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5 900

  【虎爪淡水】25105 歷史的天空:古戰場

清光緒10(1884),清國與法國因為藩屬國安南(越南)的宗屬問題,爆發「清法戰爭」。由於台灣位居西太平洋航道上的戰略位置,法軍準備以占領台灣做為壓迫北京的手段,來脅迫清國屈服;同時,法國「遠東艦隊」也覬覦台灣北部的煤礦,想佔有台灣為他們的汽輪戰艦取得穩定的燃料來源,因此台灣被捲入這場戰火。 

1884829日,法國在越南的「東京灣艦隊」與「中國海艦隊」合併組成了「遠東艦隊」,由孤拔中將(Amédée Courbet)擔任艦隊司令,親自率領5艘戰艦進攻雞籠。在那同時,另一支特遣艦隊也在前「東京灣艦隊」司令李士卑斯少將(Lespes)率領下,以7艘蒸汽動力鐵甲戰艦的編組,向台灣的滬尾逼近。 

101日,特遣艦隊抵達淡水河口外海,進入戰鬥位置,大約是今天「淡水漁人碼頭」附近海域。當地距離清軍的「白砲台」2500公尺、油車口的「中崙砲台」3400公尺,艦隊停泊在清軍海岸防砲射程之外,但是戰艦上的排砲,卻可直接轟擊到滬尾心臟地區「紅毛城」、「淡水老街」一帶。這支特遣艦隊火力強大,戰功顯赫,以「凱旋號Trimphante」鐵甲主力艦為例,它的排水量4600噸、239mm6門、119mm4門、99mm6門,無論遠攻或近守都是一條海上蛟龍。一個月前,他們才剛在南中國海殲滅了大清帝國的「南洋艦隊」,並摧毀了雞籠所有的岸防砲台。這回停泊在淡水河河口,很明顯是要和雞籠海面的孤拔所率艦隊相呼應,形成對台北府城夾擊。

清國的欽差大臣巡撫劉銘傳,早先已經警覺法軍可能利用淡水河道直接攻進台北府城,因此決定把主力兵力改移至滬尾;另一方面任命提督孫開華,負責整修滬尾防禦工事,以填石塞港,並在淡水河口佈置水雷,防止法國戰艦進入淡水河直攻台北。

25105 200 海巡碼頭佈雷區 

當年封鎖淡水河航道的佈雷區

1884102日(那年中秋節的前一天)清晨,法軍艦砲一陣怒吼,立即摧毀了清軍在滬尾的所有岸防砲台。當天晚上,法軍派出水路技師搭乘小艇進行航道偵蒐。清軍的水雷營雖然發現敵蹤,但是卻過早引爆水雷,使得法軍偵蒐小艇得以死裡逃生,帶回給艦隊重要的戰情:河口佈雷位置和航道水文資料。因此,法軍艦隊決定抽調海軍陸戰隊,以艦砲火力掩護,派出陸戰隊在滬尾進行強勢登陸,目標奪取並佔領水雷營,然後進行掃除水雷,讓軍艦進入淡水河佔領滬尾,做為進攻台北府城的前進基地。 

法軍從雞籠抽調到滬尾的海軍陸戰隊,已經抵達特遣艦隊報到,法軍原決定106日發動登陸搶灘,但是因為風浪過大不適合舟波攻擊,因此將攻擊發起延遲到108日。

1884108日,0930,法軍在艦砲的火力支援掩護下,於「沙崙」發起搶灘登陸。單兵攜帶1天份口糧、16包彈藥、和預備彈夾,部隊以5個陸戰隊連共約600人,配屬水雷兵工兵。1000,在完全沒有遇到守軍抵抗阻礙下,法軍搶灘成功,完成集結。然後兵分五路(尖兵主攻、左右兩翼助攻、兩連預備隊),開始向內陸挺進。

25105 220 法軍登陸沙崙

法軍登陸地點 [沙崙海水浴場]

1100,法軍推進到茂密的黃槿叢林和長滿銳利荊刺的林投樹林,開始吃盡苦頭。埋伏在民宅內的清兵和義勇民兵,適時揮刀殺出,對法軍進行肉搏戰伏擊。茂盛的黃槿和帶刺的林投樹,將法軍各路兵力區隔成小股隊伍,完全失去構建交叉火網相互支援的優勢。

