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碇人將逛老街[石碇東街], 稱為"溪畔山街的美學散步", 我認為它也是一趟"美食散步"
【老饞在石碇】22311F 從客家閹雞到石碇老街
那天與JC從「淡蘭古道」出來,順著「石碇西街」走進了以〝溪畔山街的美學散步〞為號召的「石碇老街」,也就是「石碇街」。就在「石碇之心」小廣場邊的「不見天街」入口處,我一眼就瞧到餐廳斗大的招牌上寫著「閹雞」兩個字。在那當下我根本沒思考這是不是一家客家美食餐廳?就直接走進「美美」餐廳,並且向〝小東北〞(曲老師是東北人,卻是一位嬌小的國標舞老師)誇下海口,今天趴趴虎要以客家菜來幫她慶生。於是我們點了「閹雞」、「滷桂竹筍」、「槟榔花」、以及「豆腐三吃」(炸豆腐、紅燒豆腐、豆腐羹),雖不盡是客家菜,但是它們卻是「美美」最拿手的鄉土美味家常菜。
[淡蘭古道]的終點就是[石碇西街]; 而[石碇老街]則是延續下去的[石碇東街]
店齡半世紀的[美美飲食店] (02) 2663-1986 @ 石碇東街71號
[客家白斬雞(閹雞)] (根據用餐的人數, 可買全雞或半隻)
我的最愛 [客家燜桂竹筍]
非常爽口的 [炒檳榔花]
石碇的豆腐有特殊的風味. 豆腐三吃之一 : [紅燒豆腐]
豆腐三吃之二 : [炸豆腐]
豆腐三吃之三 : [豆腐羹]
這一桌飯菜, 付出一張"小朋友", 還可以找回一些"孫中山"
在台灣的客家庄,一頓筵席是否豐盛通常由兩道靈魂菜色來判斷,一道是「白斬雞」、另一道則是「封肉」。其中,「白斬雞」就是閹雞肉,單純以滾水煮熟、不加任何調味料、也不施以任何的炸、炒、煎、煮、燜、燉料理加工,整隻雞在滾燙的沸水中煮熟後撈起,經過支解與切剖之後便端上桌,完全是原汁原味;有些客家鄉親會將閹雞肉淋上加鹽的蔥段麻油、有些鄉親則將閹雞肉沾醬油膏、新竹地區的鄉親則將閹雞肉沾桔醬食用。至於「封肉」,其實就是整大塊紅燒的黑豬後腿肉,類似「東坡肉」的做法,比較特殊的是通常客家人的「封肉」會配著燜竹筍,來去除油膩的口感。
新竹的客家人吃[白斬雞]時, 大多沾點桔醬.
也有些人會澆上蔥花麻油(或茶油)
[客家封肉] 常伴隨燜竹筍.
客家桔醬
新竹縣新埔鎮盛產桔醬 粄條 和 柿餅
客家美食之一的 [薑絲白切肉] (沾醬是醬油膏與桔醬)
在台灣閹雞的技術已經有300多年歷史,在我童年的新竹鄉下,經常可以看到替人閹雞的師傅騎著腳踏車,在「湖口台地」的農村中打轉兜攬生意。聽祖母說,肉用的小公雞被閹割(去勢)後,牠們的好鬥性會降低,比較不會彼此啄傷破相;而且在飼養一段期間之後,雞隻除了體型增大外,皮下油脂也會分布較均勻。這些特色,在農村社會中非常重要,因為一個「當家的」是否賢慧?就取決於這些閹雞的外貌和重量。在過年、過節(清明、端午、中秋)宗親聯合祭祖大典上,形同是一場不明言、卻暗鬥的「閹雞大賽」,各房子孫都會端出牲儀祭祖,彼此暗中較勁誰家的主牲儀閹雞重量最大?面相最完整?雞冠最挺拔?雞脖子最昂首矗立?雞皮顏色最完整黃潤?雞腳反折入雞腹內最平順?整隻閹雞放置在托盤內時外觀最平穩屹立?
