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07 110

【草山行腳】11307 蓬萊米的故鄉竹子湖

對許多台灣人來說,陽明山上的竹子湖也許只是採海芋的農田,忘記它在台灣農業發展史上更重要的「曾經」:它是台灣蓬萊米的原鄉,是全台灣種植蓬萊米的原種田所在地。

11307 430            

當地「湖田國小」校長江啟昱先生,是位人文素養深厚、熱愛鄉土,又兼具行動力的教育工作領導者。為了讓小朋友從行動中體會生態環保和生命教育的延續,同時展現竹子湖做為「蓬萊米故鄉」的文化意象,江校長創造出「開學日培養蓬萊米種子」的儀式,來取代傳統長官訓話的開學典禮。「浸種」的工作完成後,小朋友們將陸續執行「催芽」、「播種」、「插秧」的工作,讓孩子們體驗農家耕耘種稻的辛勞,激發出深耕鄉土的愛心。在學校課程的安排中,學校在操場尾端櫻花林旁邊規劃出適合種稻的水田,利用鄰近農家自引的山泉水灌溉水田;同時,邀請農業專家蒞校指導「自然農法」,讓孩子們習得如何不使用除草劑、農藥、化學肥料,以清潔的土壤、乾淨的水源、自然的陽光,來進行蓬萊米的培育。幸福的「湖田」孩子們,腳踩在蓬萊米故鄉的泥土上,將以感恩尊重自然的心,傳承蓬萊米故鄉的文化,使湖田國小成為實踐環保生態,並體驗人本和自然共生共榮的基地。

11307 300

11307 310

11307 360

操場跑道邊的空地 便是[湖田]孩子們培育秧苗的地方

11307 330

戶外教學的[講堂]

台灣並沒有原生的稻穀品種。根據文獻記載,台灣原住民和移入墾殖的漢民族,他們從菲律賓群島、馬來西亞、及中國大陸引進「旱稻」品種,也就是日本人稱為「在來米」,在農業學上被歸類為「印度品種」。它除了耐旱的優點外,米粒細瘦、飯粒不粘、口感粗糙、價格低廉,而最為農民詬病的是:它的品種眾多、產量低,還混雜許多「紅米」、「黑米」、及「粺子」。家鄉新竹的農家子弟趴趴虎,童年時還經常與伯父進稻田裡去,幫忙拔除夾雜在秈稻中的粺子,因而習得區分外形相似的稻子和粺子。

11307 350

孩子們的心語

1895年,台灣被清日「甲午戰爭」戰敗的滿清政府割讓給日本。脫離腐敗的清國統治,台灣成為「明治維新」現代化日本南進的基地。在「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政策下,台灣的地位從原本清國下放失意政客「寧古塔」的瘴厲之地,成為現代化殖民經濟基地,農業技術的改良和台灣人的智慧,將台灣的樟腦、蔗糖、稻米,推上了世界的舞台,其中糧食作物「蓬萊米」的誕生和推廣,可能是最具指標性的農作物。

11307 200

1900年,日本剛接收台灣時,台灣稻米每公頃的平均產量約為943公斤。到1926年提高為每公頃1565公斤,到了1938年,達到每公頃2242公斤,年總產量1,402,414公噸。在短短的38年內,台灣的稻米產量每公頃成長兩倍多。由於台灣人的繼續研發經營,在另一個「38年」的1976年,台灣稻米產能提高到271萬公噸,創歷史新高。其中居功厥偉的首推被尊稱為「蓬萊米之父」的磯永吉博士Dr. Eikichi Iso1886-1972)。

11307 210

前台灣大學教授磯永吉博士,18861123日出生於日本廣島縣福山市,1911年畢業於北海道大學(當時稱為「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分校」)。1912年,來到台灣,任職於「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場」擔任技師,開始他在台灣從事農業研改和教育,不間斷共達45年的職場生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少數未被遣返的留台日本人。

11307 220

台大農學院仍保留[台灣蓬萊米的誕生地] 因為這裡是種子實驗室

日據時代前,台灣的稻作都是產量低、口感差的秈米。由於米飯是日本人的主食,所以在1895年佔據台灣後,日本政府制訂「工業日本、農業台灣」政策,不僅要求台灣能生產日本所須糧食,並將台灣的糧食輸出賺取外匯訂為國策,於是「台灣總督府」聘任磯永吉等專家來台灣,引進日本梗稻,在台灣進行馴化的試驗。台北廳農會陸續在士林、新莊、板橋試種日本種的「內地米」,都因為日照、溫度、和濕度的問題,失敗告終。

