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懼激流的衝擊, 林家的孩子們堅強的支撐著父母, 闖出台灣牛的一片天空.
【馬卡巴嗨】 95007F 四學士姊妹牛肉麵
在「莫蘭蒂」颱風進逼台灣時,我為台東太麻里焦急、祈福,那裏有許多我的老朋友。2016年7月10日,強烈颱風「尼伯特」在太麻里登陸,位於「太麻里溪」出海口附近的「香蘭村」首當其衝遭受重創。由於這裡的漢族新住民多為來自新竹、苗栗、屏東的客家鄉親,使「香蘭村」成為「台-9」線台東往屏東「南迴公路」途中最大的客家庄,客家人約佔人口比率70%以上,其餘的居民則是卑南、排灣、閩南、和其他外省族群,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陳氏家族的「穎川堂」。今年(2016)8月,我又來到太麻里,在前往大武山「排灣部落」的途中,我來到了災後重建中的「香蘭村」,也再度走進了我曾經在1999年造訪過、曾經兩度受颱風摧殘後重新站起來的「學士四姊妹牛肉麵館」。
[天下雜誌]劉國泰先生在香蘭村災區的攝影報導
莫蘭蒂颱風前夕, 太麻里金針山出現飛碟雲 (翻拍新聞照片)
座落在[台-9]南迴公路太麻里香蘭村路段的 [四學士姊妹台灣牛牛肉麵]
我是個「南人北胃」的麵食主義者、也是個「離經叛道」喜愛牛肉麵的老饞。台灣丘陵地上定居的客家人,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方式,牛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牠既是家裡的財產、耕稼的夥伴、也是運輸動力的來源,台灣水牛負責水稻田的犁田、碎土、堆畦,台灣黃牛則負責縴引牛車,運輸肥料和農特產品,牠們都和農村生活息息相關,儼然是家庭的成員之一,甚至有以飼養牛隻的數量,來做為評量家族經濟地位的做法。因此,許多客家農人基本上不忍心吃牛肉,「虎媽」今年80多歲,仍然堅守這個家規。
在美國的越南麵館
在台北的越南麵攤
我的最愛 [越南牛肉河粉], 可當早餐 午餐 晚餐 或 宵夜
「牛肉麵」並不是單一食譜的料理,而是廣泛的指各種以燉煮過的牛肉塊,做為主要配料食材的麵食。如果非要倔強的「耍牛脾氣」去探索「牛肉麵」的根源,與今天牛肉麵料理方式較為接近的麵食,一般認為是起源於甘肅蘭州的「牛肉拉麵」,它是唐代回族所首創的料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拉麵師傅正在集體表演拉麵技藝
拉麵師傅在[台北國際牛肉麵節]工作 (是的! 他們在爐灶邊現場做[蘭州拉麵])
這碗[蘭州拉麵], 我從舊金山吃到北京 上海, 然後吃到台北, 就是未曾去過蘭州
只是歷史和中華民族開了一個不太好笑的玩笑,連綿的戰火燃燒在華夏大地,造成華人種族的大遷徙與再融合,飲食文化也跟著研發、創新、與變動。於是,台灣有了四川人沒嘗過的「川味紅燒牛肉麵」、美國有了台灣人吃了怪怪的”家鄉味”「台灣牛肉麵」、中國大陸有了漂洋過海,加州人沒聽說過的「美國加州牛肉麵」。
台北的[老張紅燒牛肉麵]
台北的[清真牛肉麵]
萬流歸宗,前面所提到的三種「牛肉麵」全是同一齣戲碼,戲法一樣、手法略有不同,根本就是1949年「空軍官校」從四川成都,跟著中華民國政府「轉進」到台灣岡山後,老兵獨創出來的紅燒牛肉麵。他們思念家鄉四川的麻辣味,老兵以「中美合作」麵粉袋的麵粉,擀成麵糰、切成麵條;然後以成都小吃「小碗紅湯牛肉」的做法熬燉牛肉湯汁,兩者放在大湯碗中拌在一起,就成了四川人沒吃過的台灣著名麵點「川味紅燒牛肉麵」。它先是流傳於岡山的空軍眷村,隨著老兵退役與遷居,而傳播到台灣的各個鄉鎮角落,成為台灣小吃彩虹上的另一道光譜。附帶的,原本製作紅湯的材料,四川「郫縣豆瓣醬」,在台灣空軍老士官長們的手藝下,就成為另一項著名的特產「岡山辣豆瓣醬」。
我在成都旅遊時,好友「小聶」帶我去「春熙路」吃香喝辣,個子矮小、皮膚白皙的她,聽完這段故事眼珠子瞪得牛眼那樣大,更顯得沒有「光合作用」的川妹仔身材嬌小。(四川成都盆地天氣多雨, 當地的女孩大多皮膚白皙, 個子相對嬌小婀娜多姿, 常被外地人謔稱"沒有機會進行光合作用, 所以不能長成大樹般高頭大馬")
四川的成都小吃[紅湯牛肉] ( 川妹子小聶給我的震撼教育, 從此我稱她[小虐] )
隨著眷村孩子的成長,有些人到美國留學定居,將父母接到美國奉養。這些耆英長輩們啃不慣牛排漢堡、接受不了冷鍋冷灶的生菜沙拉,開始思念著眷村的「川味紅燒牛肉麵」。於是「台灣紅燒牛肉麵」開始在華人聚居的加州興起,雖然受制於食材和手藝,在美國加州嚐到的「台灣紅燒牛肉麵」,已經失去「台灣味」的湯頭滋味,只是人們更在乎的是那心靈上濃濃的鄉愁記憶,誰又真正在乎那麵條與湯汁的口感和滋味呢?
