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03 010.JPG

英國人在[大南澳]的殖民, 意外的將[福爾摩沙]的名字,推向世界近代史的舞台.

【南澳悠遊】 27203 在南澳的故事

草原馬背上崛起、而闖進華夏關內、掌握政權的滿清政府,對海洋知識極度無知,因此當1718世紀,全球風起雲湧的「大航海時代」,歐洲列強的皇室都重金禮聘航海專家四處開疆拓土時,北京紫禁城內的皇帝卻仍沉醉在入主中原的勝利任由八旗弟子沉迷在遛鳥和鬥蟈蟈的嬉戲中。雖然在1683年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就利用鄭成功的叛降台奸施琅之手剷除了「東寧王國」明鄭,並於1684年將台灣併入了大清帝國的版圖;但是,直到乾隆的《皇輿全覽圖》,台灣仍然只是半條番薯,大清帝國的皇權僅及於西半部的海岸地區,整個胎灣東海岸的「噶瑪蘭」以南仍是空白的「後山」。

27203 015.png

以台灣為中心, 看世界.

27203 020 1680s map.jpg

[福爾摩沙]的地圖皆為洋人所繪製, 很少見到華人繪製的台灣古地圖.

27203 030.png

大清帝國國旗

27203 040.jpg

27203 110  1640s 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jpg

1640s年代, 荷蘭東印度公司繪製的台灣地圖

27203 490 NASA photo.jpg

美國太空總署NASA 衛星拍攝的台灣空照圖

16世紀時,歐洲列強紛紛進入亞洲建立殖民地奪取貿易市場,葡萄牙人以澳門為基地,沿著中國明朝的海岸往返戰國時代的日本做生意,經過「台灣海峽」望見台灣時,發出了「美麗之島Formosa」的讚嘆。在美洲墨西哥的西班牙殖民帝國艦隊,則順著太平洋的洋流漂到菲律賓在馬尼拉建立殖民地,做為與「大明王朝」和日本做貿易的前進基地,他們的船團沿著西太平洋往日本航行時,一不小心發現了「福爾摩沙」,導致後來在這島嶼的北端建立「聖地牙哥港San Diego」(今天的「三貂嶺」)勢力範圍,進行採礦。

位於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亞洲總部,以槍炮的優勢尾隨著葡萄牙進入亞洲,想取代葡萄牙在亞洲市場的勢力。進攻澳門失敗、兩度佔領澎湖,卻被大明帝國的軍隊驅逐、最後只好佔領「大員」台灣,建立「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做為向北亞日本前進的貿易基地。

27203 150.png

荷蘭人佔據台灣時, 使用的"國旗" (東印度公司旗幟)

27203 160 Zeelandia.jpg

手繪[熱蘭遮城 Zeelandia] 意象圖

27203 170.png

在台灣的土地上, 曾經出現過的政權

1768年,波蘭裔的匈牙利軍官貝紐夫斯基(Maurice August Benyovszky 1746-1786),在對帝俄的戰爭中兵敗被俘,囚禁於西伯利亞堪察加半島Poluostrov Kamchatka的監獄。

1771年,貝紐夫斯基居然和俄軍將領的女兒發生戀情,伺機奪取到軍艦「柯爾溫特號」的控制權,並於那年51日,率領著96名水手從「海森崴」經鄂霍次克海往南逃,成功脫離俄軍的追捕。

在亡命天涯的路上,貝紐夫斯基的戰艦逃出日本海、順著西太平洋航線經過琉球、最後於826日來到了「福爾摩沙」的「大港口」下錨(今花蓮「秀姑巒溪」的出海口)。在上岸探勘的過程中,卻被驍勇善戰的台灣原住民擊退,只好將戰艦駛離,沿著海岸線北上,路過「大南澳」,來到「加禮宛」(今「冬山河」河口港灣)。

27203 200.png

俄國西伯利亞東部的堪察加半島

27203 120 1640 map.jpg

台灣的東海岸是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 [造山運動]隆起的斷崖

27203 210.jpg

[大南澳]的後山是層層疊翠的青山, 就是泰雅人的原鄉.

上岸探勘時遇見逃亡的西班牙軍官,獲悉台灣原住民部落之間的矛盾衝突。由於在「大港口」曾被擊敗的經驗,使貝紐夫斯基小心翼翼的與部落酋長互動,探知悉部落的困難後,貝紐夫斯基慷慨允諾將以艦上的人員和軍火支援作戰,部落酋長也同意,勝利後貝紐夫斯基將獲准登陸來墾殖做為回報。於是貝紐夫斯基將戰艦駛到「澳底」,開始登陸作戰,直逼到今天的瑞芳地區。在凱旋的歸途中,有心人貝紐夫斯基詳盡的記錄下沿途山川和水文資料,準備做為他日來福爾摩沙建立殖民屯墾區的參考。