清明祭祖
[西河堂]林姓子孫, 每逢清明節齊聚到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來台祖先的墓園掃墓
我的祖母在這項沒有硝煙味、卻有各大房宗親「公審」的眼神壓力中,一直都是常勝軍;我的母親虎媽是童養媳,從小就進林家跟在祖母身邊見習,因此在這項「閹雞大賽」中雖未勝出、至少立於不敗的優勝。近年來由於虎媽年紀漸高,由我接棒上陣。現代人的廚房都是小鍋小灶,需要老虎灶、大鐵鍋煮沸水去煮熟的「大閹雞」和「豬肉料」(所謂「料」是客家人秤豬肉的單位,搭約是三、四指幅寬、一台尺長、重約三到五台斤),我根本沒能力搞定。於是,我只好購買燻雞和臘肉,來取代新鮮閹雞與生的溫體豬肉料。
每逢端午節, [西河堂]子孫會到桃園市平鎮區高山頂的[林姓祠堂]公廳祭祖
[閹雞]是客家人祭祖時表達孝敬誠意的象徵
基本上來說,「質」的方面並沒有改變 -- 還是閹雞和豬肉,只是「量」的方面差很大,一隻「大閹雞」大約重達10多台斤、一塊「豬肉料」也有三、五台斤;可是我買的這些畜生,因為抽煙太多變瘦了,「閹雞」製成「燻雞」剩五、六斤,「豬肉料」製成「臘肉」只剩下約一台斤。因此,我只敢將祭品牲儀,很謙虛地放在供桌上最不顯眼的角落裡。
客家庄經常會舉辦[閹雞大賽] (估計這位大哥的閹雞至少10斤以上, 有機會名列前茅)
19世紀從唐山原鄉渡海來台的漢族移民,由於閩南移民已經在「深坑」地區落地生根,為了尋求墾殖的空間,部分粵籍的客家鄉親便溯著「景美溪」往上游,來到「石碇溪」與「烏塗窟溪」匯流處的丘陵河谷落腳,形成了山城聚落「石碇」。他們從事客家族群熟悉的「藍染」布料,在附近丘陵地種植大菁;後來,因為「石碇」位在「淡蘭古道」的交通要衝上,茶葉是當時台灣重要的輸出農產品,於是這些客家鄉親開始在丘陵地上改種茶樹,沿著「淡蘭古道」的河濱街道「石碇西街」開始出現茶行,從事茶葉貿易。位於「石碇國小」校門口的「集順廟」廟埕,便是當年茶農們聚集拍賣茶葉的場所。
[石碇西街]街頭的廟埕是當年茶農與茶商雲集的茶葉交易中心
[石碇國小]校門
[集順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也是昔日的商業中心
1895年,日本人根據日、清《馬關條約》接收台灣之後,便開始在台灣進行探勘礦產。從18世紀的「大航海」以來,海上強權使用的輪船主要是以煤炭做為燃料,因此煤炭成為財富和國力的象徵。1901年,「石碇」地區的煤礦開始開採,運煤的台車鐵道行經今天的「石碇東街」,礦工和家屬便沿著運煤的台車鐵道定居。這些礦工來自當地以及鄰近鄉鎮的居民,甚至有來自台灣中南部的單身漢。隨著煤礦開採日益興盛,礦工日益增加,礦工及新住民聚居的「石碇東街」也日趨繁榮,終於取代逐漸沒落、以茶葉貿易為主的「石碇西街」。
[黑金歲月]裡的礦工
矗立在[烏塗窟溪] 河床中的運煤台車鐵道橋墩
1949年時, 石碇生產的煤炭除供應台灣本島, 還輸往香港與上海
1978年, 礦源枯竭, 災變不斷, 終於在1984年全面封坑停止開採.
由於新住民不斷湧進「石碇東街」,街道上的商家也跟著不斷的增加,小吃店、雜貨店、茶館…各行業林立。但是,濱臨「崩坡溪」畔的「石碇東街」幅員十分有限,屋主為了拓展使用空間,他們在室內架高樓板,形成兩層樓的形式;同時,他們在「崩坡溪」的河床砌起一根根支撐的柱子,用來擴大地板的坪數。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吊腳樓」,房舍的地板由矗立在河邊的柱子支撐著;同時,每家房子之間的屋頂都連接起來,上面是住戶的二樓空間、下面是供行人逛街的通道,遮風擋雨,這便是「不見天街」。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線是人" ???
卻總是有"不是人"將車輛開上人行紅磚道, 違規停車或按喇叭驅趕行人 (石碇警察呢?)
