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010 Sonoma City Hall.jpg

Sonoma市政大樓是個正方形, 同時照顧四個面向的商家.

【加州酒鄉】 368 索諾瑪廣場風雲

循著「CA-12」北行,在進入小鎮「索諾瑪」的市界後,「CA-12」公路又稱「Broadway」,直行到底就到了「索諾瑪廣場」,路底矗立的石牆建築就是「市政府大樓」。這座四方形的建築竣工啟用於1908年,為了同時照顧「索諾瑪廣場」周邊的商家,破除前門、後門、側門的厚彼薄此之爭,建築師A.C. Lutgens刻意將「市政府大樓」設計成正方形、四面的面牆和入口設計成完全相同,成為有趣的話題。

368 020 Sonoma City Hall.jpg

CA-12 (Broadway)向北行到底, 就是[Sonoma Plaza]

在「市政府大樓」入口的上方懸掛了七面各國旗幟,這些曾經飄揚在「索諾瑪縣」上空的外國旗幟(其中只有五面是真正曾經飄揚在「索諾瑪谷地」),代表了「索諾瑪縣」的近代發展史。

368 030 七面旗幟.jpg

[市政大樓]入口上方的七面旗幟

368 035.jpg

[七面旗幟]代表Sonoma的開發史

第一面是圖案非常簡單的大英帝國「聖喬治旗幟」,一面白色旗幟中央繪了紅色十字架。1578年,英國航海家杜瑞克(Sir Francis Drake)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的資助下,駕駛著他的「金鹿號Golden Hind」進行海外探險。除了停靠舊金山的「花園角」附近,他還來到了「索諾瑪」的西北角海岸,在一個小港灣靠岸修補船隻,並將那裏宣稱是大英帝國的新領土,命名為「New Albion」。該小鎮至今仍使用這名字,並保存濃厚的英倫風味。

368 100.jpg

英國航海家杜瑞克與印地安人的第一類接觸

在過去的7000多年中,「索諾瑪谷地」一直是原住民生活的家園,其中「米窩客Miwok」是最大的族群。直到1810年,一批西班牙帝國的軍人從「寶德嘉灣Bodega Bay」登陸,然後循著大約是今天「CA-12」公路的路線往東南挺進探險,進入「索諾瑪谷地」。最後他們抵達了今天的「Kenwood」附近,因為發現「索諾瑪溪」經常氾濫成災,不適合設置屯墾區而放棄,是第一批抵達「索諾瑪谷地」的歐洲白人也是第二面旗幟的來由

368 200.jpg

368 210 Vineyard on CA-12.jpg

Kenwood小鎮[CA-12]公路邊的葡萄園

1812年,由北方阿拉斯加南下的俄羅斯皮毛獵戶來到了「索諾瑪」海岸,他們登陸後循著「俄羅斯河」溯溪而上,一方面是為了尋找貂皮獵物、另方面也為凍原的北國尋找糧食作物的來源;於是,他們在河口地區興建了屯墾區,就是今天的「俄羅斯古堡」。他們的武裝屯墾勢力盤據在「索諾瑪」的海岸地區,雖然未曾真正進入「索諾瑪谷地」,但是卻對當時統治「上加利福尼亞Alta California」的西班牙殖民帝國造成壓力,因而積極經營「上加利福尼亞」,目的在阻擋俄羅斯勢力往南延伸。最後因為俄羅斯入侵中國(大清帝國)得逞,才於1841年決定撤出北美洲,將位於「索諾瑪」的屯墾區資產出售給大地主「沙特堡Fort Sutter」的主人John Sutter

368 300 Fort Ross.jpg

位於Sonoma海邊的[俄羅斯古堡]

1822墨西哥進行革命運動企圖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追求獨立建國。「索諾瑪地區的一位叛軍領袖趁機獨立宣布成立墨西哥帝國」,自立為奧古斯丁大帝一世」。只是他在1824年就被罷黜恢復共和,「索諾瑪地區成為墨西哥共和國的領土墨西哥共和國的國旗隨著1823索諾瑪宣教區Mission St. Francis Solano 的竣工啟用而飄揚在索諾瑪谷地的天空直到1846年的熊旗革命」。

368 400 Sonoma廣場.jpg

Sonoma Plaza

1846614日,在美國軍人費利蒙(John Fremont)的領導下,「索諾瑪廣場」爆發了推翻墨西哥統治的「熊旗革命」運動,並得到「納帕」和「沙加緬度」地區的支持。他們所縫製的「加利福尼亞共和國California Republic」革命軍「熊旗」,成為今天加州的州旗;雖然懸掛第一面「熊旗」的建築物已不可考,但是在「索諾瑪廣場」內,有一座「熊旗」紀念碑,供民眾緬懷先烈。

