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0003 010.jpg 

在蔣家集團[林業養工業]的豬頭政策下, 台灣原始林被武大郎[退輔會]徹底摧毀, 成為永遠的痛.

【600諸羅山紀】 60003 檜意生活村

嘉義市旅遊的新景點「檜意生活村」座落在嘉義市阿里山森林鐵路「北門驛」西南側,也就是嘉義市「北門街」和「共和街」的路口一帶,這裡原為日據時期的「台灣總督府林務局嘉義林場」宿舍區,是現今臺灣保存最完整、範圍最廣的日式官舍建築群。園區總面積 3.8 公頃,建築物包括2棟水泥磚造建築物、及26棟木結構的歷史建築。由於阿里山的森林產業是嘉義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產業,日式林場宿舍見證了該產業的文化、也訴說著嘉義城鄉發展的歷史,嘉義市政府於2005年10月26日,將這些建築群登錄為「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

60003 020.JPG 

嘉義市共和路是當年[阿里山林場]的宿舍區

60003 030.jpg 

日據時代興建的[嘉義營林俱樂部]

60003 040.JPG

日據時代的林場宿舍區[檜町]

1896年,日本森林學博士本田靜六(Honda Seiroku 1866 - 1952)首度採取到台灣紅檜的標本,並由東京帝國大學的松村任三(Matsumura Ninzo 1856 - 1928)發表論文,以學界慣用的拉丁文,將台灣紅檜命名為「福爾摩沙Formosensis」新的植物學樹種。

日本學界在台灣發現高經濟價值檜木的消息,振奮日本帝國政府,訓令駐台灣的總督府對台灣的林業資源做全面的調查。當時在台灣總督府負責在台施政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Goto Shinpei 1857 - 1929),來台灣之前曾擔任東京市長、拓殖大學校長,本身又是位醫師,由於當時的總督兒玉源太郎被台灣人民的抗日軍事行動搞得軍務十分繁雜,所以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幾乎包辦所有對台的施政措施,包括農業、工業、交通、教育、衛生、警政、科研都是在他八年(1898 - 1906)任內規劃完成,為台灣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1899年,「嘉義辦物署」(類似「支廳」或「鄉公所」之類)石田常平,根據鄒族傳聞進行查訪,結果發現了阿里山檜木林,但是因為他不會寫報告,因而發現阿里山檜木林的正式紀錄是日本鐵路技工小池三九郎提出呈報。1900年,日本總督府再派小西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小池三九郎及石田常平等人展開調查阿里山森林,發現約有30萬株的原始檜木林遍及整個阿里山區,這開啟了日本殖民政府開採阿里山森林資源的企圖。

60003 100.jpg 

日本人砍伐阿里山檜木林後, 特建立[樹靈塔], 祭拜樹木的亡靈.

河合鈰太郎(Kawai Shitaro 1865 - 1931),是愛知縣名古屋市人,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林學科,在留學德國期間遇上從台灣前來考察森林經營管理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相談甚歡,並於1902年5月受邀來台灣協助勘查台灣的森林資源。1903年2月8日,受臺灣總督府任命,統籌阿里山森林之開發與森林鐵路路線的測量事宜,確定了原始森林的伐木方式、開發方向、以及確定森林鐵路的路線(從嘉義市經北門驛、竹崎、樟腦寮、到奮起湖的現今路線)。

60003 110.jpg 

阿里山森林鐵路上的[北門車站]

1904年10月3日,河合鈰太郎帶領著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殖產局長祝、嘉義廳廳長岡田、鐵道部技師長長谷清、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等官員共30餘人,外加60多名糧食挑夫,組成龐大的探勘隊,經三天路程終抵達阿里山萬歲山。原本開採森林的事業和修築鐵路的工程就此展開,但是當時爆發了「日俄戰爭」,日本政府發生財政困難,因此修築鐵路延宕至1906年起才正式動工,並於1912年竣工通車啟用。

1919年,河合鈰太郎重返他當年在阿里山上夜宿的地點時,對於昔日的參天古木,如今皆已被砍伐殆盡的情景感到十分感傷,於是寫下漢文律詩來抒發情懷:

斧斤走入翠微岑,

伐盡千年古木林,

枕石席苔散無蹤,

鳴泉當作舊時音。

河合博士於1931年3月14日在東京去世,消息傳來台灣之後,他在台灣的友人們於1933年2月3日,為他在阿里山上立下「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紀念他對阿里山林業開發與修築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貢獻。

60003 200.jpg

阿里山上表彰河合博士的紀念碑 

日據時期,阿里山與太平山、八仙山並稱臺灣三大林場。為因應阿里山林場檜木資源而闢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起點就在嘉義市,阿里山木材買賣的集散地也在嘉義市,木材為嘉義市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更因此列為臺灣四大都市之一。

當時的營林機關建築群規模日漸擴大,包括營林辦公廳舍、營林俱樂部、製材所、以及東南亞第一座火力發電建築物逐一完工,使得嘉義市成為當時著名的木材集散地,同時引進來自外地的木材商,配套的旅館業、餐飲業等隨之興起,帶動市街的繁榮,當時的嘉義被稱為「木材都市」,現在的「林森路」就是當年的「木材街」,而「林森路」周邊的林務機關建築群(宿舍區和招待所)則被稱為「檜町」。

