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加州Santa Cruz海邊的鮑魚養殖場, 是新鮮鮑魚的原鄉
【看山讀水】058 鮑魚原鄉
北加州的蒙特瑞灣(Monterey Bay)在地形上是個近海的海底峽谷,也就是說,一旦離開海岸線幾百呎的淺海區之外,立即是幾千呎深的海溝,海水非常的寒冷。這種像深井式的對流洋流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鍊,造就本地區成為北太平洋最多樣,且數目最眾多的海洋生物繁殖區,包括了季節性南北遷徙的鯨魚,和附著在岩石上的貝類生物如鮑魚。
蒙特瑞灣(Monterey Bay) 是北加州傳統的漁場
[蒙特瑞灣水族館] 是美國西海岸最大的一個
緩緩往上游的水母 (觀賞水母很可愛, 游泳時惹上水母很痛苦)
幾千年來原住民印地安人在歐洲殖民帝國侵入舊金山灣區以前,她們就是靠著海洋無窮盡的魚類、貝類過日子,「貝塚shell mound」是他們文化遺跡留下給考古歷史學家最重要線索。隨著白人入侵者帶來的殖民式『教區文明』,使得原住民文化被破壞,白人帶進來的疾病,使得沒有病原抗體的原住民病死大半,幾乎慘遭滅族。他們世世代代靠以維生的貝類,也被白人商業化的濫捕而絕跡,或被現代文明製造業排出的廢棄物污染,太平洋沿岸原生的鮑魚就是慘遭文明毒手的例子之一。
柏克萊加州大學附近的Emeryville, 原本是印地安人的貝塚 (照片為紀念公園Shell Mound Memorial park)
1840s年代末,北加州的「雪嶺Sierra」忙著[大淘金],在那同時,北加州的海岸線也發生了[大採鮑The Abalone Rush]。不同的是:在[大淘金]的場子裡,華工只是被資本家用來圓淘金夢的苦力,但是在[大採鮑]的舞台上,華人扮演的卻是當家做主一哥角色。
在華人介入海產捕捉之前,漁獵場上的主角是原住民印地安人,他們靠捕殺鮭魚和撿拾貝類做為主要食物的來源。直到歐洲殖民帝國進入北加州地區,他們用商業化器具濫捕海洋生物,破壞了本地海洋生態,例如:他們獵殺海狗只為剝取皮毛、他們圍捕鯨魚只為取得油脂製作臘燭、他們濫採鮑魚不吃肉,只為取得鮑魚殼去製作紐扣或首飾。
由於白人在蒙特瑞灣區濫捕海狗的結果,使得海狗數目銳減,造成在「食物鍊」上原是海狗主食的鮑魚存活量大量增加。在1850年代初,蒙特瑞灣的岩礁上處處長滿原生鮑魚,這情形看在剛到北美的華人眼裡,無異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因為在他們的家鄉中國東南沿海,曬乾的鮑魚可是種昂貴的食材。所以當成千上萬華工被賣到「雪嶺山脈」去當苦力從事淘金時,1853年4月,一小部份華工乾脆在蒙特瑞灣築起小漁寮,從事鮑魚的採集,因為這些廣東沿海來的華人認為:生活在海邊比去到山上打工,生活更有保障,因為海裡有漁類、貝類、海帶、海蔘,至少保證不會挨餓,何況鮑魚是高檔漁獲。
很快的『蒙特瑞灣有豐富的天生鮑魚』這消息就傳開了,還傳到舊金山的唐人街,於是一個多月後,約有五、六百名華人湧進蒙特瑞灣,從事採集鮑魚。他們把採集到的鮑魚肉曬乾後包裝成商品出售,鮑魚殼就拋棄在漁寮外。
Point Lobos博物館展示華人漁村的文物(包括大鮑魚殼)
他們像[淘金客]四處流竄搶礦脈一般,為了搶奪鮑魚場,華人[鮑]民架著舢板,也沿著蒙特瑞灣的岩岸到處流竄,尋找並霸佔有鮑魚繁殖的岩礁。今天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南邊的「新布來頓州立海攤New Brighton State Beach」原名就叫做「中國灣China Cove」,是華人漁民的重要漁寮。而位於蒙特瑞半島西南側的「灰狼岬角Point Lobo」,岩礁險峻水深,不但是作家史帝文生寫作[金銀島]的靈感來源,更是華人[鮑]民的大本營。
New Brighton State Beach 原本是華人漁村遺址