1980s年代初,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積極引進外資,台灣的神秘面紗也不再是禁忌的話題。於是有人帶著挾洋自重的心理,將美國加州的「台灣紅燒牛肉麵」引進到大陸,卻打著「美國加州牛肉麵」的旗號進行吸金成立加盟店。可笑的是,加州人從來沒聽過的「美國加州牛肉麵」,在中國大陸卻引起了很長時間的「冠名權」法律訴訟爭奪戰。
我在加州居住超過30年, 卻在中國合肥第一次嚐到[加州牛肉麵]
紅燒牛肉麵在台灣既然已經突破族群的藩籬廣泛的受到台灣人接受,成為台灣的滋味;於是麵攤、麵館、小吃店、豪華餐廳、星級觀光飯店,處處都都風起雲湧、百家爭鳴的推出各種不同口味的「台灣牛肉麵」,除了主流的紅燒和清燉(清真),其他還有番茄、蔥燒、麻辣、沙茶、牛排、咖哩、以及只有湯汁沒有牛肉的「牛肉湯麵」(窮學生們的最愛)。
[四學士姊妹牛肉麵]的菜單
2011年,台北市政府主辦一年一度的「國際牛肉麵節」,讓全球各地烹煮牛肉麵的名廚們,在台北圓山「花博公園」進行擂台賽。有趣的是,既然這是一場國際賽事,所有的文宣就必須中英文並列;於是兩派人馬起了爭執,本土沙文主義者,主張要強迫老外接受「牛肉麵 New Row Mian」的漢語羅馬字母注音,務實派則強調回歸「Beef Noodle」的名字。
冷眼旁觀這件小事,完全曝露台灣官僚低落的外語素質、和混淆的翻譯法則,因為按照國際漢語學界普遍使用的「漢語拼音」,漢字「牛肉麵」的拼法應該是「Niu Rou Mian」,即使是綠蠅政客為了「反中」而推出的所謂”通用拼音”,也是寫成「Niou Rou Mian」,絕對不是英文單字的「New(新) Row(划船)Mian」。那一年的台北市長是郝龍斌。
在[台北國際牛肉麵節] 向裁判長請教
1982年,居住在台東太麻里的林顯宗、黃櫻花夫婦,由於家中的子女(四女一男)即將陸續就讀大學,為了籌措龐大的學雜費,他們決定不再四處打零工,準備在「太麻里溪」的堤防邊擺設麵攤,販賣當時方興未艾的牛肉麵,麵攤取名為「台灣牛」。由於當地是個農業社區,外食者較少、「香蘭村」又是個不吃牛肉的客家人聚落、加上當時的「台-9」線公路尚未拓寬,只有一線道的「南迴公路」往來車少人稀,這些外在的因素,使得剛成立的「台灣牛」經營得格外辛苦,歷經幾年艱辛苦撐,才有了鐵皮屋,讓難得才上門的顧客能夠遮風避雨,安心的吃完一碗牛肉麵。
1987年,「傑魯德颱風」肆虐太麻里,吹垮了「台灣牛」的鐵皮屋、摧毀了所有謀生的工具,使得倉促逃生的林家夫婦陷入資金調度的困境。後來,在友人賴太太的援手下,林家夫婦才能在災後的廢墟中重新站立起來,繼續奮鬥。
[台灣牛]遭受傑魯德颱風襲擊 (翻拍)
進入1990s年代,林家的四位女兒已經陸續考上大學,但是「台灣牛」卻仍在風災後的重建,於是乖巧的四姊妹以輪流上學和休學的方式,既保住求學的機會、又能兼顧幫忙經營家中的牛肉麵館生意。「四姊妹牛肉麵」的故事轟動台東、響遍台灣、甚至名揚海外,我在舊金山也曾由媒體得知這消息。於是在1999年底,利用帶領「美國珠心算代表隊」到台灣參加國際賽事的機會,特地安排行程,在入住知本的飯店之前到「四姊妹牛肉麵」,讓這些美國出生長大的孩子們,親身體驗這個孝行與勵志的生活教育素材現場。也許這些美國孩子們,不懂得享用美味的Beef Noodles,但是,我很確定他們能學習到Family Support的真諦。
[台灣牛]旁邊的釋迦果園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襲擊台東,土石流沖毀太麻里300多公頃土地、釋迦果園瞬間成為砂石河床、村莊聚落一半被夷為平地。「四姊妹牛肉麵」也遭受到毀滅性的損壞,鮮紅色鐵皮屋頂突兀孤寂的殘留在土石流帶來的石礫上、屋內滿屋子漂流木、所有餐檯、冰庫、及價值數百萬的庫存冷凍牛肉,全部報廢,略估損失3000多萬元。
