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1 110.jpg

嘉義市是台灣第一個建置城牆和城門的城鎮, 古名[諸羅]

 

諸羅山紀】 60001 諸羅城的故事

嘉義市的古名稱叫「諸羅城」,時間上是台灣地區僅次於府城台南的歷史悠久名城,但是,它卻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個建置城牆和城門的城市。

 

1704康熙43,「諸羅縣」的衙門從今天的台南佳里興遷移到「諸羅山」,知縣宋永清以木柵藩籬建立了縣城,定名「諸羅城」,設立四個城門。1727雍正5),知縣劉良璧增建磚石的門樓,並將四個城門分別命名為:東門「襟山」、西門「帶海」、南門「崇陽」、北門「拱辰」。同時他擴大城池西北兩方範圍,將文廟孔廟)」納入城中,使整個諸羅城形狀略似蟠桃,因此嘉義市被暱稱「桃城」。

1786乾隆51,台灣爆發了「林爽文事件」起義軍與清兵決戰於諸羅城」。由於百姓協助防守諸羅城,圍城之困才得以脫險1788事件平定之後,乾隆皇帝為嘉獎諸羅城軍民協防的忠義精神,特將諸羅城賜名「嘉義」,來嘉其忠義。

 

60001 100.JPG

嘉義市路標, 反正人民買單, 招標就有機會A錢, 就儘量掛吧!

 

台灣的原住民,根據他們居住的地區可大致區分為居住於山林地區的「山地族」和居住於丘陵平原地區的「平埔族」兩大族群。依據各別的語言、文化、習俗,「山地族」又可細分為曹、阿美、卑南、魯凱、排灣、布農、泰雅、塞夏、雅美等九個人口較多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族群。而「平埔族」也可細分為八大民族,分別是分佈於嘉南平原的「西拉雅族」、霧峰以南,新營以北,山麓平地的「洪雅族」、大肚溪到濁水溪之間平原地區的「巴布薩族」、以豐原為中心,大甲溪到潭子﹑東勢﹑大肚山一帶的「拍宰海族」、大肚台地以西海岸平原的「拍瀑拉族」、大甲以北﹑苗栗﹑新竹沿海平原地帶的「道卡斯族」、台北盆地及桃園地區的「凱達格蘭族」、以及分佈於蘭陽平原上的「卡瓦蘭族」。

 

60001 130.jpg 

嘉義公園內的[射日塔]

 

1624明天啟4,荷蘭人從「台江內海」登陸「大員」(台南安平),佔領南台灣。當時居住於安平一帶的平埔族西拉雅人,用自己的母語把居住的這地方稱為Taiowan」,漢語音譯成「台窩灣」、「台彎」、或閩南語「大員」的讀音,這便是台灣名稱的由來,荷蘭人根據居民的發音也正式在地圖上把這個新領地標示為「Taiowan」。

荷蘭人佔領台灣的目的不在於拓展其疆土,而是為他們在荷屬地印尼的「東印度公司」取得貨源發展貿易。其中以輸往日本的鹿皮、砂糖﹔輸往中國稻米、鹿肉、鹿角、鹿茸,和藤製品為最大宗。當荷蘭人發現台灣原住民只擅長打獵,不善農耕,為了增產砂糖和稻米,於是鼓勵在中國的漢民族移民台灣,獵鹿墾荒,開闢增產蔗糖和稻米的農地。

 

60001 140.JPG

 

在荷蘭人的鼓勵下,漢民族開始「唐山過台灣」大量移民台灣,其中又以海盜顏思齊算是拓荒者的先鋒。顏思齊(? - 1625是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精熟武藝。因為打死官家僕人為避免清廷拘捕而想要逃亡海外。由於當時往來中國福建和日本長崎的商船頗多,顏思齊得以和倭寇搭上線逃亡到日本,並在九州從事裁縫維生。由於他為人義氣豪爽,很快就結識了許多當地的福建同鄉以及船老大,於是改行經商致富。他夥同了28位好友結盟為兄弟,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便是其中之一員,由顏思齊擔任老大。

 

60001 170.jpg

建於1912年的[北門驛], 材質為台灣紅檜

 

