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黑蝙蝠文物陳列館的外觀
【虎爪竹塹】 30012 新竹黑蝙蝠文物陳列館
朋友聽說我剛從上海回來,笑問我有沒有去蘆灣的「丁香花園」?我說『有啊!瑞金路上這座由張愛玲的外曾祖父、清末李鴻章所興建的私家花園「丁香花園」還挺有名的,當年是李中堂安置七姨太丁香的小公舘,現在是家餐廳』。朋友說『這就對啦!滿清國在「甲午戰爭」打輸日本,李鴻章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我們台灣人今天就到你姨太家去,沒事喝杯茶灑泡尿,討個公道!』有點缺德,卻也點出「乙未抗日」時的台灣人精神。台灣人不是不懂歷史,而是威權統治者常扭曲歷史的真相,使台灣人需要花更多的精神去還原歷史的真相,去糾正豬頭武大郎指台灣人為「皇民」的謬誤。
新竹市的「黑蝙蝠文物陳列舘」座落在東大路當年「黑蝙蝠中隊」宿舍的公園,也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化身「西方公司」的原址,建築物是原「美軍顧問團」的西班牙式紅瓦白牆建築(歷史因素是美國承襲西班牙「要塞Presidio」的建築風格)。地下、地上各一層,戶外有一小型劇場,劇場邊上用強化玻璃建造了一座紀念牆,上面以中英文鐫刻著有關「黑蝙蝠」的英勇事蹟。
[黑蝙蝠文物陳列館]位於東大路和北大路口
展舘內則規畫成五大主題展區:
1) 大時代的故事:介紹時代背景和中隊的隊史;
2) 暗夜的黑蝙蝠:介紹中隊使用的機種以及飛機模型;
3) 北斗七星勇者:介紹中隊隊員、歷屆主官、殉國英雄;
4) 蝙蝠超級任務:介紹中隊執行過的重要任務以及戰果;
5) 隊員生活剪影:介紹中隊日常生活、制服勳章、烈士遺物。
另外還有一間多媒體放映室,播放黑蝙蝠中隊的紀錄片,讓民眾認識這群曾經為了國家的生存,而默默付出的星空戰士們。
中華民國空軍第34中隊,於1945年成軍於四川彭山,配備B-24轟炸機12架,全名為「空軍第34轟炸中隊」,隸屬於「空軍第八大隊」。曾參與國共內戰期間的「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南京保衛戰」、「上海保衛戰」,於1949年奉命轟炸叛艦「重慶號」後,移防台灣新竹基地,繼續對沿海軍事目標區上海、廈門、金華、衢州等地實施轟炸任務,包括稍後的支援「大陳島轉進」、在「一江山戰役」中負責炸毀共軍沿海機艦等任務。
1955年,台灣開始與美國中情局在台灣的化身「西方公司」合作,實施「獵狐計畫」,進行對大陸的長程偵蒐巡邏任務。1957年,台灣空軍正式獲得「P2V-7U」電子偵測機,利用中華民國空軍飛官的血肉之軀做餌,駕駛著沒有武裝的偵察機飛臨大陸上空,一旦我機進入大陸領空,共軍必定會開啟防空雷達,監視我機動態,並通知空防高砲部隊和米格戰機攔截。只要他們一開啟雷達,我方偵察機就可測錄下雷達的波段和方位。這種參數資訊,對沒有攻擊能力的台灣空軍沒有多大作用,但是對美軍卻是保命的平安符,因為他們可以據以干擾共軍的雷達電波,使它測不出美國軍機的位置、高度、和速度,使得共軍的攔截機或高砲部隊無法瞄準目標,足以癱瘓共軍的防空系統。
[黑蝙蝠]的座機 P2V
不同任務的路線示意圖
1958年,「中華民國空軍特戰部隊」正式對外啟用「空軍第34中隊」的部隊番號,由領航教官王樑少校、電子教官李崇善少校、以及中尉領航官劉敬賢、孫大陸,共同設計一個以「黑蝙蝠」為主體的「第34中隊」隊徽,蝙蝠的翅膀衝出鐵幕,代表任務艱難,北斗七星代表航行,三顆大星星配上四顆小星星,代表「34中隊」,而主角的蝙蝠夜間以聲波來辨位飛行,和「34中隊」的雷達電子偵測任務原理相通,所以「第34中隊」就被暱稱為「黑蝙蝠中隊」。
1964年,台灣政府為了支援美軍特戰部隊在越南作戰,台美雙方合作執行「南星計畫」,由「34中隊」從美軍手中接收5架C-123運輸機,長期駐守越南,對越共執行空降作戰、空投特戰兵員、空投作戰物資的運補任務;直到1972年,美軍戰敗逐漸退出越南戰場,台灣的「34中隊」才返回新竹空軍基地。
C-123運輸機 (台灣有5架, 1962-1973服役於[黑蝙蝠中隊], 1981從空軍除役)
C-123的駕駛艙 (於 加州中谷地區 Atwater空軍基地 附設 Castle Air Museum)
C-123 在北越的[何志明小徑] 執行任務
1969年,美方為了要偵測及蒐集中共剛開始製造並試爆的核子彈資料,「西方公司」與台灣進行「奇龍計畫」,由「黑蝙蝠」組員駕駛美方的C-130E,運輸機改裝成的電戰機,從泰國起飛,經緬甸、雲南、川康、青海,到達甘肅馬鬃山的「雙城子」,空投下兩組電子偵測儀器,用來蒐集中共核子試爆的各種數據資料。本來預計同年還將實施「金鞭計畫」,對泰國和寮國的邊界地區,空投特戰人員與作戰物資,以切斷越共的運補命脈「胡志明小徑」,但是因美軍戰敗撤出越南而取消計畫。
C-130 Hercules
C-130 的腹艙 可運送全副武裝的陸軍特戰或傘兵
C-130 的駕駛艙
其後因為國際局勢轉變,神勇且又出生入死的「黑蝙蝠」被解編,經歷「總部特戰組」、「空軍反潛機大隊」的名稱,最後在1999年時,移編「海軍航空指揮部飛行一大隊」,從此擁有光榮隊史的中華民國空軍第34中隊「黑蝙蝠」,正式闔上歷史的一頁。
前「國防部計畫參謀次長室執行官」衣復恩將軍曾說過:『…若有出任務的飛機過了時間仍未出現,那(煎熬的)心情難以描繪,….一架14人乘員戰鬥編組的P2V或RB17,每失去一架飛機,就是14位同袍手足的失蹤,就是14個家庭的破碎,那種傷痛和不捨,面對哀痛逾恆的家屬卻無言可安慰的苦楚,令人永生難忘』。
目前兩岸互動頻繁,台灣當官的常到北京面聖輕鬆的「一笑泯恩仇」,但是當年國共對峙期間,有多少位折翼的星空勇士「黑蝙蝠」血灑長空,造成多少傷痛的家庭在台灣?不管是葬身荒煙蔓草或是已經迎靈回台灣,都值得我們敬拜忠靈,恤念遺族,是他們的犧牲才給了台灣安定,才能有今天的繁榮與進步。相較於郝柏村這批偷生的敗軍之將,被共產黨踢出大陸後,不但吃貴台灣人的米,還指台灣人是「皇民」,他們的權貴二代仍繼續在台灣政壇攪局戀棧,無法放下既得的利益。我們參觀「黑蝙蝠文物紀念館」後,對血灑星空的勇士們多了一份敬意,對玩弄權勢的軍頭和權二代多了一份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