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防陣地到秘密花園, 基隆八斗子的[望幽谷]是個景色絕佳的郊山公園
【雨港基隆】20005 八斗子望幽谷
位於基隆「八斗子」山上的「望幽谷」堪稱是一個懶人包的散步絕佳景點,特別是對於沒有汽車的「BMW一族」來說,由於沒辦法〝Let fingers do the walking〞,手控方向盤就能舒舒服服的抵達目的地,必須要靠著大眾運輸工具公車(B for Bus)、捷運(M for Metro)、和步行(W for Walking),才能抵達目標區,所以我們自稱是「BMW一族」。曾經是軍事管制區的「望幽谷」,座落在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濱海公園」的山上,您可以選擇沿著「八斗街」蜿蜒的道路花30分鐘健行上山,或是搭乘「海科館」提供的免費遊園接駁車直接前往「八斗子濱海公園」的山頂停車場,也就是「65高地」。下車不但擁有360度的視野,是眺覽八斗子海域的最佳觀景點,也是「望幽谷」步道的起點。
基隆的「八斗子」原本是一座離島,與台灣島本土陸地之間有一條狹長的海溝相隔離著,當地人稱這條海溝為「長潭」。1937年(民國26年 / 昭和12年),日本人為了要興建「北部火力發電廠」,將「長潭」海溝的西面填平,以做為發電廠的用地,海溝的東端則保持連結海域,形成了「長潭漁港」。從此「八斗子島」與台灣陸地相連接,不再是一個離島;換句話說,今天的「海洋科技博物館」就是座落在當年「填海造陸」的海埔新生土地上、而當年「八斗子島」的至高點,就是我們今天健行的「65、88、101高地」。
[長潭漁港]
從「65高地」的站牌開始,有兩條健行路線:面向大海,順著前面的白色階梯往下,便是進入「望幽谷」的步道,不需要走回頭路,順著步道前往「八斗子漁港油庫」,或是前往「八斗子漁村」離開「望幽谷」返回「基隆車站」;若是向右邊順著柏油路面往山上走,便是前往「80高地」、「101高地」,然後經由「潮境公園」返回「基隆車站」。由於我到訪的那天,「80高地」上的「漁業電台」正在實施直升機的吊掛作業,於是我們選擇了直接前往「望幽谷」的路線,循著造型漂亮的白色階梯向下走,進入「望幽谷」。在完全沒有遮蔭的「望幽谷」飽覽了濱海景觀之後,炙熱的驕陽逼得我們沒有信心攻頂,去攀爬陡峻的階梯回到「65高地」;於是,在「望幽谷」的山谷底我們選擇稍有樹蔭、不用爬階梯、而且距離較近的「八斗子漁村」路線,落荒而逃,回到「八斗子漁港」。
景色優美的「望幽谷」,堪稱是一個天然的生物學與地質學的戶外教學講堂。依循著那施工完善的「稜線步道」和「山谷步道」系統,既可遠觀扼守「基隆港」的「基隆嶼」、又可鳥瞰懸崖下大海灘頭的海蝕平台豆腐岩、更有那步道途中生態豐富的生命共同體。綺麗的峭壁景觀激發出尋幽探勝的壯志、低微的海拔攀升(Elevation Gain)痛苦指數,使得這趟健行格外的輕鬆,讓人樂以忘憂。因此,不管稱它是「望幽谷」還是「忘憂谷」?遊人的心情都會極「優」。
遠眺[八斗子漁港]
由於「八斗子」原本是一個近海離島,土壤含鹽分極高,加上終年有強烈的海風吹襲,使得這裡的植物習得死裡求生的本能。有些植物的莖葉會貼著地面匍匐生長,同時在莖節上還會長根,既可更牢固的抓住砂質土壤,還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機會,更可以藉此擋攔住落葉枯枝,使它們腐化後成為自己安身立命周邊土壤的有機肥料。因此,在步道的兩旁我們看到許多濃密的藤蔓植物覆蓋著地表。
走在「望幽谷」感覺特別炎熱,是因為步道途中幾乎完全沒有樹蔭,因為這裡的「風剪作用」特別強烈明顯,使得樹木長不高也長不大。「八斗子」地區是東北季風的迎風面,面對風向的樹木,在新芽剛冒出時就被強風吹斷,形成向風面一片光禿、朝南的背風面,雖然可以發出新芽,但是因為受到強風的「風剪作用」完全抬不起頭來,樹頂上像似被剪過的小平頭,背風的枝枒低垂著生長,與藤蔓糾纏再一起,根本沒辦法為行人遮蔭。
在步道途中我倒是看到許多蝴蝶,其中最讓我興奮的是看到「黑脈樺斑蝶Orange Tiger」,這種以食茱萸的花粉為蜜源的蝴蝶,展翅的軀體碩大、羽翼的色彩鮮豔,跟我在加州常看到的「帝王彩蝶Monarch Butterfly」極為相似,像似老朋友隔海重逢。其他較多的則是繞著月桃花飛舞的「無尾鳳蝶Lime Swallowtail」和「黑鳳蝶Spangie」。
五月天的「八斗子」山坡上,「台灣野百合Lilium Formosanum」正盛開著。它們是百合屬多年生的被子植物,因為是台灣的特有百合品種,因此以「福爾摩沙」來做為種名。他們的花期大約是每年的4月到9月,隨著生長地海拔不同、花期略不一樣;每株花的單朵花瓣大約可保持盛開7到10天。「台灣野百合」原本是台灣原住民魯凱族的神聖花朵,具有崇高地位。但是,自從遭受漢民族的政治垃圾們褻瀆之後,野百合也失去了它在人們心中的尊榮。