1624年,顏思齊在日本密謀起事失敗,遭到德川幕府追捕,於是帶著兄弟28人及隨同人員逃亡到台灣他自稱「日本甲螺Capital」當上墾首,從台灣中南部「笨港(今天的北港)登陸,沿著笨港溪(今天的朴子溪、牛稠溪)往東墾殖,直到諸羅山(今天的嘉義市),總共建立了10個墾寨。而在那同時,他那28位結拜兄弟在漳州、泉州的親朋好友,也都聞風投奔過來加入墾殖顏思齊安排他們往東石、布袋一帶發展,於是嘉南平原的濱海地區,瞬間成為當時閩粵貧困百姓出外謀生,移民墾荒的天堂。不幸,顏思齊在抵達台灣的第二年,1625年,因為感染瘧疾死於嘉義,安葬在水上鄉南鄉村占山之麓,北港鎮樹立有「顏思齊登陸紀念碑」,來紀念這位開台先驅。

 

60001 200 顏思齊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jpg

歷史是為政治服務 逃亡來台灣的海盜也可以立碑紀念

 

嘉義的古名稱「諸羅山」源自當地原住民平埔族洪雅人阿里坤支族「諸羅山社Tzurosan」的閩南語音譯該部落的舊社址大約是在今天嘉義市區中正公園一帶。公園旁邊有一座土地廟番內社福德宮,據說裡面祀奉的神偶不是土地公而是諸羅山社的「番王爺」,證明早年這附近是平埔族人的生活中心。雖沒有番王爺的名字可是公園內膜拜他的廟祠依然存在;而威權統治者的狗腿名字中正公園」字眼雖然存在,但是造神運動年代的產物,公園內蔣介石的銅像則早已經被拔除這就是嘉義」。

 

 60001 220.jpg

 歷史是由掌握政治權力的小撮人寫的, 這就是暴民政治式嘉義市政府的歷史觀

 

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佔領台灣,在台南赤崁城設立了承天府」,來做為施政中心,台南以北設天興縣,台南以南設萬年縣。在台灣島的有效轄區大約是濁水溪以南到下淡水溪流域之間。

1683清康熙22,清國派明鄭的叛將施琅琊以水師提督名銜,率船艦600多艘水兵6萬,從福建銅山出發攻擊台灣漢奸施琅擊潰明鄭第三代領導人鄭克塽,台灣被併吞入大清帝國的版圖施琅被清國廷封為靖海侯」。現在台南市的將軍區就是被命名來紀念這個漢族叛將滿清走狗施琅。施琅不是台灣人,他是福建晉江人。

1684年,滿清政府在台灣設立台灣府取代鄭成功的「承天府」,並將天興縣」改名為「諸羅縣、將萬年縣」分台灣鳳山二縣,這是嘉義設縣的開始,從此台灣島名定名為「台灣」,沿用至今。諸羅縣的縣治原設置於濱海地區佳興」亦即今天台南市的佳里區,直到1704康熙43),因為漢人移民到台灣墾殖者逐年增多,持續的往內陸墾殖尤其是濁水溪南岸雲林、嘉義平原地區的新墾殖寨增加最多,諸羅縣衙門才遷移到較內陸的諸羅山」(今「嘉義市」),以利行政管理。

 

60001 160.jpg 

 

在設立諸羅縣的頭20年,縣衙門的官員衙役不願遷到諸羅山」,主要是由於怕死怕累的滿清文武官員為了自己的舒適生活與居住安全,不敢也不願意遠離府城台南的庇護,因為當時諸羅縣管轄的範圍為鹽水溪以北到雞籠山,幾乎占台灣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許多地區仍然是平埔族原住民的生活領域,漢族或滿族的當權者對這片廣大地區所能掌控的資訊非常有限。縱使在21世紀的今天所有這些天然瘴癘和人文藩籬因素已經完全消失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豬頭官僚們仍不願放下既得利益死命要將部會機關居家住所全擠在台北市繼續享受當天龍國特權世代的優渥生活

 

60001 150.jpg

只要[鴨對寶] 有個武大郎將軍的爸爸當靠山

台北市民"準備去買房子"就可以選基隆立委

將憲政體制民代選舉當做是自己家裡開分店 

 