雙方信守盟約合作愉快,使得貝紐夫斯基立即駕著戰艦離開「福爾摩沙」,經南中國海穿越印度洋回到歐洲。1782年,貝紐夫斯基將一份奪取台灣建立殖民地的計劃,獻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五Luis XV),但是未被採納;於是他又將計畫提報給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約瑟夫二世( Joseph ),結果仍未被採納。1786年,貝紐夫斯基擔任傭兵戰死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他的妻子於1790年整理貝紐夫斯基的遺稿,以法文出版回憶錄,英文譯本書名叫做《The Memoirs and Travels of Maurice Augustus Count de Benyowsky貝尼奧斯基伯爵回憶錄及旅遊,在歐洲廣為流傳還被改編為戲劇和歌劇演出。

附註:本文「貝紐夫斯基」為根據匈牙利文的原文發音翻譯,因為他是匈牙利軍官;傳記翻譯為「貝尼夫斯基」是根據英文版傳記的英文名字發音,兩者是同一個人)

雖然貝紐夫斯基殖民台灣的美夢沒有成真,但是他的回憶錄廣為流傳,卻使「福爾摩沙」登上了國際的舞台。由於大清帝國的國土地圖《皇輿全覽圖》中,台灣地圖的東半部是一片空白的「後山」,1860年代台灣開港之後,即有歐洲浪人發覺東台灣為無政府地帶,因而企圖在此真空地區建立殖民地,史稱「大南澳事件」。

27203 350 1735年法國人所繪臺灣地圖.jpg

1735年, 法國人繪製的台灣地圖 (缺少整塊東海岸地區, 似乎是為"無政府"的說詞埋下伏筆)

1857年,藉口傳教士被殺,「英法聯軍」進逼大清帝國,攻陷廣州、直指北京,清國的皇帝咸豐帶著老婆慈禧逃亡熱河,於1860年被迫簽訂《天津條約》,開放台灣的淡水、雞籠、安平、旗後等四個口岸通商,其餘美國、日本、德國、巴西等列強跟進有福同享。

1861德國人威伯認為當時東部台灣無政府的大南澳有利可圖,便勾結和英國商人荷恩James Horn),帶著五、六名洋人到「大南澳」山上查勘林場,準備開山伐木,墾荒經營。他們以食鹽、布匹、和羽毛來結交當地的原住民,並且與泰雅族頭目的女兒結婚展開墾殖的工作

27203 300.JPG

[大南澳]的山林  (攝於[南澳神社]前)

186811英國人荷恩在淡水德國商人兼領事美利士(James Milisch)的支助下,雞籠購得三隻小船以利運輸並招募工人40多人,回到「大南澳」擴大墾殖。為了保衛屯墾區的安全,荷恩決定建立自衛,招募了20多名武士做為衛隊人員、配備了槍砲武器,並且在「大南澳」建立一座碉堡、在「小南澳」修築土圍,做為防禦工事;還大舉興建瓦屋草棚做為工寮和民居,全力砍伐木材,運往「雞籠」港口,轉往海外。

荷恩和威柏在「大南澳」持續大規模擴建墾殖區,並以殖民地的統治者自居,除了對自煎樟腦者徵收許可費、恣意添僱兵勇、還向原住民徵收勇費和勇糧成立大南澳國最高峰時曾有數百名的工人在「大南澳國」進行墾殖。

27203 310.JPG

大南澳是泰雅族人的原鄉

清廷得知此事,由噶瑪蘭通判縣長)」丁承禧、「台灣兵備(台防部司令)」黎兆棠出面勸阻無效後,透過北京總理衙門的外交系統交涉,向英、德提出抗議。英國雖然答應將荷恩從大南澳」撤出,卻遲遲未真正行動,同時卻聲稱大南澳為生番居住地,並不屬於清國領土來周旋。18695月,英國甚至派軍艦到蘇澳護僑,在大南澳」的水域停留三日,以武力來展現實際支持荷恩大南澳國的屯墾行動。

就在清國與英、德持續交涉之際,186910月卻傳來荷恩遭遇船難溺斃的消息,由於荷恩的屯墾行動後繼無人,這段充滿傳奇的「大南澳事件」才告落幕。以血緣的角度來看這段歷史荷恩的後裔還在南澳地區生活

27203 400.jpg

27203 420.jpg

27203 430.jpg

雖然荷恩的「大南澳國」只是曇花一現,但是卻造成泰雅人原鄉「大南澳」永遠的災難。1874年,清國政府厲行「開山撫番」政策,清軍在羅大春的率領下入侵「南澳溪」北岸,準備打通「噶瑪蘭」到「洄瀾」的官道(亦即「蘇花古道」)。雖遭受泰雅族人出草反抗,但是官道依然打通了,清國在官道上沿途派兵長期駐守,在今天往「朝陽漁港」的路上留下「羅大春開路紀念碑」。1890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再度派兵入侵「大南澳」,清兵焚燒部落,搶奪糧食物資後離去,卻也為漢民族在大南澳河口沖積平原留下據點

27203 500 羅大春紀念碑.jpg

清兵軍頭羅大春於1874年, 奉命到[大南澳]打通蘇澳到花蓮的通路.

