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洄瀾悠遊】(97203)砂卡礑步道

 97203 315

「砂卡礑Skadang」是原住民太魯閣族語「臼齒」的意思,這一地名的由來是當初太魯閣族人在這裡落腳開墾建立部落時,挖掘出先古人類的臼齒,遂以此命名該地區。

   97203 015

97203 010

97203 020 97203 026 97203 030 97203 100                                        

根據族人耆老口傳,「砂卡礑溪」流域的太魯閣族人部落主要是由「巴圖Batto」家族所建立。這個家族發源於中央山脈西麓的濁水溪上游源頭地區,大約是今天南投縣轄山區。

97203 500

由於生活空間受到人口增加而擠壓,於是他們的祖先在200多年前,翻越過奇萊山峰,來到立霧溪峽谷的支流砂卡礑溪流域地區落腳,陸續建立了幾個部落社區,例如「欣里干Snlingan」、「戈絡禾Kruh」、「砂卡礑Skadang」、「赫赫斯Huhus」。1949年之後,蔣介石被踢出大陸後來到台灣施行威權統治,粗魯的將太魯閣人的「砂卡礑社」,更名為莫名其妙的漢文名字「大同社」,「赫赫斯社」也被改成「大禮社」,現皆獲得平反,恢復原本的太魯閣族語名稱,只是以漢字的諧音來書寫太魯閣族語地名,以示尊重。

97203 120

 97203 122

太魯閣族對地名的命名,大致可歸納為三種類型,一是根據當地過去曾經發生的事件,例如挖掘到臼齒的「砂卡礑」;二是依當地的環境特色,例如漢語名字「五間屋」原名叫「斯維奇Swiji」,即因為當地有許多葉形碩大的榕樹而得名。三是因為某人居住過該地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97203 150

97203 130

97203 123

同時,生活在這片青山綠水的太魯閣族人,他們的語言中,對這片山林的自然地形也有極為詳盡的描述,例如寬敞峽谷稱為「Ayug」,小峽谷稱「Iyax」,因此狹窄的砂卡礑溪谷就被稱為「伊亞峽谷Iyax」,離步道入口約1K處的一個開闊可供展望的地方,被稱為「Ngahu」。步道進入小峽谷後,可觀賞到「Dgiyaq大山」、「Yayung河流」、「Dowras斷崖」、「Gmrangan河階」、「Bling洞穴」、「Tglaq瀑布」、和「Langu Paru深潭」等不同的地形,都是大自然千古以來留下的地殼變動痕跡。

97203 112

 97203 132

「砂卡礑溪」發源於「二子山」和「曉星山」之間,流到太魯閣附近注入切割「太魯閣峽谷」的「立霧溪」,是立霧溪東端的最後支流,全長僅約16.7公里,太魯閣族人稱它為「Yayung Skadang」。由於流程短促溪水未經污水,而且溪流湍急,溪水中含沙量低,因此溪水終年清澈碧綠見底,這點和發源自「奇萊山」,流程58公里,流經土質鬆軟的山區岩層,溪水夾帶沖蝕沙土,使得河水呈現出滾滾濁流的「立霧溪」,極不相同。

97203 114

同時,沿途的河床上堆疊著許多奇岩巨石,這是因為河道短促,沿岸崩落的岩石,還來不及經長距離滾動磨擦,就已經到達水勢較緩和的立霧溪匯流處,所以使得「砂卡礑溪」河床堆疊著許多美麗的巨石。加上河床旁山壁上,隨處可看到「造山運動」隆起的沉積岩褶紋,水石之美,渾然天成,讓人不禁讚嘆造物者的神奇。

97203 200

97203 205

97203 210

97203 235

97203 225

 97203 265

97203 215

97203 255

97203 220

97203 240

97203 260

97203 245

97203 250

溪谷地區的植物生態亦十分豐富,它成為飛禽走獸最好的棲息處所,也是昔日砂卡礑溪流域太魯閣族人最好的狩獵活動空間。

97203 390

我在「砂卡礑步道」上看到許多「樹抱石」,榕樹或其他不知名的大樹,看起來似乎是危危颤颤的站立在步道頂上的岩石上,其實他們都下伸出密密麻麻,粗細不一的根,牢牢的緊抓著岩壁,絲毫不可撼動。這種纏勒的現象,不僅使得植物吸收到足夠水份,使植物本身不會輕易的被風雨扳倒,也使得岩石因為樹根攀附,發展出水土保持的功能,使山壁不會輕易崩落。聰明的原住民太魯閣族人,當然不會輕易除去岩壁上的樹根,因而造就出這幅古木奇岩共生的大自然美麗景觀。

 97203 310

97203 305

緣溪而建的「砂卡礑步道」,曾經是「砂卡礑」和「赫赫斯」部落對外聯絡的交通要道,沿途經過的「斯維奇Swiji」(五間屋)、「柏拉耀Brayaw」(三間屋),都是昔日「赫赫斯」部落的分社。1940年,日本政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所」,在立霧溪畔興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到發電廠發電,這個輸水隧道就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溪水輸送到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含沙量太大,所以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水壩,先將溪水引至發電廠,做為發電機的冷卻水。為了維修水壩和大引水管,因而開鑿了今天的「砂卡礑步道」。「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時,將這條步道定位為景觀步道。它所穿越的地區原本是太魯閣族人傳統生活領域,族人以種植玉米、蕃薯、和飼養雞鴨等農耕生活為主。依照國家公園法律的規定,在一般管制區或遊憩區內,允許原有土地利用方式,所以砂卡礑步道沿途仍可見到小面積聚落的農耕,遊客依法不得擅自進入。族人以機車代步運送農產品往來於步道中,我們對族人對自己土地的利用方式,應該給予尊重,小心在步道上步行,注意安全,且不可擅闖農地。

 

97203 320

97203 325

97203 410 

步道沿途可看到許多山蘇。山蘇又名「鳥巢蕨」,是台灣原生種植物,也是太魯閣族人傳統的野菜。其嫩葉鮮翠可口,已然成為漢民族社會大眾接受度極高的蔬菜。

 97203 400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太魯閣遊客中心」的停車場西端修築了「砂卡礑隧道」,這是一個人車分流的隧道,行走其間相當安全。通過隧道,就在隧道西端出口處,就是「砂卡礑步道」的入口,遊客可順著階梯盤旋而下開始健行。從入口到「景觀平台」,單程約1.1k,往返約1小時20分可完成、從入口到「五間屋」,單程約1.5k,往返約1小時40分可完成、從入口到「三間屋」單程4.5K,往返約3小時可完成。

 97203 300

步道入口位於「砂卡礑橋」上,鮮紅色的鋼骨橋樑橫跨砂卡礑溪,橋面圍欄則是雪白色,上面擺設姿態神情各異的石獅子,造型十分可愛。如果您是搭乘「台灣好行」巴士前來國家公園,走完「砂卡礑步道」後不需折返「太魯閣遊客中心」搭車,只需步行通過約一百多公尺的「砂卡礑橋」,「台灣好行」巴士的招呼站就設在橋的西端橋頭,也就是「西拉岸隧道」口,您可在此上車,繼續前往「布洛灣」、「燕子口」、「九曲洞」、「天祥」。

97203 600

97203 620

97203 650

97203 660

97203 670

97203 680

 97203 699

97203 350

讀行天下

l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03) 862-1100

l  [-8太魯閣路段] 路況查詢 (03) 869-1311 洛韶工務段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花蓮 中橫公路
    全站熱搜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