60003 300.jpg 

60003 310.jpg 

60003 320.jpg 

60003 330.jpg 

60003 340.jpg 

60003 350.jpg 

60003 360.jpg 

60003 370.jpg 

為了接待任職於「總督府營林所」(林務局)的出差人員、來嘉義地區參訪的遊客、或商談公務的木材商人的生活起居,並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場所,「營林所」於1923年間興建了「嘉義營林俱樂部」,又稱為「阿里山林場招待所」,就座落在當時「營林所」的宿舍區中,也就是現今「檜意生活村」日式宿舍群的旁邊。

「營林俱樂部」為都鐸式(Tudor Style)半木構造建築,平面呈長方形,佔地面積廣達1,562平方公尺(建築面積195平方公尺),高4.2公尺,寬20公尺,長10公尺。外牆為雨淋板,入口設有凸窗,上方的山牆為了裝飾除直線木板外,還釘有曲線形木板,在而屋頂上還設有小尖塔。

1945年中華民國在台灣之後,原本休閒娛樂功能的「俱樂部」,被不同的機關霸佔惡整。最初做為「嘉義林務局」員工子女幼稚園、而後於1984年,被法務部調查局”借用”本古蹟做為臨時辦公場所,直到1987年才歸還、最後由林務局挪作員工宿舍使用,並於2009年10月底修復完成。

60003 400.jpg 

60003 410.jpg 

60003 430.jpg 

「都鐸式(Tudor style)」建築起源於1534年英國都鐸王朝,當時亨利八世為了婚姻問題和羅馬天主教庭決裂,一段時期大型宗教建築因此停止,新貴族們開始為自己建造舒適的官邸,混合著傳統的「歌德式」和「文藝復興風格」的新式「都鐸」風格應運而生。它們保留了歌特式建築的塔樓,但構圖中間突出、兩旁對稱,卻是文藝復興建築的特點。

我在美國旅遊時,很多城鎮甚至鄉下農莊,看到過許多「都鐸式」建築物,其目的顯然是為彰顯「英倫風味」,特別是在鄉間小鎮的景觀餐廳或是民宿B&B(Bed and Breakfast)。在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都鐸式」建築應屬圓山「台北美術館」旁的「台北故事館」了!另外,我去年聖誕節到南投清境,那裡也有許多牆壁好像在畫格子似的木屋建築,就是所謂的「都鐸式」建築。

60003 420.jpg 

都鐸式建築的[台北故事館]

和「營林俱樂部」隔著「共和路」相望的木構造建築群,便是當年的「宿舍」區,也就是被規劃為文創市集的「檜意生活村」。除了座落在「共和路」與「北門街」路口的出張所「所長官舍」,是採用前後棟建築物錯開配置的「切妻造」(日文漢字的建築術語,請勿望文生義用中文去解讀,想太多),其他多為二戶雙拼(Duplex)的建築結構。

60003 500.jpg 

60003 510.jpg 

60003 520.JPG 

60003 530.jpg 

60003 885.JPG 

根據園區在整建時找出的「棟札」,這批宿舍區興建的年代大約是在1914年到1943年之間,大約是分成四批興建。所謂「棟札 Muna Huda」,用簡單的白話文來理解就是建築物的「出生證明」。在台灣的客家人在建造新居時,會有一個非常隆重的「上樑儀式」,目的在祈求各方神明庇佑宅吉、人丁興旺;而日本人在興建新居時,也會舉行「上棟式」(或稱「上棟祭」,亦即「上樑儀式」),那時會在屋內的最高處放置紅布包裹著的牌子,上面除了會寫神官請來庇佑的神明名諱,還會有工程名稱與上樑時間、業主、設計者等與建築相關的資訊。典型的「棟札」是一片木製或銅製的板子,也有直接寫在建築材料上的情形,這種時候又稱為「樑上銘」。所以「棟札」就如同是建築物的身份證一樣,只要根據「棟札」上面記錄資料,就能夠瞭解到建築物興建的年代等基本資料。

60003 600.jpg 

棟札

60003 610.jpg 

60003 620.jpg

負責這片日式宿舍區修復工程的總監,是曾獲「公共工程金質獎」殊榮的大葉大學創意設計中心主任卓銀永教授,他也是內政部登錄第一批具有修復古蹟資格的建築師,曾經修復過「台北賓館」、「士林官邸」等古蹟。「修復」和「更新」是不一樣的概念,古蹟的修復是「以舊復舊」,不論是材料的選擇、或是施工的工法,都要細細的琢磨,否則就會像台灣某政黨狗急跳牆的「推倫換柱」那樣粗糙,淪為一場民主鬧劇與社會笑柄,卻於事無補繼續淪落去。

