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峰高出半天橫,環抱滄波似明鏡;一葉孤帆山下過,遙看紅日碧濤生
(清 烏竹芳 <龜山朝日>)
【登龜山島】 26105 龜嶼島孤人不孤
1977年,蔣家軍方宣布將「龜山島」列為為軍事管制區,島民被迫集體遷村到台灣本島的頭城鎮大溪里的「仁澤新村」社區。祖墳尚未遷移至台灣時,原「龜山島」居民只能在清明掃墓時才能回到島上去,其餘時間不得前往,「龜山島」一直蒙著神秘的面紗。
遠眺龜山島
1977年, [龜山島]居民完成了被遷村的"意願"
揭開[龜山島]的神秘面紗
矗立於頭城外海的「龜山島」,是一個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島嶼,形成的年代約在數萬到20萬年前,屹立於台灣的近海時間不算短,但是人文史一直沒有完整的官方文獻記載,只有島名零落的出現在文人的詩詞中,例如1825年(道光五年)「噶瑪蘭通判」烏竹芳(山東博平人)以<蘭陽八景>為詩,便將《龜山朝日》列於「八景」之首。而官文書上第一次載錄「龜山島」地理資訊則為1837年(道光十七年),「噶瑪蘭通判」柯培元所撰寫的《噶瑪蘭志略》,描述了「龜山島」當時的自然景觀,還是沒提到島民的人口數、生活習俗、或經濟活動。此後,清國的文獻就再也沒有出現關於「龜山島」的敘述。
[龜山朝日] (網路照片)
究竟「龜山島」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人類居主?眾說紛紜,本文只做野史故事陳述,沒有經過學術調查與論證。
據說在1796年(嘉慶元年),吳沙入墾蘭陽,雖號稱漳、泉、粵三籍合墾,但因土地分配不均,時常相互械鬥,部分平民不堪其擾因而避居「龜山島」。原本住頭城「大坑罟」的藍和尚等12人,就為了閃避亂世,從頭城、二結等地搬遷到「龜山島」來。
1820s年代初(清國道光初年),原本居住新竹沿海的「平埔族竹塹社」原住民,因遭受到北埔漢族墾民姜秀鑾帶領的「金廣福」隘勇,以武力驅逐,也遷徙到「龜山島」。
1853年(咸豐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貨主船工,因為誤將「龜山島」當成「基隆嶼」靠岸,由於發現當地魚產富饒,林氏傳、陳氏嫌、陳同、陳來、曾雜,5人決定處理完船貨後,返回漳州攜眷來台,定居「龜山島」,從事漁業及農耕。
由此可見先民定居「龜山島」除了因為豐富的漁場方便捕魚外,避亂移居也是主要原因;他們的本籍多為漳州府漳浦縣,其次為海澄、南靖、平和、詔安(客家人)等縣,也有來自台灣本島的新竹、雞籠、八里、蘭陽等地區的新移民。
1876年(光緒2年),「大福庄」(今壯圍鄉大福村)的陳姓人家,在向當時「龜山島」的島民林限、林溥兩兄弟買了島上36甲地,是「龜山島」最大的地主,猶如「島主」。
1888年,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 Canada)的長老教會馬偕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曾到「龜山島」短暫停留。他的遊記除了記載「龜山島」的形狀外,還敘述地質的岩層構造、硫氣孔、海底湧泉、硫磺等。最重要的,人口資料為300人。
位於淡水老街的馬偕牧師(醫生)塑像
1895年,日本從清國手中得到台灣,「龜山島」劃歸「宜蘭廳」管轄。1897年,「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會同「台灣總督府民政局事務官」高橋虎泰,登陸「龜山島」勘查,並且分別各自提出一份報告書,西鄉菊次郎提出《龜山島探險報告書》、高橋虎泰則提出《龜山島報告書》,從此「龜山島」終於有了完整詳細的官方文獻資料檔案。
日本統治台灣的中樞[台灣總督府]
日據時期,「龜山島」被編為「台北州宜蘭郡頭圍庄龜山保」,派駐有警察官吏派出所,附設「國語講習所」傳授日本語。1922年,日本地質學家丹桂之助記錄人口數為516人,1931年人口資料為522人。
日據時代的台灣地圖 ([龜山島]已經出現在[宜蘭聽]的淺藍色版圖內)
蔣介石的威權統治不許台灣人說方言, 但是可曾如此盡心盡力[推行國語]??