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一群屁孩發動了所謂的「野百合學運(又稱三月學運)」,一群所謂的〝大學生〞集結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廣場」靜坐抗爭,這些學生們提出了「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這不但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學生運動,同時也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有著某種程度的影響。在「野百合學運」之後,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一方面依照其對學生的承諾,在不久後召開〝國是會議〞,另一方面,也在1991年,頒布廢除掉《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結束「萬年國會」的運作。這些妥協措施,固然驅逐了國會中的〝老賊〞,但是也開啟了「台灣立法院杜鵑窩化」民主鬧劇的禍源。直到今天,黑金掛鉤、權謀鬥爭的「利委」,仍然是台灣民主的笑柄和政府公權力空轉的禍首。
2017年5月4日,在「五.四」的這一天,我來到台灣野百合花盛開的「望幽谷」,只為了尋找〝野百合花也有的春天〞。
走在步道上,不時會有飛鳥低空掠過,因為台灣位於東亞地區候鳥隨著季節南北遷徙的路線上,因此成為400多種候鳥過境的休息站。「八斗子」位於台灣的北端,冬季之前南下避寒的候鳥,在長途飛越「東海」水域之後,這裡成為牠們休憩歇腳的橋頭堡、而春天北返的候鳥,在進入「東海」洋面之前,這裡成為他們養精蓄銳的前進運補基地;加上「八斗子」本地的留鳥,使得「望幽谷」成為一個鳥語花香的樂園。
在地質學上,地貌的形成分別來自「內營力Endogenic Forces」和「外營力Exogenic Forces」兩者共同作用的影響。「內營力」來自地殼的變動和板塊的移動,地表下層較堅硬的岩石在地殼變動中,會被擠壓扭曲導致變形,就形成了「摺曲Deformation」;如果部分的岩石受到壓力而蹦開斷裂,就會形成「節理Joints」;如果整個岩層都一起撕開斷裂,就會形成「斷層Fault」。
而「外營力」指的則是地表受到氣候與外力的影響,所產生地貌的變化;例如,「風化作用Weathering」造成的「風化紋」,就是岩石中的含鐵成分,因為氧化的結果,造成在岩石表面產生像似生鏽的紋路,這便是化學性的「風化作用」。當海岸岩石的「節理」受到海浪長期的拍打而逐漸變寬、變深,最後形成「海蝕溝」,這就是「侵蝕作用Erosion」。此外,海浪不斷的衝擊著海灘上的砂石,在反覆的浪濤中會淘空帶走砂石,這現象就叫做「搬運Transportation」、也同時它也會在某處放置這些砂石,就是「堆積Deposition」,兩者交替作用,就會改變海岸線的地貌。
在「望幽谷」的峭壁下,我們看到「節理」分明的「豆腐岩」;同時也可以看到布滿著深邃「海蝕溝」的海蝕平台。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差異侵蝕」的景觀,由於火山爆發噴出岩漿冷卻後凝固而成的安山頁岩,它們是些破碎的石塊,與千萬年沉澱累積疊壘而成的沉積岩,在硬度上有極大的不同。當它們不斷的遭受海浪的衝擊與侵蝕下,就會被琢磨成凹凸有致的奇岩怪石。在「望幽谷」山下的潮間帶,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大自然雕塑師的作品。
海蝕溝
景多、路短、交通便,基隆八斗子的「望幽谷」是個名符其實既可「望幽」又可「忘憂」的海角樂園,特別適合晨間運動與黃昏散步,烈日當頭時,就到漁村裡去尋找潮味吧!
沉思在漁港碼頭邊的 [Casa Picasso]
★【讀行天下】
☆ [65高地.望幽谷]
搭乘「台鐵」火車前往「基隆車站」、出站後在「基隆客運總站」前搭乘「基隆客運」
公車#103前往「八斗子」方向、在「碧水巷(海科館)站」下車。
步行前往「海洋科技博物館」的入口大門前,搭乘「海洋科技館免費遊園車」前往山上的「65高地.望幽谷站」下車。站牌處就是「望幽谷」步道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