368 600 熊旗紀念碑.jpg

[熊旗革命]紀念碑

184679日,美國海軍中尉軍官Joseph Warren,騎馬進入了「索諾瑪谷地」,來到了「索諾瑪廣場」,向群眾宣布美國已經向墨西哥宣戰、並且美國海軍已經攻下墨西哥在「上加利福尼亞省」的省會「蒙特瑞Monterey」。他受命來降下飄揚在「索諾瑪廣場」的「熊旗」、升起了美國的國旗「星條旗」,代表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接收「索諾瑪」。

368 700.jpg

由四條主街道(分別是東面「First Street East」、西面「First Street West」、南側「Napa Street」、北側「Spain Street」)圍繞的「索諾瑪廣場」,它的周邊有許多著名的古蹟建築、歷史悠久的商家例如,老教堂「Mission San Francisco Solano」、老營房「Barracks」、老商家「Sonoma Cheese Factory」、老旅館「El Dorado Hotel」、老劇院「Sebastiani Theater」,還有商家雲集的賣場「El Paseo de Sonoma」,都是到「索諾瑪」小鎮旅遊時值得參觀的景點。它們全都圍繞在「索諾瑪廣場」的四周,不但見證了「索諾瑪」由小聚落發展成城鎮的演化,有些老建築甚至成為歷史風雲的場景,遊走其間彷彿走入從前。

368 800.jpg

368 810.jpg

368 820 Sonoma老劇院Sebastiani Theatre.jpg

368 830.jpg

368 840 Sonoma廣場周邊的商場.jpg

Sonoma Plaza 旁的商圈

368 850.jpg

[索諾瑪谷地]又稱[月華之谷]

368 855.jpg

368 857.jpg

368 860.jpg

西班牙天主教聖方濟會花300年在加利福尼亞布建21個鏈狀[宣教區]

368 865.jpg

Sonoma Plaza 是鏈狀21個[宣教區]的終點

368 870.jpg

夜店

368 875.jpg

368 880.jpg

368 885.jpg

368 890.JPG

368 895.jpg

其實「索諾瑪」並不是一個多元族裔的社區,體現在生活上的就是餐館,主要以歐洲白人和墨西哥的料理為主。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中,巷弄裡卻隱藏了一家非常不俗的西亞風味尼泊爾餐廳,「Taste of the Himalayas」。店主人來自「加德滿都Katmandu」,他原本是攀登「埃佛勒斯峰」的導遊,因為結識一位來自紐澤西的美國女孩登山客,而戀愛結婚並定居在「索諾瑪谷地」。他們先在山區小鎮「Glenn Ellen」開了一家自助餐廳,據說那家餐廳的房子非常破舊,〝客人在用餐前,隨時可能滑落掉出去〞。因此他們決定搬遷到「索諾瑪」的目前位置,雖然隱身陋巷,至少不用擔心客人會〝滑落掉出去〞。

也許是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尼泊爾的餐飲與中國的藏族類似,特別是他們的「饃饃」,根本就是漢族稱的「餃子」,有素食和羊肉兩種內餡,都很可口;此外他們的薄餅,也和漢族的蔥油餅相似,咖哩雞肉(或牛羊肉)則似乎受到印度的影響。「室雅何需大」可能是這家餐廳的最佳寫照。在這家小餐館,我的「索諾瑪」之行,多了異國的風味。

368 900 Sonoma商圈的巷道.jpg

Sonoma Plaza 商圈的巷道

368 905 巷道內的尼泊爾餐廳.jpg

巷道內的尼泊爾餐廳

368 910 餐廳在門上的超大餐單.jpg

門板上的超大型餐單menu

368 915.jpg

室內用餐區

368 920.jpg

頭檯點心

368 925 素餡饃饃.jpg

素餡饃饃

368 930 羊肉饃饃.jpg

羊肉饃饃

368 935 咖哩雞.jpg

咖哩雞塊

368 940 薄餅Naan with basil.jpg

芫荽薄餅

368 945.jpg

368 950.jpg

368 955 Tibet beer.jpg

藏傳啤酒

368 960.jpg

【讀行天下】

  • [Sonoma Valley Visitors Bureau]  (707) 996-1090

    @ 453 First Street East, Sonoma, CA 95476

arrow
arrow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