[遺址] 攝於2016年3月22日
1932年,日本地質學者丹桂之助,連同正宗嚴敬、鈴木重良、小林貫一等人,再度登上「龜山島」做田野調查,撰寫了《台北州龜山島旅行記》。這篇報導對「龜山島」的地形面貌有詳盡的敘述,而且是最早提出「龜山島為火山島」的論文;該文對「龜首」、「龜甲」的最高點、地質特色,以及「龜尾」地區均有完整的調查報告。他們還觀察到「龜山島」上雖然溪谷深邃,但是淡水水源卻稀少的現象。這份調查報告成為後來學者研究「龜山島」地理、地質之藍本。
日本殖民政府對台灣積極的進行地理調查, 促進台灣的現代化.
1937年,柳川雅俊的《龜山島案內》,是篇簡介性的論文,曾於1996年1月,被翻譯成中文刊載於「宜蘭縣文化中心」出版的《宜蘭文獻雜誌》第19期,<龜山島專刊>。
日據時代的台灣地方行政組織
1904年, [日俄戰爭]期間, 台灣實施戒嚴
1945年,中華民國在台灣以來,政府文官素質低落,「長官」已經沒有能力填詞賦詩,所謂的”鄉土文史調查報告”淪落為地方政府騙取預算,或歌功頌德[長官]炫耀政績的工具,交給國中畢業生小職員剪剪貼貼應付了事,因此,官文書的學術價值乏善可陳。至於學術殿堂,指導教授具名向國科會或教育部請領研究費,然後交研究生去執筆寫論文換取學位,形成了另類的「食物鏈」,這些研究生,也大致只能以丹桂之助的調查為基礎,去消化預算掰出碩士論文, 學術價值有限。
1977年,國防部將「龜山島」列為軍事管制區,所有對「龜山島」的研究調查報告夭折。
「龜山島」附近有「黑潮」經過,是個豐富的漁場,但受限於島嶼的地形限制,海岸線多為火山熔漿形成的陡峻「安山岩」峭壁、或是礫石海灘,缺乏天然良港,以致島民的漁業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在使用小舢舨的年代,淺水灘也能順利進出;遇到颱風來襲時,甚至隨時可以將小舢舨拖上岸躲避暴風雨。但是,隨著近海漁場逐漸枯竭,漁民在海上的作業範圍愈往外海推、船隻愈來愈大,他們迫切的需要一個漁港。
[龜首]和[龜甲] 是陡峻的崖壁海岸線
[龜尾]是石礫海灘, 全島沒有天然良港
漁船在[龜山島]海域作業 (攝於2016年3月22日 前往[龜山島]的[北極星號]船上)
1937年,日本殖民政府決定籌資開港,但是緊接著就爆發「太平洋戰爭」。在軍事優先的政策下,資金與建材都缺乏,島上漁民只好以石塊「圍籠」堆壘成石壩,勉強築成了一條航道,但是很快的就被季風和洋流帶來的砂石淤積堵塞而廢棄。
1945年,機械動力漁船開始被引進「龜山島」,籌建漁港的呼聲再度被提起。奈何國事如麻,「國共內戰」禍及福爾摩沙,郝柏村這些軍頭被解放軍打得屎滾尿流逃來台灣,蔣介石被踢出大陸。在「反攻復國」的夢囈下,台灣成為「復興基地」,民生建設停擺。
1960年代的[龜山島]漁村 (從[龜尾湖]望向[拱蘭宮]媽祖廟)
1962年,終於決定重新設計建漁港、1965年,竣工啟用。但是,蔣家威權政府的工程設計和施工品質根本通不過老天爺的檢驗,甫落成一個多月的「龜山漁港」就毀於颱風。難道負責工程的豬頭們當初沒有考慮「颱風」這個必然的因素嗎?還是真以為要「反攻大陸」,這邊敷衍一下就想隨時走人,準備「到南京慰國父在天之靈」?
[龜尾]的防波堤外是石礫海灘
[龜尾]防波堤內(南側), 就是[龜山島] 漁村聚落
武大郎霸佔[龜山島]之後, 將[龜山島]民居拆光, 構建了砲兵連營舍.