遭受[莫拉克颱風]襲擊的[台灣牛] (翻拍)
這時候的林家四姊妹和弟弟,都已經完成大學學業,牛肉麵館也交由第二代接手經營,牛肉麵館的看板招牌除了「台灣牛」店名之外,加上了醒目的字眼「四學士姊妹經營」。實際上,這時候學法律的林家大姊秀美已經留學美國、學財稅的四姊慧如留學奧地利、學傳播的二姊麗君、和學外文的三姊慧君,則負責掌管1999年在墾丁開辦的「台灣牛」分店,在太麻里的本店則是由么弟東良負責打理。
遭遇天災「莫拉克颱風」侵襲的「台灣牛」本店,由小弟林東良、許嘉真夫婦倆,陪同創辦人林顯宗、黃櫻花主導重建家園的工作,美國的大姊、奧地利的四姊也都回來幫忙,在墾丁的二姊和三姊則必須留守分店繼續營業,卻也抽調部分員工回來本店支援重建。
據說,當時光是清理漂流木和汙泥,就動用了近40車次(Truck Load)才清乾淨;但是由於縣政府對於<太麻里溪堤防拓寬工程案>一直未定案,使得「台灣牛」不敢貿然在原址重建。最後,10月份終於拍板定案,河堤拓寬100米,「台灣牛」才立即開始動工重建,僅僅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目前見到的寬敞店面,總面積1200坪,並在那年的12月23日竣工啟用。
重新站立起來的[台灣牛]
重新打造的1200坪店面外觀
寬敞明亮 清潔舒適的用餐區
小菜櫃台與用餐區
團體用餐區 (適合遊覽車團客或社團群組聚餐)
第二度重新再出發的「台灣牛」,經營團隊的姊弟們加入了更多現代企業經營、和市場行銷的元素。在食材上,他們開發國外的貨源,在半年前就下單給澳洲的野生放牧農場,取得優質的牛肉;在商品上,除了招牌的牛肉麵之外,他們新推出「半筋半肉麵」、「牛小排牛肉麵」、以及以台灣豬肉做的「豬小排麵」;在營銷上,由主修傳播的二姊麗君出面聯繫,在高雄市的「太平洋SOGO」舉辦展售會,介紹「學士四姊妹台灣牛牛肉麵」這個品牌,以及推廣專為忙碌上班族特製的「紅燒乾燥包」。
宇宙超級無敵天霸王 [牛肉+牛筋+牛雜]麵
吃著這碗, 眼睛還盯著餐單想那碗
菜色多元壯觀的小菜專櫃
Should be on your Wishing List
這些一連串的措施,不但使得「台灣牛」並未因颱風災害受困4個月而流失客源,反而因為新品牌的定位和新產品的推出,開發了新客源。本來太麻里和墾丁兩家店每天大約各可賣出1500碗,重新出發後反而攀升到各1700碗以上。瀏覽著餐廳牆上掛滿林家全家人各場合的照片,我看到「學士四姊妹台灣牛牛肉麵」兩代人辛苦打拼的光輝,也感受到「心在哪裡?家就在那裏!」的喜悅和欣慰。
創造[台灣牛傳奇]的林家班團隊 (翻拍)
★【特別致謝】 特別向[台灣牛]太麻里店的溫小姐致意, 謝謝您在營業時間忙碌中撥冗協助採訪。
★【讀行天下】
◎ [台東縣政府旅遊局] (08) 935 – 7131 台東市中山路276號
◎ [台東旅遊服務中心] 24H 諮詢專線 (0800) 011-765
◎ [學士四姊妹牛肉麵] (08) 978 – 1555
台東縣太麻里鄉河川13號(@台-9線 南迴公路「香蘭村」路段)
★ 趴趴虎推薦【鐵道旅人民宿】 (0912) 151-082 @台東市新站路14巷2號
免費火車站接送、清潔亮麗新客房、免費在地旅遊諮商、溫馨蔡媽媽早餐
在您預購台鐵火車票後,就立即連絡「鐵道旅人民宿」,選訂「莒光號」、「自強號」、
或是「普悠瑪」房型吧!
(旅遊日期:2016年8月20日 完稿日期:2016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