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慢遊】 71401 芒果的故鄉玉井
台灣的芒果主要出產地在南部的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區,其中又以台南的玉井、楠西、南化、大內為最大種植區。被稱為「芒果故鄉」的玉井,約有三分之二的可耕地是果園,而果園中約有三分之二面積是種植芒果,總面積約2343公頃,佔玉井可耕地的百分之四十,佔全台灣芒果園面積百分之十。芒果是玉井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其中以「愛文」品種為主力,產量佔全台灣「愛文芒果」百分之四十五。玉井人口15,139人(2012 年6月資料),農業人口共12.000多人,是個典型的農業社區。
台南市玉井區舊稱「大武壟」是原住民鄒族「噍吧年社」的居住地。十七世紀時,原來住在「大目降(新化)」一帶的平埔族西拉雅人,因為受到唐山來的漢族移民墾荒侵擾,土地被漢族移民侵佔,面對繼續湧入的漢族眾多人口和強勢的漢族文化,人口較少又不善經營土地的平埔族西拉雅人為了生存下去,不是選擇與漢族人通商通婚最後被同化,就是集體遷居往更偏遠的山區或濱海濕地。就是在這種被迫的情況下,平埔族西拉雅人來到人煙稀少的「大武壟」,骨牌效應的排擠,鄒族人被拱到更偏遠的埔里盆地。
平埔族一直過著四處狩獵的生活,主要獵物是鹿群和山豬。即使耕作也是移動性粗耕,依著不同季節出現的獵物而移動居所,或者土地貧瘠了就搬家。他們只有生活勢力範圍的概念,沒有土地所有權的觀念,所有土地都是公有的。這種生活型態和土地概念竟然與北美洲原住民印地安人完全雷同,遇到侵入性的強勢文化,其結局下場也是大同小異。
北美洲的印地安人,先是被歐洲白人侵入者逼遷入西班牙天主教區,接受「文化大革命」式的教會文化,信主不但沒有得到永生,還把自己的文化拋棄殆盡,最後生命都被革掉,因為白人帶進北美洲的傳染病,使沒有抗體的可憐印地安人幾乎慘遭滅族之禍。死剩下的,則被美國政府以軍隊驅趕進所謂的「保留區」,世代監禁。這就是成天嚷嚷自由、平等、人權的美國政府的德政。
台灣被大清帝國併吞之後,漢族移民到台灣的更多,他們在滿清雍正時,又驅逐平埔族西拉雅人到更深山裡去,霸佔「大武壟」後在那裡建庄。
1915年,漢人余清芳在此發起武裝抗日活動,史稱「西來庵事件」或「噍吧年事件」,牽連兩三千人被日軍屠殺。1920年,日本人將「噍吧年」改成發音Ta-Ma-i「玉井」,設「玉井庄」,隸屬於台南州新化郡。1945年,改稱「玉井鄉」;2010年12月25日,隨著台南市升格為直轄市,被收編為「台南市玉井區」。目前人口約15,139人。由於位在台-3(縱貫公路山線)與台-20(南部橫貫公路)的交會點上,同時又是台-84(玉井到北門的東西快速公路)的起點,連接國-3和國-1高速公路都很方便,成為重要山城。
芒果真正的名稱叫「檬果」,是由英文的「Mango」音譯而來,原產地在印度,屬於漆樹科(Anacardiaceae)的熱帶果樹。印度栽培檬果始於四千多年前,16th世紀由葡萄牙人傳往非洲和南美巴西,18th世紀由英國人傳入牙買加,19th世紀由西班牙人傳往菲律賓、墨西哥、夏威夷、佛羅里達。
台灣於450年前(1562)明朝嘉靖年間,首次引進檬果樹,種植於台南六甲一帶,據傳至今官田、新化、左鎮還保留有幾棵數百年的老芒果樹。當時引進柴羨仔、香羨仔等六個品種,多年來的持續繁殖已被馴化適應台灣南部的風土氣候。「柴羨仔」就是我們俗稱的「土芒果」,它的特點是抗病蟲害能力強,具有濃郁的香味,果實產量豐又耐旱,但是果實纖維粗,果形小核仁大,常被用來做醃漬青芒果,也就是俗稱的「情人果」。
日據時代為改良台灣芒果的品質,曾經從印度引進Pearl、Hafoas等品種試種;1916年日本三井物產會社再從印刷加爾各達引進Java、Apple groom,前後嘗試33個品種,這些檬果風味品質都好,就是不適應台灣亞熱帶的低溫,每顆果樹結果子量少,不敷經濟作物的效益,所以果農種植的意願低,目前僅剩「香蕉芒果White」。
1954年,台灣農復會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引進「愛文Irwin」、「海頓Haden」、「吉祿Zill」、「肯特Kent」、「凱特Keitt」等五個品種。其中以「愛文」檬果最受果農和消費者歡迎,一炮而紅成為今天台灣芒果市場的寵兒。對果農來說,愛文芒果的果實大小適中、色澤鮮豔,具有很好的賣相,尤其它最可愛的是愛文沒有大多數果樹隔年結果的天然現象,只要果農細心照顧,避開天災蟲害,每棵檬果樹年年都有結果豐收的機會。而且愛文芒果皮薄肉細、幾無纖維、甜中帶酸,在市場上深受顧客歡迎,因而「愛文檬果」的果樹成為果農心中真正的搖錢樹,是台灣芒果栽培面積最廣的品種。
1980s年代,高雄六龜的果農黃金煌先生以香蕉芒果「懷特White」品種為母本,以「凱特」為父本,進行授粉交配試驗。結果研發出果實碩大的「金煌一號」,它的著果率高,產量豐富,果實甜度高,肉質細嫩幾無纖維,尤其是它的抗病蟲害能力甚至超過「愛文」,這個由台灣第一個育成的新品種,立即受到果農關注,主要栽培區在六龜和玉井。
座落在玉井中心地區,「玉井國小」對面的「玉井青果市場」是玉井農產品交易中心。1966年,芒果已經漸漸成為玉井的特產,為便利果農出售,玉井鄉公所臨時借用玉井農會晒穀場搭建簡陋木造屋三棟,做為青果集貨場。後來因青果市場持續成長,原來的設施已不敷使用,分別在1984、1989 兩度擴建,最後於1997年向凍省前的省府貸款19,076,800興建成今天鐵架鐵皮屋,可容納數千人的青果交易場所。青果產期,由區公所派出工作人員,在果農和果商之間扮演「公平磅秤」的角色。依當天拍賣的公告價格,每新台幣NT$1000元交易額,向果農收取NT$20的管理清潔費用,三聯單由區公所、果農、果商各執一聯,目的在以公權力確保買賣雙方交易的足額斤兩。據執行磅稱的一位不願公佈姓名小姐透露,她們每天約有10位同事執勤,雖然每人「開出單據」數量不等,每張單據金額也不同,她每天約開出200張,這表示她每天幫200位果農(或200部載果卡車)過磅青果。我在旁邊觀察,每張單據約向果農當場收取現金NT500 - NT$800,玉井青果市場的熱絡,由此可見。
夏天是芒果盛產季節,走進市井,去體驗芒果交易市場的熱鬧,向零售商購買些新鮮的當季水果鳳梨、龍眼、芭樂、菠蘿蜜,選購伴手禮芒果乾、情人果,或坐下來吃碗新鮮芒果冰,享受小老百姓的小日子,拋開「酒駕」、「立委」這些垃圾,台灣還真是個寶島。
【讀行天下】
l [玉井青果市場] 台南市玉井區中正路 21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