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900.JPG

【北京紀行】 086-1005 長城的故事

江山多驕,魂脉永繫北京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行走中國,到長城朝聖是必須的行程。在外國人眼中,長城就是中國的圖騰,它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文明的象徵1987年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1005 220.JPG

  1005 200.JPG    

 在趴趴虎眼裡,巍巍長城東西數萬里悠悠歲月上下兩千年長城是孤獨的、是恬靜的。站在敵樓上,過濾掉吵雜的遊人和蒼蠅似的小販,我進入冥想的世界。我嗅不到戰爭的硝煙,聽不到金戈鐵馬的廝殺經歷過漫長又滄桑的「歲月那把刀」,長城無聲無息的靜臥在中華大地上,但卻深深的觸動我的內心,看那屹立的城牆和斷垣頹壁的烽火台,原來滄桑也是ㄧ種美麗和偉大。

1005 240.JPG

 

  1. 【孟姜女與長城】 

『孟姜女真的哭倒長城了嗎?』1988年第一次攀登「八達嶺長城」開始,20多年來趴趴虎曾六度攀上不同區段的長城,回來後聊起長城,總是被朋友問起這個問題。

1005 230.JPG

談長城,ㄧ定要請教北大『對外漢語中心』創辦人潘兆明教授(北大『對外漢語中心』就是今天的「北大對外漢語學院」的前身,是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基地)。恩師潘教授,今年70多歲,出生在上海靜安寺旁邊的弄堂內到北大唸書才來到北京。由於喜愛運動,大學時代即經常登長城。到2008年與潘教授登「居庸關」那次為止,他已經完成登長城超過100他健朗的身體,令我們這些學生們感到既汗顏又羨慕、他豐富的學識,被弟子們戲稱為『百科全書』、他風趣的談吐,讓我在與他聊天時想要做筆記,寫下珠璣言語和智慧哲理。有一次趴趴虎和潘教授到「朝陽」去看特技雜耍,我對演出者神乎其技的表演興奮不已,潘教授只微笑著給『特技雜耍』下的定義,指稱是:『從事跟自己過不去的體能與技能的表演』。跟潘教授遨遊中國,我很可以體會當年孔子與弟子周遊列國時的雋永對話。

1005 210.JPG

 

談到『孟姜女』,趴趴虎實在不敢拿這Stupid Question去問潘教授,只好自己去探索,誰叫我已被千古的「長城」深深吸引,有濃濃的「長城情結」。

多數學者認為,孟姜女的故事是由『左傳』所載,春秋時『杞梁之妻哭夫崩城』的故事演化而成,流傳於民間。它經過唐、宋、元、明、清,各代文人的加油添醋『創作』,而有了不同的版本,故事的細節和哭城的地點,都有不同的說法。

1005 250.JPG

歷史學家顧頡剛認為「孟姜女」與「萬里長城」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他指出,孟姜女應該是春秋時的齊國人(約在西元前550年)。齊國位於今天山東的東部,而齊國長城在西元前557年就已完成,那時候秦國和其他諸侯國的長城都尚未建築。而秦始皇在位於西元前221年到西元前206年,他修築長城時距孟姜女晚兩三百年。所以,孟姜女哭的「長城」只能是「齊國長城」,從青島到濟南,而不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才動工修築的「萬里長城」。更何況我們今天在北京看到的「長城」,是屬於「大明王朝」時代的大將軍戚繼光等人修建的「明長城」,更扯不上『孟姜女』。

1005 260.JPG

 

  1. 【歷史長河中的長城】

 

目前發現最早的「長城」遺址,是山東境內的「齊國長城」,大約始建於西元前555年。它的西端起點,在今天濟南市長清區的「嶺子頭」,經過肥城、章丘、湽博、到青島,終點在青島市「黃島開發區」入海處,「齊國長城」總長約650公里,現存400公里。我於2006年來到淄博,只有在「齊國歷史博物館」內見到複製模型,沒有親自攀登。

1005 100 齊國博物館.JPG

 

春秋戰國時,魏、趙、秦、燕,各國也分別修築了「長城」。同時,當中原在遍地烽火的時候,北方的匈奴族已經統一蒙古各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單于聯盟國,南下牧馬尋求發展,成為他們的必然目標。所以,秦始皇在西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後,為了防止匈奴南下,在華夏大地北方,利用春秋戰國時諸侯國秦、趙、燕的「長城」做為基礎,修補與增建,完成了西起甘肅,東到遼東,大約長達一萬華里的防禦線「萬里長城」。

1005 270.JPG

 

中華兩千年歷史中,「長城」一直夾在南方漢民族的「農耕文明」,和來自北方草原牧民的「游牧經濟」中間,糾纏不清。北方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滿族,都在草原大地上活躍多年,由於受地理環境單一「游牧經濟」的限制,他們發展的出路只有南下牧馬」,尋找南方溫暖的水草地

1005 280.JPG

1005 290.JPG

中原的漢民族統治者,一直懼怕草原民族,以軍事行動進入中原,推翻漢民族的政權,卻又錯誤的希望這些機動性強大而且驃悍的游牧民族,能以降服的低姿態,向自己納貢稱臣。因此,中原漢民族統治者,總是把自己陷入抵禦討伐的生死輪迴中。而被牢牢綑綁在土地上的中原農耕百姓,也因為害怕游牧民族南下,帶來的烽火戰亂、社會動盪、和生產破壞。所以造成「舉國上下」都不惜付出巨額代價,去修築「長城」。這和近代有些國家「寧要核子、不要褲子」的「國防理念」是相通的。

1005 310.JPG

相反的,「長城」外的新興勢力,則不惜任何代價向「長城」靠攏積蓄能量,待時機成熟突入長城。得逞後,他們自己也修長城作為防衛中心,並向長城附近移民,建立家園。

1005 300.JPG 

秦始皇於西元前215年,先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伐匈奴。然後,為了能夠持續統治帝國而修「長城」。先後動員軍隊40萬人,徵調農民及囚犯50萬,總共幾乎動員百萬人,工程連續長達五年。根據文獻記載,當時「大秦帝國」共約有2000萬人口,換言之,全國包含男女老少,每20人就有ㄧ個人參加了這項工程。『分段包工責任制』是「大秦帝國」修築「長城」的組織和管理方法,使每一區段都能嚴格控制工程的品質。到明代,甚至在小隊開始施工處立碑,刻上該施工小段負責人姓名,對工程品質負責。

1005 320.JPG

修築「長城」的工程,在「大中華民族」的歷朝歷代接力下,進行了2000多年。不但漢民族建立的漢、西晉、隋、唐、宋、明等王朝,都曾不同規模的修築「長城」。甚至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滿族建立的大清王朝,也都在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修建「長城」。特別是「大明王朝」,先後使用了將近300年的時間,傾全國財力、物力,修築了西起「嘉峪關」,東到遼寧鴨綠江邊的丹東虎山,東西端將近一萬華里(7000公里),真正完成中華民族的「萬里長城」。

1005 330.JPG

 現在,我們到北京登長城」,通常去的是「八達嶺」、「居庸關」、「金山嶺」「慕田裕」、或是「山海關」和「嘉峪關」,都是明朝所建「長城」的遺存精華,也是歷代最雄偉、最壯觀的傑作。

1005 340.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長城 北京 中國
    全站熱搜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