1696年冬天,福州火藥庫的一場災變,50萬斤火藥付之一炬清廷勒令福建當局自行補足庫存火藥。製造火藥需要的硫磺來源在當時只能向日本購買,但是價格高昂;另一個辦法則是到剛併入清國版圖12年的台灣去開採由於當時台灣仍屬蠻荒未開發地區,清朝官員無人敢前來台灣。這時有位福建省府幕客郁永河,主動請纓前往台灣,因為喜愛旅遊的他認為『遊,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

60001 310.JPG

 

60001 300.JPG

 

1697年農曆正月24他從福州南下廈門渡海來台,於225日抵達台灣府城台南。他先在那裡蒐集台灣硫磺礦資料以及籌劃行程,並於47日率領一行56由府城台南出發往北行他捨棄傳統的海路改走陸路,搭乘著牛車沿著台灣西部的海岸平原北上,終於在5月初二抵達台北從淡水河經官豆」(關渡)進入「北投」

 

60001 320.JPG

 

他在北投沿著磺溪開採硫磺礦,5個月後滬尾」(淡水返回福州。回去後他將在台灣的見聞寫成了<<裨海遊記>>一書,造成極大的迴響,因為這是在當時第一本介紹台灣的書籍。以今天的眼光來讀這本書,或許是因為他以文言文書寫,稍嫌簡潔加上他能使用的參考資料非常有限,使得這本書若從歷史和人文的觀點來看也許稍嫌書本內容資訊不足;但是在書中他細微觀察,並詳盡記錄他與原住民平埔族人的互動,卻提供給滿清朝廷治理台灣,或學者研究平埔族一個很好的第一手資料。唯此書也留下一個歷史的懸案至今仍在史學家的考古論證與辯論中那便是究竟今天的台北市中心區郵遞區號100110),在郁永河的視線中是個台北湖還是陸地的台北盆地?」

 

60001 330.JPG

 

根據<<裨海遊記>>的敘述,現代學者推測郁永河提煉硫磺的作坊應該是台北捷運「唭哩岸站」附近磺港溪河口,而且他大概也是順著磺港溪到「地熱谷」探查硫磺的礦源。台北市文獻會於1985年在「龍鳳谷遊客中心立碑紀念「郁永河採硫處」,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300多年前這裡還是「諸羅縣」的轄區呢!

 

 60001 340.JPG

 台北的[龍鳳谷遊客服務站], 提供一批專業熱心導覽的不支薪義工.

 

由於氣候、地震、兵災的因素使得嘉義城垣破損嚴重,分別在道光、同治、光緒年間都曾陸續的做過整修。1906日據明治39,嘉義發生了大地震使得城垣全毀,倖存的東門也在日本統治者實施「都更」下拆毀改建成圓環。1930昭和5嘉義升格為市,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初期嘉義曾為省轄市,後因區域調整降為縣轄市,1982民國71,才又恢復為省轄市,面積60平方公里,人口26萬多。

 

60001 230.JPG

嘉義的[北回歸線地標],政府預算養了一群不專業無視遊客,兀自吹電扇聽收音機的選舉樁腳.

 

市內的城隍廟是嘉義市民的信仰中心,興建於1715康熙54,目前的模樣是1940昭和15重建的結果,已列為國家3級古蹟。城隍爺是地方的守護神,嘉義市城隍爺在1875光緒元年被皇帝賜封為「綏靖侯」,也就是按照大清體制從縣級的「顯佑伯」升官成為州級的「綏靖侯」,是台灣唯一加封尊號的縣級城隍。光緒12年,皇帝頒贈「台洋顯佑」扁額,成為嘉義市城隍廟的鎮廟之寶。廟宇在文化傳承上有其特殊的意義,嘉義是交趾陶的故鄉,嘉義市的城隍廟在交趾陶粘貼藝術和木雕上都是大師級的作品是重要的文化景點。開幕不久的檜意生活村保留大片的林務局日式宿舍也是嘉義市在歷史人文上的重要資產

 

60001 420.jpg

 

60001 400.jpg

 

60001 410.jpg

 

60001 430.JPG

 

60001 260.JPG

 

60001 250.JPG

 

60001 270.JPG

 

60001 290.jpg

                      

 

【讀行天下】

      [嘉義市史蹟資料舘] @ 公園路42 (05) 271-1647

      [嘉義市城隍廟] @ 吳鳳北路168   (05) 222-4116

arrow
arrow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