27203 510 羅大春紀念祠.jpg

[朝陽漁港]附近的[羅大春開路紀念碑]小祠堂

1895,由於清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引爆了台灣人的乙未抗日戰爭。漢民族的義勇軍,在台灣西部平原上的抗日行動中,以壯烈犧牲告終,但是台灣山地原住民族的抗日行動,卻使日本軍警吃盡苦頭。

1903年,日本殖民政府挑撥離間,誘使「太魯閣族」由「立霧溪」,翻越「三角錐山」,攻入「大濁水北溪」,和「大南澳溪」,與「大南澳」的泰雅族展開了一次激烈的衝突。兩個戰鬥民族勇士們的浴血大戰,彼此馘首無數,在日本人的陰謀下,守方的泰雅族人連賴以維生的獵槍和長矛,都被太魯閣族人掠奪一空,完全符合日本人的期待。

被日本人利用的太魯閣族人凱旋歸去後,「大南澳」的泰雅族勢力遭受到空前削弱,日本人趁虛而入全面控制「大南澳」,馬上設立蘇花警備隘勇線以監控大南澳南澳的泰雅族人。並施行「漢蕃隔離」政策,將大南澳沿海原本漢人居住的土地, 歸屬蘇澳郡管轄,並以武力對付隘勇線」(大約是今天「台-9」)西側的泰雅族人。

1906年,台灣總督府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採取強硬的五年理蕃策略,以優勢的武力征討不願歸順的台灣原住民部落。大南澳的泰雅族人不得已於1909年向日本人歸順,獻繳出所有武器,日本殖民政府1917年在「宜蘭廳」下新設「南澳支廳」。

27203 600.jpg

日據時代的台灣地圖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人又想到驍勇善戰的泰雅族勇士,組成了「高砂義勇軍」,在南太平洋戰場上的戰鬥中,雖無法挽回「皇軍」的劣勢是,卻給予美軍多次致命的打擊。戰死異鄉的泰雅勇士英靈,被供奉在「大南澳神社」,位置在南澳國小的「南澳綜合運動場」後山。

中華民國在台灣之後,「南澳神社」的祠堂就迅速的被蔣介石的武大郎們摧毀掉,並且很狗腿的將通往[神社]的道路命名為[中正路]. 據說孫中山的銅像曾被安置在那,可是我到訪時,只見到空蕩的平台,神祖牌也被革命掉了。

27203 740 南澳神社.jpg

 

 

27203 700.jpg

[大南澳]的觀光接駁巴士設有站牌

27203 710.jpg

圖中穿越泰雅族人住宅區的道路, 就是政治八股的[中正路].

27203 720.jpg

[南澳神社]被蔣介石的"文化大革命"打手剷除後, 剩下荒草平台.

 

27203 730.JPG

照片中的遠處就是漢人佔據的[南澳溪]出海口沖積平原水稻田, [南澳花海]所在地.

從泰雅人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清國的「羅大春開路紀念碑」、或日本人的「南澳神社」,都是外來民族人侵「大南澳」的歷史紀念文物,也是他們的家園被外人佔據的恥辱印記,但是他們卻沒有「搞破壞」。漫步在泰雅族人的社區中,我看到了許多房舍都十分西化,沒有任何漢民族的圖騰,如紅磚土瓦房、土地公、媽祖、觀音,卻有三座教堂。我可以理解,在泰雅人的眼中,只有這些外國傳教士才是真正來帶領他們走向現代文明,也是心靈的慰藉者。

27203 800.jpg

27203 810.jpg

西式的泰雅民宅

27203 815.jpg

筆直乾淨的社區巷道

27203 820.jpg

泰雅民居

27203 825.jpg

27203 830.jpg

27203 850.jpg

27203 855.jpg

27203 860.jpg

27203 865.jpg

27203 870.jpg

神職人員宿舍前面的庭院

27203 875.jpg

典雅的建築

27203 880.jpg

社區民眾活動中心兼籃球場

27203 885.jpg

帶著「的啦」尾音的泰雅大姊,親切的與我交談、可愛的泰雅小朋友們好奇的和我攀談、友善的高喊「再見!」。做為漢民族的客家子弟,我的內心有些澎派,我想到乙未那年,新竹的客家義勇先賢們與泰雅弟兄聯手抗日的歷史往事、我想到那條不公不義的「隘勇線」(台-9號公路),在執政者的怠惰下,至今仍沿襲日本殖民政府的「理番」,將繁榮富庶的沿海平原港口劃歸「蘇澳」,而將貧脊的山林劃歸泰雅的「南澳」。

27203 890.jpg

★【讀行天下】

◎「南澳神社」、「泰雅文化館

可搭「台鐵」東部幹線至「南澳車站」下車,於車站旁租腳踏車或搭乘觀光巴士,

到「南澳神社」站下車

若想前往部落體驗營或溫泉區,建議包計程車前往。「大南澳車行」0935-791-226

 

(旅遊日期:2016119         完稿日期:201622日)

arrow
arrow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