 97001 41 97001 42 97001 43 97001 46 97001 49  

97001 21.JPG

97001 22.JPG

97001 26.JPG

97001 28a.JPG

97001 29.JPG

讀行天下

l  [洄瀾雅舍] 王管家 (03) 832-6668 (0929) 555-237

花蓮市國聯二路78

l  [包車旅遊] 專業導遊執照武貴文 (Vincent) (0928) 078-750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 花蓮
    全站熱搜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