11307 240

磯永吉博士在台大的種子實驗室

於是,磯永吉的團隊在台北市的「台北帝國大學」(台大)校園內成立了「種子研究所」,從事稻種基因改造實驗。雖然他們成功的培植出新品種,但仍不適應台灣的炎熱氣候,全台各地農民栽種新品種稻穀三年後,都面臨植株異變、產量與品質逐年下降的問題。直到1923年的某一天,磯永吉與當時擔任「台北廳農務主任」的平澤龜一郎,到台北近郊的七星山登山健行。

11307 100

磯永吉博士在這裡看到台灣稻穀的未來 研發出[台灣蓬萊米]

一行人來到大屯山山麓的「竹子湖」地區,他們發現這裡原是大屯山系火山爆發後形成的堰塞湖,海拔只有約600多公尺,四週被大屯山、七星山、小觀音山圍繞,是個土質肥沃的盆地。經過調查,發現該地氣候潮濕涼爽、雨水豐沛,與磯永吉的故鄉,日本九州氣候相類似,判斷可能適合日本種稻米的栽種。再加上附近有溫泉,更是一項加分。當然磯永吉見到溫泉心喜,倒不是為了庸俗的「泡湯」,而是想到稻種殺菌和催芽的問題。由於從日本移植到台灣的日本種梗稻,除了氣候和土壤的適應因素之外,位於亞熱帶台灣,日本梗稻面臨最險峻的挑戰就是植物病蟲害的問題。

11307 260

台大農學院內 磯永吉博士的雕像

於是磯永吉團隊決定在北投竹子湖成立「原種田事務所」,負責將研發出來的新品種,培養出大量原種秧苗,然後分配到全台灣各地的農田去種植,試驗田野成效。

11307 340 

台灣的驕傲[台灣蓬萊米] 就是從這裡出發 走上世界稻米的舞台

首先,為了降低病蟲害的威脅,「事務所」的工作人員,將穀種送到現在「陽明書屋」附近的露天溫泉源頭去浸泡,一方面為了高溫殺菌;另方面藉由溫泉的水溫「催芽」。等到穀種發芽之後,再挑回竹子湖盆地的秧床中播種。經過兩三週秧苗長到六、七吋,就可以開始插秧種植到水田裡。但是這些經過溫泉消毒和催芽培養出來的秧苗,並不全然插植在竹子湖面積有限的梯田中,而是分配到全台灣各地的稻田中。一方面是為推廣新稻種,維持原種品質;同時也在試驗新品種適應性,以便蒐集第一手的田野調查資料。僅留下一小部份秧苗,供應給竹子湖地區的農友,做實驗性的種植追蹤研究。雖然竹子湖盆地可耕的梯田面積十分有限,當地農友配合度仍非常高。根據當地農友長輩回憶,主要是因原種田的稻米很好賣,一百台斤竹子湖的米,大約可以換回一百二、三十台斤山下的秈米回來,農友們過得很「有感」幸福。此後,竹子湖就成了全台灣稻米新品種的發源地,這裡的梯田被稱為「原種田」。這成功的推手正是竹子湖的「原種田事務所」。當時日本人為了「事務所」的發展,配套措施包括建立「竹子山莊」,座落在「事務所」後方竹林內,做為員工宿舍和出差接待所;成立「竹子湖書院」供給員工子弟上學,成為今天「湖田國小」的前身;設置有機堆肥間、曬穀場(國小運動場)、開挖渠道、設置簡易穀倉、引水的水車等等;並在北投建造大型的碾米廠和儲存米糧的「穀物倉庫」。直到今天,我們行走在潺潺流水相伴的田埂上,仍可追尋出歷史的古蹟和風中的故事。

11307 320

192655日,日本政府在台北的「鐵路旅館」召開「日本米穀會第19屆大會」。該旅館美輪美奐,是台灣第一家星級觀光飯店,由明治天皇的同父異母兄弟,松崎萬長團隊設計(他的作品還包括台北西門紅樓、新竹火車站)。可惜旅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美軍空襲炸毀,遺址就是台北火車站前的新光三越大樓。