胡說八道的”名嘴”、汲汲營營的政客、興風作浪的媒體,它們建構成台灣亂源的鐵三角,特別是所謂的「電視新聞台」,豢養著一批御用走狗,牠們可以從外星人談到靈異傳奇、可以從食安、飛安、談到國土規劃,簡直比李遠哲這個化學科學家亂台灣胡搞「教改」的鬧劇還精彩離譜。於是所謂的「白色(痴)」政治素人就成為社會的新寵,也可以恣意張牙舞爪濫權「打貪」。內湖的「漂流木事件」,柯屁以替天行道的氣焰,揭開莫須有的悶燒鍋、名嘴們則以獸類聞到血腥而瘋狂的凶殘,對「林務局」加以撻伐。最後卻被證明這只是一起烏龍事件,名嘴、政客不須為口業負責,老百姓則將「政府打貪」鬧劇當成八點檔看完後,睡覺前亂選頻道的肥皂劇,要看的不是知識養分,要的只是殺紅眼的高潮;但是「林務局」卻莫名其妙成為過街老鼠,遭受所有媒體的霸凌。

60003 800 內湖漂流木.jpg 

柯屁鬧劇 <內湖奇幻漂流木> 的主角[漂流木]

從內湖的「奇幻漂流木」事件,我們看到痛恨山老鼠的台北市高議員僅止於作秀,沒有端出守護台灣山林的「牛肉」;從嘉義市的「檜意森活村」,我們看到地方政府「別人有我也要有」的貪婪,得到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去企劃經營管理。

位在「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北門驛」對面,「檜意生活村」不只是全台灣最大的日式建築群社區,更重要的是它在阿里山森林開發史中扮演的歷史角色。因為阿里山的森林資源而興起的嘉義市,原本應該以歷史的場景,來代言他們在台灣檜木史中光輝燦爛的一頁。但是,我們在「檜意生活村」,除了看到一群東洋風味的老房子之外,完全體會不出當年「檜町」伐木鼎盛時期的氛圍。

60003 120.jpg 

60003 700.jpg 

60003 710.JPG 

60003 720.jpg

[爭取預算要錢 發包工程A錢] 是台灣政客的最愛 

60003 730.jpg 

[企劃管理 永續經營] 是台灣政客的神話

60003 740.jpg 

60003 750.JPG 

60003 755.jpg 

60003 760.jpg 

60003 765.jpg 

我在美國加州雪嶺(Sierra Nevada, California)山下的黃金故鄉「母親礦脈Mother Lode」旅遊,漫步在淘金古鎮的大街上,只見房舍被修復成拓荒時代的騎樓結構、餐廳被布置成礦工出入的復古風、酒吧則灰暗得似乎隨時有牛仔會踹開雙向彈簧門持槍進來、街上還有嘀噠的馬蹄聲,壯馬縴引著篷車搭載遊客走過19世紀風貌的淘金小鎮大街。我在加州的伐木古鎮「夢的西螺Mendocino, California」,我參加過伐木年代風味,在河濱綠草地搭帳棚演出歌劇《費加洛的婚禮》的盛會、我看到製材工廠改裝成的超市、我在木製家具店改裝成有如木器藝術館的餐廳用餐,處處都讓我感受到,我是在一個伐木古鎮或是黃金故鄉中旅遊,我在現代文明的舒適中,邂逅到歷史文化的曾經,找到這個美麗國家發展的軌跡,更體會出「America, the Beautiful」並不是「馬英九式」的空虛口號。

60003 840 搭馬車遊街.jpg 

美國加州[大淘金]時代的淘金古鎮 哥倫比亞(Columbia, California)

嘉義的「檜意生活村」園區,嘉義市政府將它定位為「(森林)體驗園區」、「文創市集」、和「全國第一森林文創」。但是,除了那家網路很夯、要「排隊買餅乾」的餅乾店(它是一家很賺錢的商店,但是他是一家「文創市集」嗎),其他都是了無新意的小商家,取個”很文創”搞怪店名,賣些你不想花錢帶回家的東西。原來嘉義市政府「文創市集」的「文化層次」僅止於此!缺少了「森林文創」的特殊元素,可能「台北車站」地下街的商品更多元化、那裏的商品比嘉義市的「文創市集」還更具有創意。

而每年擁有數億國家預算的散財童子「文化部」,除了忙著演出正副「長官」互嗆的鬧劇、除了撥款給各縣市政客放煙火燒錢,在這個代表著台灣森林產業文化的園區,我們很好奇「文化部」究竟着墨多深?我們不是在問「文化部」給這園區多少人民的納稅錢?而是問國家中央部會的「長官」們,究竟花多少智慧在規劃這個台灣唯一的森林文創?

60003 860.jpg 

60003 890.jpg 

60003 895.jpg 

60003 870.jpg 

60003 875.jpg 

60003 880.jpg 

60003 770.jpg 

60003 775.jpg 

60003 780.jpg 

★【讀行天下】

☆ [檜意森活村](05) 276-1601@ 600 嘉義市林森東路1號、免門票、10:00 – 18:00

交通:搭乘台鐵到「嘉義車站」下車、沿著「林森西路」步行約20分鐘可達。或是在火車站內免費租用公共腳踏車。

自駕:由「國道-3」在「竹崎交流道」下來、往嘉義市方向行駛「林森東路」、直行到「忠孝路口」即抵達。

arrow
arrow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