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讀水】(101)蒙特瑞軍區的故事
座落在蒙特瑞市區中心一處依山傍水的山坡上,「蒙特瑞軍區Presidio of Monterey」是一個美國陸軍現役的營區,國防語言學校的校園。它不但與西班牙在加利福尼亞的殖民史有緊密關聯,甚至它與中國也有過間接的歷史交集。滿清末年發生「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的事件,其中美國派出參戰的第15軍團(The 15th Infantry Regiment),在事件結束後該部隊主力撤出中國,回到美國進駐的營地便是蒙特瑞軍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蔣介石總參謀長的史迪威將軍(Joseph Stilwell 1883 - 1946),到遠東赴任之前便是蒙特瑞軍區的指揮官。
1770年,西班牙殖民政府派來的破托拉隊長(Gaspar de Portola),和天主教瑟拉神父(Father Junipero Serra),正式掌控上加利福尼亞省,亦即今天的中加州海岸線一帶。
為了阻截俄國勢力往南發展,他們首先建立了一個軍事和宗教據點,「蒙特瑞皇家軍區Royal Presidio of Saint Charles of Monterey」,使蒙特瑞成為西班牙在北美洲地區設立的四個皇家兵寨(Royal Forts)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聖地亞哥San Diego, 1769」、「舊金山San Francisco, 1776」、和「聖塔巴芭拉Santa Barbara, 1782」。
瑟拉神父於1770年6月3日,在軍區據點內建立了一所「皇家軍區教堂Royal Presidio Chapel」。不幸,很快的就和新上任的軍政府總督費吉(Military Governor Pedro Fages)起了衝突(原來神職人員也是人,也會有想抓權力的欲望)。神的力量終究鬥不過槍桿子撐腰的政權,瑟拉神父只好退出軍區教堂,跑到蒙特瑞南郊的海邊山林中,另起爐灶蓋了一個新的教堂「Mission San Carlos Borromeo de Carmelo」,也就是今天我們在卡媚爾(Carmel, California)看到的老教堂「Mission Carmel」。許多文獻為了掩飾這段人神間的權力鬥爭,替落敗的瑟拉神父遮掩,存心忽略這段史實,直接跳接到1771年才新建的卡媚爾教堂,做為瑟拉神父在上加利福尼亞的第一個教堂。他以那裡做為總部,為西班牙天主教聖方濟會(St Francis)在上加利福尼亞建立了「教區鏈Mission Chain」,拓展西班牙殖民帝國的勢力範圍。他們強佔印地安人的土地,並用教會來『教化』原住民,破壞了原住民的社會結構。這些白人並且帶進來傳染病,結果造成印地安人慘遭滅族的罪孽。1784年8月28日,瑟拉神父蒙主寵召,葬於卡媚爾教堂。
軍區內木造的「皇家教堂」在1789年時燬於祝融,由印地安人勞工用當地出產的白色石材重建,於1794年竣工並屹立迄今。它是加州最古老的石磚教堂,也是加州歷史最悠久並持續使用的教會建築。由於時空因素改變,「皇家軍區教堂」已被劃在營區外,座落在Church street上。
第15軍團是個歷史悠久而且驍勇善戰的部隊,在「南北戰爭」和「美西戰爭」中皆戰功彪柄。他們於1900年1月5日,剛從駐紮地古巴,回防新英格蘭地區的紐約州和維蒙州不久,便接獲陸軍部軍令,於那年7月16日到舊金山集結。並於第二天軍團司令部和所屬步兵第一營人員裝備隨即登上運兵船,航向日本長崎。8月10日抵達長崎後,旋即於8月13日兼程趕往中國大沽轉往天津。8月16日,步一營抵達了已經被「聯軍」拿下的大沽礮台,立即支援當時軍團司令已經戰死的美國陸軍步兵第9軍團,展開了對清國的作戰。直到戰爭結束,於1902年9月才返抵蒙特瑞軍區。在那裡,他們建造營房、整修操練場「Soldier Field」、以及構築野外戰鬥教練場「Fort Ord」的工事。
中國的「辛亥革命」爆發之後,華府為了保護美國在華的利益,緊急動員第15軍團,於1912年1月再度赴華,駐守在中國天津秦皇島一線,負責保護「平瀋鐵路」的安全。往後26年,第15軍團一直駐在中國,直到1938年3月,才與第3步兵師投入歐洲戰場。由於長期駐紮中國,該部隊受到「漢化」影響,例如,部隊一直以中國的「金龍」做為隊徽,而且以洋泾濱英語(Pidgin English)「能幹Can Do」做為部隊的隊呼。
史迪威將軍是美國的四星上將,出生在佛羅里達州的帕拉卡(Palatka, Florida),大學時放棄耶魯大學,畢業於西點軍校。1940年時,擔任美國陸軍步兵第7師師長,駐防在蒙特瑞軍區。由於官宦特權世家的背景,他很少住宿在軍區Presidio的官舍中,大部份時間都回到卡媚爾(Carmel)家中與家人同住。1941年12月7日,他正和一些年輕軍官在卡媚爾家中烤肉聚會,史迪威夫人從收音機中聽到「珍珠港遭襲」的消息,立即轉告他以及在場軍官們。美國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總統羅斯福(Frank Roosevelt)派任史迪威為「中緬印戰場司令官Commander of the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of Operation」,以及擔任盟國中華民國蔣介石的總參謀長Chief of Staffs,負責協調中美援華戰備物資租借問題(Lend-Lease Supplies to China)。結果因為行事風格與蔣介石意見相左,於1944年10月被召回。加入陸軍第10軍團,投入1945年的琉球登陸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轉調第6軍團,駐守舊金山軍區(Presidio of San Francisco)。1946年10月12日,因為胃癌死於舊金山。
目前,蒙特瑞軍區是「美國國防語言學校Defense Language Institute Foreign Languages Center (DLI-FLC)」的校址。該校原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軍情局」設立於舊金山的「軍情局語言學校Military Intelligence Service Language School」,當時主要針對日文。於1946年遷移到現址後,加開了俄文、中文、韓文、阿拉伯文等其他六種語文,學校改名為「陸軍語言學校Army Language School (ALS)」,在冷戰時期,學校規模持續擴展。目前該校開設24種不同的語言課程,學員約有3500人,是全世界設備最好、教學最先進的語言學校。校園內除了從事語言教學活動的教官和學員外,還有許多語言專家,他們的職責在負責監聽外國廣播、手機通聯、電郵通信。另有部份語言專家,則被細胞佈建,安插到駐紮在海外的美軍部隊中,從事第一線情蒐工作。
★【讀行天下】
☆ [The Presidio of Monterey Museum] (831) 646-3456
整個軍區只有博物館(Building 113)及周邊空地開放參觀,不可擅闖其他仍屬現
役軍事營區。建議您先到Del Monte Avenue湖濱的「蒙特瑞遊客中心」索取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