磯永吉的團隊在那次會議中,以竹子湖培育出來的新品種參賽,榮獲「稻米改良競賽」第一名。磯永吉提出「蓬萊米」、「新高米」、「新台米」三個命名方案,由當時的「台灣總督」伊澤喜多男圈選。由於這款新米出產於「蓬萊仙島」台灣,於是他選「蓬萊米」做為新稻米的名字。從此,在台灣種植的日本梗稻就被統稱為「蓬萊稻」,磯永吉被尊稱為「蓬萊米之父」。台灣稻米從此產量大增,不但回銷日本國內,還走上世界糧食的舞台,成為台灣農產品當時僅次於糖業的第二大輸出品。而蓬萊米原種田竹子湖,也正式成為「台灣蓬萊米的原鄉」,竹子湖「原種田事務所」就是這光環背後的推手。

11307 410

原本的[蓬萊米原種田] 已經成為海芋花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磯永吉是少數未被遣返的日本僑民。他選擇繼續留在台灣服務,居住於青田街寓所。除了擔任台灣大學農藝系教授,還兼任台灣省農林廳技術顧問,協助台灣的稻米糧食農作研發。直到1957628日,以71歲的高齡退休,決定返回日本芝浦定居。台灣省政府為了感謝他對台灣農業發展無可替代的貢獻,由省議會決議,每年寄贈1200公斤蓬萊米到日本給磯永吉教授,直到逝世。

11307 420

老蔣摧毀[農業實驗所]後 竹子湖農業陷入困境  但是台灣農民浴火重生 種植海芋

磯永吉也回饋獎學金給台灣大學和中興大學農藝系的優秀學生。歸國後的磯永吉教授定居山口縣防府市,在山口大學擔任熱帶農學論課程。1972121日,逝世於岡山,享年85歲。在稻米專業服務一輩子,與他期盼的「米壽」(八十八歲),略有遺憾。

11307 400 

武大郎離開後 竹子湖的農業又從禁錮中解脫 田園之樂得以重生

最讓台灣人痛心的是:曾經為蓬萊米浸種催芽的溫泉源頭,被蔣介石蓋了「蔣宮行舘」,就是所謂的「陽明書屋」、曾經為蓬萊米育苗催生的搖籃「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也被鷹犬們霸佔,拆毀歷史古蹟建築改建小洋樓,做為武大郎度假賓館「國防部招待所」。

11307 370 原種田事務所

農業專家的[台灣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 中華民國在台灣後成為武大郎的[國防部招待所]

甚至在民間倡議將「台大種子實驗室」、「竹子湖原種田事務所」、「北投穀物倉庫」連成一線,成立「蓬萊米文化走廊」時,還遭到武大郎代表所謂「國防部軍備局」的拒絕,因為武大郎藉口「事務所」的古蹟建築已經(被武大郎)重修改建,所以沒有列入古蹟保存的必要。蠻橫的武大郎,當米蟲吃台灣米,卻渾然不知道在蓬萊米發展史上極具指標性建築的「原種田事務所」的歷史意義。所謂的國防部,就是將台灣人對蓬萊米的感情象徵和文化記憶,搗毀得面目全非,改建成軍方招待所的元凶。幸好台北人具有文化素養,文史工作者現地會勘後發現:「事務所」建築物雖被國防部摧毀,但是已考証出位置與格局,加上附近的梯田景觀和水渠、水車、肥料倉庫,仍能喚回蓬萊米原鄉的意象,彌補蓬萊米發展的歷史斷層。終於在2011915日,軍方將「軍事要地」撥還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讓台灣人有機會能重窺「蓬萊米搖籃」的古蹟。

11307 230

台大農學院內的紀念館

11307 250

磯永吉的種子實驗室

11307 385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的梯田

11307 375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的肥料倉庫古蹟 被豬頭拿來當車庫

11307 390

老蔣霸佔草山後 廢止[農業實驗所] 使[蓬萊米原種田]肥料倉庫成廢墟

11307 380 

讀行天下

l  搭乘台北捷運「淡水線」或「信義線」到[北投站]一號出口。在站門口搭乘9」或「129公車,到「竹子湖派出所站」下車,循「竹子湖」前行約四百公尺,抵達「湖田國小」,從「15-1號」門口「T」字路口右轉進入[野溪步道]。步道終點就是[海芋大道]可觀賞海芋花田 或是 在那裡搭乘公車下山回捷運北投站

 

arrow
arrow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