[巧恩]的餛飩麵和滷豆腐是主打項目 (0987) 148-906 @石碇東街26號
非常友善的店長黃小姐, 除了介紹[石碇老街], 還幫我叫計程車(當地沒有攬客計程車)
[白玉蛋糕] 有濃濃的黃豆清香
滋味芳香的[豆腐冰淇淋]
不管您在老街嘗了什麼? [陳記]是不可錯過的一站 (02) 2663-2555 @ 石碇東街77號
家家戶戶屋頂相連的[不見天街] (跟九份的[溼答答一條街]很不一樣)
石碇老街是一條讓人輕鬆慢遊的老街
許阿嬤在石碇農村長大, 用傳統做[客家粄]的方式製作出香Q的麻糬
[阿嬤麻糬] (02) 2663-1257 @石碇東街59號
[百年石頭屋] 興建於1905年, 原名[林恆春中藥鋪]
林家是個"好野人", 在老街上擁有#53和#55兩個雙連店面
1942年, 美軍狂炸產煤的石碇, 林家在屋內石壁挖了一個防空洞
循著樓梯上二樓, 是山坡上的後花園
除了經營漢藥店, 林家還兼營五金 雜糧 及 民生雜貨用品
磨米漿製作客家粄的[石磨] 和 搗[客家粢粑]用的[摏臼]
儲放藥材的櫥櫃與研輾藥材的工具[滑輪槽] ( 在櫥櫃前方的地面上)
來到了老街的東端終點 [街仔東橋]
[崩坡溪]畔的棧道
從[石碇之心]小廣場, 眺望[崩坡溪]
家家戶戶的地板都延伸向溪面, 並以磚柱支撐著. 這就是[石碇吊腳樓]
[吊腳樓]懸掛在[崩坡溪]的河床邊
小橋 流水 人家
就是這種紅磚砌成的柱子在支撐著[吊腳樓]的地板樓層
紅磚柱其實是矗立在矮堤防上, 可減少河水沖刷的破壞. 這就是先民的智慧.
新北市政府在做事, 石碇老百姓素質高, [崩坡溪]護漁成功!
溪水中的黑影, 全都是不知名的魚群. 掌管新竹縣新豐鄉茄苳溪的首長們該羞愧!
巧妙的機緣, 那天同遊的山友分別姓李 廖 劉 林 全是"L"家族 (我沒說 K K 喲, 沒道理K我)
年輕世代的小翎正在滑手機
空姐詹妮特離開機艙, 來到溪邊觀魚
劉兄弟似乎跟小魚兒相看兩相厭, 肢體語言透露出憤怒.
你們覺得我有可能"堅持保持現狀"嗎 ?
從台北來石碇旅遊,在台北捷運「景美站」或「木柵站」搭乘「欣欣客運」#666公車,在「石碇國小」站牌下車,可能是最便捷的方式,因為它就位在「石碇東街」與「石碇西街」的街口上;同時,站牌旁就是「烏塗溪步道」的起點。步道全長2公里,可觀賞巨石還可觀魚、溪畔有座「國道-5」的橋墩高達65公尺,是全台灣最高的橋墩、溪畔的水泥牆面則有鄉土藝術家楊敏郎的作品。
右下角就是[欣欣客運}#666公車 [石碇國小]站牌 (向左是[石碇東街], 向右是[石碇西街])
公車站牌的後面就是[烏塗窟溪步道] (從木板棧道開始)
[烏塗窟溪] 河谷
三個女生合開的手工饅頭店, (0926) 374-255 @ 石碇東街91號
石碇在地人林陳蝦玉帶領阿嬤級團隊所開設的店, 榮獲台灣米食餐廳冠軍.
[石碇國小]歷史悠久, 紀念日本昭和天皇當太子時來台灣訪問, 植下的[太子樹]
小溪裡 魚兒多 還有許多大石頭
青青校樹
天主堂
人生的道路曲折如斯
全台灣最高的橋墩, 高達65公尺 (接近22層樓的高度)
Cherry 不想入鏡 玩起躲貓貓的遊戲 結果還是被小傻瓜逮到
鄉土藝術家楊敏郎為[烏塗窟溪]的堤防美化
[崩坡溪](左前) [烏塗窟溪] (右邊) 匯流後稱為[石碇溪] (照片中央) 是[景美溪]的上游
清澈的溪水是觀魚的好地方 以鯉科魚類為主 還可看到纓口鰍 苦花 鯰魚
我搞不懂"酒餓共識", 但是我的名字叫[紅面番鴨], 是[鴨子]的一種,上了餐桌才叫我[薑母鴨]
也是桃花江 (石碇溪)
花落水流 春華無數
[淡蘭古道]
原來的[石碇鄉公所] 新建區公所大樓後 成為[淡蘭藝文館]
I left my heart at 石碇山城 !
★【讀行天下】
- [楊敏郎泥畫屋] (02) 2663 – 3777 (0922) 191 – 549
@ 新北市石碇區潭邊里石崁1-5號
在「捷運景美站」二號出口「景美國中」門口搭乘欣欣客運#666往烏塗窟公車、
在「外按橋站」下車,順著縣道「106乙(文山路)」前行約100公尺就到達入口。
- [文山草堂] 無菜單蔬食餐廳 (02) 2665-1688 (0933) 615-950 週一和週二公休
@ 新北市石碇區碇格路(北-47)二段2號
(旅遊日期:2017年5月20日 完稿日期:2017年6月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