25105 230 林投樹

打亂法軍部隊攻擊行軍序列的台灣原生林投樹

這使得法軍急於脫離叢林,想進入較開敞的水稻田(今天的「天生國小」一帶),誰知這卻正好進入了清軍佈置的「口袋陣地」。

部署在「內岸」防線(從今天的油車口、高爾夫球場、砲台公園、萬善祠、程氏古厝),在統率孫國華、提督章高元等將領調度下,埋伏在丘陵地山林中的4000名清兵,以排山倒海態勢殺出來。更有民兵團練,在宗教的「顯靈助戰」神威鼓舞下,熱血奮勇殺敵。守軍以白刃戰的方式對付入侵的法軍,而且是以不平衡的超優勢兵力肉搏戰壓迫法軍,使得法軍的優勢火力無法展現,陷入苦戰。 

1300,法軍右翼首先不支敗陣,引爆法軍全線潰敗。在漲潮的海水中,法軍全身泡在海水裡,在艦砲支援,阻絕清兵追擊下,狼狽的爬上接應的小艇,逃回軍艦,血戰結束。

清國贏得了「滬尾戰役」,是亡國前的第一場也是最後一場勝仗,淡水人參加了這場家鄉保衛戰,今日淡水「天生國小」到「沙崙海水浴場」停車場一帶,就是當年的古戰場。

25105 215 

重建後的淡水燈塔

走訪「古戰場」的最佳切入點是「油車口」。從台北捷運「淡水站」搭「紅26」公車,在「油車口」站牌邊就是「蘇府王爺廟」。「清法戰爭」時,清將領在此處斬怯戰的士兵,並把首級懸掛示眾,殺雞警猴。「蘇府王爺」是油車口地區的古廟,清朝咸豐三年(1851)建造,廟中主祀的是台灣第一尊蘇府王爺,所有其他在台灣的蘇府王爺,都是從這一座分支出去的。鄉野傳說「滬尾戰役」血戰時,蘇府王爺據傳也曾顯靈助陣,拒退法國兵。戰後砲台守軍定期來廟祭拜,提督章高元也於戰爭隔年光緒11(1885)獻「威靈赫濯」匾額,今仍懸於廟內(只是被改造得庸俗無比,完全沒有古物的質感)。

25105 110

從廟旁的「中正路一段22巷」小道進入,穿過村落住宅區,約5分鐘路程後豁然開朗。一片廣闊的稻田,中央矗立著「天生國小」,小道落崁處有條溝渠,就是「中崙圳」。

25105 120

25105 130

[天生國小]前的古戰場

25105 150

當年清法兩軍的交火線  [中崙圳]

25105 140

25105 160

25105 170

清軍就是埋伏在這片山林中 從三路夾擊沼澤中的法軍        25105 210 淡水燈塔                     

這條灌溉溝渠就是當年法軍與清軍的對峙火線,前面廣闊的稻田原來是密林沼澤,小道右側斜坡的「砲台公園」就是清軍守株待兔的位置,而「天生國小」位置則是在沼澤中辛苦推進的法軍陣地,雙方隔著「中崙圳」交火。法軍有進步的步槍射擊清軍,而清軍則利用地勢見機衝殺法軍。現在的圳道,流水悠悠,靜靜的流過田野,小魚在水中遨游,一幅鄉村桃花源的幽靜,實在很難想像當年的血戰交鋒。 

順著鄉間小路繼續往前,在「沙崙路」接上「新民街」,「程氏古厝」是個重要的景點,它也是「淡海新市鎮」開發(破壞?)後,遺留下來的極少數古建築物,已經被新北市淡水區列為「歷史建築」受保護的傳統民宅。

古厝座落在淡海新市鎮重劃區內的「公司田溪」地區,是一幢三合院格局的閩南式建築。主體建築物以安山岩為基腳,採用唐山斗磚和山牆瓦衫覆蓋,周邊有竹林風圍,溝渠在宅子邊緣流過,是典型的農宅建築,與我童年時居住的湖口「西河堂」,非常類似。