島上的小型發電廠
曇花一現的[龜山漁港]航道
於是島民只好沿用舊法,在外海拋下蛇籠、繫上麻繩木樁當人工碇供大船停泊、再以小舢舨當接駁船往返岸邊和海上錨碇。這就是每逢暴風雨來襲,壯丁漁民全部都必須冒險搏浪去護救漁船、「龜山島」只留下老弱婦孺頂著暴風雨黑夜,驚悸的孤守家園的原因。
今天我們到「龜山島」登島旅遊,如果渡輪是在「南岸碼頭」靠岸,我們需越過一到石頭小山丘,才能進入「龜尾湖」邊的涼亭與步道。這裡便是當年的「龜山漁港」水道,亂石崗上還樹立著漁港的碑牌,斑駁的油漆似乎在訴說這段不堪回首的昨天。
依然屹立的[龜山漁港]碑牌 (攝於2016年3月22日)
「龜尾」,是個標高約141公尺的獨立熔岩山丘,山下有個「龜尾湖」,外端連接著一片長約1000公尺的細長砂洲,它是由許多受海濤日積月累沖擊拍打而形成的大小礫石堆積而成。礫石灘隨著潮水漲落,會產生堆積或掏空的動能改變方向,彷彿是烏龜擺尾。
[龜尾湖]地區示意圖 (我是從[南岸碼頭]登島)
從[遊客中心]旁的堤防望向[龜尾]北側
從炮兵連的[連集合場] (昔日[龜山島]漁民聚落) 望向西南方向的[龜山漁港]航道出口 (涼亭右側)
從[龜尾湖]的東北角, 望向西南方向 (昔日的[龜山漁港]航道)
照片前端為[龜尾湖], 中央沙洲為昔日航道出口, 沙洲外就是太平洋水域
「龜山島」有兩個小湖泊,「龜頸湖」在未開放的區域內,資訊不詳。「龜尾潭」則位於「龜尾」和「龜甲」交接的地方,橢圓形湖面的東西長約400多公尺、南北寬約200多公尺,「環湖步道」全長650公尺。
這片小水域就是當年「龜山漁港」的碼頭區,是由礫石灘堆積圍成的低窪地,後因山崩堆積物阻隔漁港的出入口水道,形成鹹淡各半的鹹淡水湖,當地人謔稱湖水為「龜尿」。
從[龜山漁港]被堵塞的"航道"亂石崗, 望向昔日的漁民聚落 (遠處涼亭邊)
從[龜尾湖]的水面望向漁民聚落(水面為當年的漁港, 兵營為昔日聚落民宅)
[龜尾湖]的湖面, 遠處為幫阿兵哥鎮邪的觀音菩薩塑像
從[龜尾湖]北端望向西南(昔日"航道"出海方向)
軍方在湖面建立了一座涼亭
涼亭命名為[酩嘉亭],用來紀念兩位在島上殉職的連長(各取名字中的一個字)
以討海維生的「龜山島」居民,幾乎天天都可大啖海鮮,不足為奇,甚至魚肉是他們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然而,在島上想要吃到淡水魚,就有一點奢侈。於是,「龜尾湖」扮演了「龜山島」居民的冰箱的角色,因為這湖中養殖著能適應半淡半鹹水域的吳郭魚,號稱「台灣鯛」的吳郭魚就成為「龜山島」居民唯一的淡水魚來源。
旅遊[龜山島]有不同的組合選項
2016年3月22日, 搭乘[北極星號]航向[龜山島], 12公里航程, 耗時25分鐘
海上遇到返航的[龜山朝日二號]
岸上[海巡署]的弟兄負責清點人數
砲兵連彈藥庫改裝成的[龜山島遊客中心]
傳統的[龜山島]石頭屋民居
傳統的蘆葦屋頂, 土坯民居, 已被武大郎全數拆除清光, 使[龜山島]成為一個沒有昨天的無人島
昔日的[龜山國民小學]也被武大郎拆除
★【讀行天下】
☆ 登龜山島申請相關事宜,可到「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查詢,
<http://www.necoast-nsa.gov.tw>
或電話:(02)24991210洽詢。
- 交通:
極力推薦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台鐵」火車或是「國光」巴士,避免塞車耗時在[國道-5]
- 台鐵:搭乘火車到「頭城車站」,轉公車或是計程車前往「烏石漁港」搭渡輪。
- 巴士:在台北捷運「圓山站」1號出口、搭乘「國光客運」#1877號巴士、
每一整點出發一班車、票價: 全票$120 、往返聯票$220、行車時間80分鐘、
沿途只停「南港火車站」、「南港展覽館」、「頭城」、直抵「烏石漁港」。
- 渡輪:「北極星號」(0921) 603-683
- 「烏石漁港」和「蘭陽博物館」相鄰,可以當登船前、或下船後的「順道遊」景點。
(旅遊日期:2016年3月22日 完稿日期:2016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