古厝的主人程姓家人的來台祖先在清國乾隆年間,由福建晉江縣來台定居。第四世的遺孀帶領孩子購買了這片田庄。由於台灣民間的農地買賣,大多是包含農田和地上建物,因此,這幢農宅真正的興建年代已經不可考。根據文史工作者發現,發生在1884年的「滬尾戰役」,「大庄埔」這裡不僅是法軍登陸後的部隊推進路線,甚至程家這幢宅子還曾被清兵暫借埋伏兵力,伏擊登陸的法軍。在文史上,「程氏古厝」有特殊意義。

25105 600

25105 610

25105 620

25105 630

25105 640

25105 650

25105 660

25105 670

民宅正面牆上的[射孔]

25105 680

25105 685

25105 690 

專注的聽文史專家講故事

25105 655 瓦衣

1884108日,1145,法軍信號兵登上「望高樓」,發出了「彈藥用罄,損失慘重,我們非撤退不可!」的信號。這「望高樓」是台灣第一座燈塔,清嘉慶元年(1796)滬尾街民、船商集資在此建石砌燈塔,用來導引船隻進入「滬尾港」,是本島第一座燈塔。後來光緒十四(1888)年新的「淡水燈塔」建成,「望高樓」逐漸廢棄不用。在「太平洋戰爭」時,日軍為興建碉堡防止美軍登陸,把龐大的基石拆去蓋碉堡,使「望高樓」遺址蕩然無存,只剩下「望高樓碑誌」,現嵌於淡水「福佑宮」牆上。

25105 590 

我畢業於淡江大學,淡水小鎮對我而言,有如「第二故鄉A home away from home」;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從海上看淡水的經驗。在「淡水漁會」的安排下,我在「漁人碼頭」搭上了「快樂公主號」遊艇,出海繞行一小段。不但看到淡水河河口和台灣海峽匯流的陰陽海域,還駛進內河航道,從水上觀賞淡水小鎮的天際線,最後乘風破浪朝內港返航。這趟一個多小時的航行,我飽覽海天一色的海峽風光、嫵媚臥波的觀音山、風景秀麗的淡水小鎮;當然,我心中澎湃的是:130年前停泊在淡水河口的鐵甲戰艦、碼頭長堤外的填石塞港、油車口水雷兵營的艦葬都門(註1)。

25105 700

登上[快樂公主]遊艇 從另一個角度看淡水

25105 710

25105 720

25105 730

淡水河口 的河海相遇處  就是當年法國特遣艦隊的停泊處

25105 740

25105 750

25105 760 

駐守油車口「滬尾砲台」公車站牌旁的「陸軍關渡師機槍連」,駐軍肩負守護淡水河口。這個營區便是「清法戰爭」時「水雷營」的舊址。後山的[淡水忠烈祠]內,供奉有當時守軍將領孫開華的牌位。此地過去遍生松樹景色優美,是淡水八景中「松濤落日」所在。日據時期建有神社,中華民國在台灣之後改為忠烈祠。

25105 800

25105 805

25105 810

25105 815 淡水神社鳥居

面向觀音山的淡水神社[鳥居]

25105 820 淡水神社

昔日的 [日本淡水神社]

25105 830

25105 840

階梯前的雌性石獅子

25105 850 

階梯前的雄性石獅子 為何雕刻成器官昂揚 典故不詳

1:原文為詩人李遂初的七言律詩,感懷「清法戰爭」的「雞籠戰役」。

        「來侵法艦葬都門,恨事千秋此虜番;長見獅球餘廢壘,更教孤塚玷清村。

三沙灣外濤聲怒,十字碑頭鳥語繁;如訴斯人原敵將,不應姓氏許留痕。」

 

★【讀行天下

[淡水古戰場]

@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22巷「砲台公園」前稻田地區。

搭乘台北捷運到「淡水站」,轉公尺建議公車「紅26」到「油車口」下車。

進入「蘇府王爺廟」旁「中正路一段22巷」,步行約15分鐘可抵達。

     [程氏古厝]

@ 新北市淡水區新民街一段1387

arrow
arrow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