我於1980s年代初, 第一次造訪該地, 尚可看到懸崖下的破舊漁人工寮
如今只剩下一塊紀念牌
到1856年初,已有[觀察家]提出警告:『蒙特瑞灣的鮑魚已經被華人一掃而空』,這項告示並非突發,而是累積的憤怒,因為華人漁民過去的濫捕鮑魚、石斑、鮭魚、魷魚,不管大小趕盡殺絕的行徑,已然引起其他漁民公憤。蒙特瑞的估稅官員更在1866年宣告『從蒙特瑞到聖地牙哥的鮑魚已絕跡』。有人戲稱『由貝塚,考古學家可以追朔印地安人遷徙;由丟棄的鮑魚殼,我們也可以找到華人採鮑魚的舊址』。
華人任意丟棄或廉價拋售的鮑魚殼,在1875年時,鮑魚殼售價$20元一噸,[排華法案]實施後,華人不得置產,日本人趁虛而入。1912年時,日本漁民光是賣鮑魚殼,每噸$1000元,就是當年華人售價的五十倍,整體利潤不言可諭,令人慨嘆華人的悲情命運。
日本人經營的鮑魚罐頭工廠商標
目前,舊金山地區的鮑魚大致有兩種:[大海野生鮑魚]、和[小型養殖鮑魚]。在聖塔克魯茲附近的「達文埠Davenport」,有ㄧ家私人經營的鮑魚養殖場。達文埠雖然目前只是加州CA-1號公路上一、兩家餐廳的小村落,但是100多年前這裡卻是圍捕鯨魚的重要據點。許多在海岸公路上奔馳的自行車運動員,喜歡在這裡稍事休息,所以當地的餐廳生意都還不錯。
Davenport 是個人口只有375人的小鎮
[加州一號 CA HWY-1] 濱海公路
公路邊的小餐廳
昔日獵殺鯨魚的屠宰場
從公路邊鳥瞰[鯨魚屠宰場]
昔日鯨魚油脂提煉廠, 現在改建成商場
酒吧餐廳依然使用 [鯨城 Whale City] 的名字
姑且不去想血淋淋的屠鯨歷史,你一定會喜歡這個小村子絕美的風景,就在靜謐的半月型海灣角落,松柏樹下隱藏一幢矮建築,非常不起眼,幾間魚寮式的矮房子裡面覆蓋的是大大小小的水盆,這就是[鮑魚養殖場Abalone Farm]。養殖場從「蒙特瑞國家海灣保護區」的海面,經由廢棄的鮭魚[魚梯],引進沒有被污染的天然海水,灌入養殖池內,做為畜養鮑魚的水源。
[No Tours] 但是可以情商舉辦"說明會"
於是趴趴虎帶一大缸子人坐[交通車]去參加"鮑魚說明會"
養殖場就在這個昔日[鯨魚墳場]的海灣內
原本的[魚梯]成為抽取海水的渠道
隱藏在角落的抽水機和輸送海水管路
養殖場內許多浴缸型的盆子, 就是培殖鮑魚的"搖籃"
24小時流動的海水, 提供鮑魚幼苗良好的生長環境
鮑魚的幼苗怕光, 需要在密閉的帳棚內養殖
雌雄鮑魚的區別在於靠近殼部的身體顏色,單一顏色者為母的,兩種以上顏色為公的。鮑魚採取[傳播式體外受精交配,也就是說,交配時由雌雄鮑魚分別噴出精子和卵子到水中,約一分半鐘時候精子和卵子就可完成交配。從受精卵發育到肉眼可辨的鮑魚雛型,大約需在繁殖盆皿中待留三個月時間。然後鮑魚幼苗才開始進食,由工作人員潛水到淺海採集海上的海草 kelp當飼料。這時的鮑魚幼苗像蝸牛一般黏貼在水草上,隱藏在陰暗的帳篷內不喜歡陽光,可是一但抓出來,卻是十分外向活潑,張牙舞爪扭轉身軀,這情形和一般貝殼類喜歡躲起來裝死,非常不一樣,也格外逗趣好玩。
趴趴虎的朋友們聚精會神地聽[鮑魚說明會]
主人仔細的講解鮑魚的生態
揭開神秘的面紗, 趴趴虎的朋友們獲准進入帳篷內瞧瞧鮑魚寶寶
鮑魚從卵殖到成熟批發到市場,據經理湯姆先生表示,大約需要四年的時間,鮑魚殼大約長到直徑3吋。在這四年中,鮑魚被放置在不同的池子中,被餵以海草,不需要其他飼料;同時每天不停抽水,引進新鮮且不停流動的海水,以便讓池水保持海水的恆溫。
剛孵化的鮑魚
鮑魚寶寶主要的食物海草Kelp
鮑魚寶寶
只要我長大
據稱,鮑魚只靠新鮮海草來維生,而海灣內撈取海草不需要付費,但是必須申請許可證。成熟可以上市的鮑魚連殼大約是3吋,重量略高於3昂斯。該養殖場[非正式]對外開放參觀(需預約),也可以買些生猛鮑魚,各種不同尺寸,價格不同,放在氧氣塑膠袋內可存活12小時,回家慢慢享用。
一張張綠色的[富蘭克林]向小姑娘換取一袋袋綠色貝殼的新鮮鮑魚
主人送行
讀行天下
- 鮑魚養殖場:於Santa Cruz取道CA-1濱海公路往北,大約廿分鐘抵達Davenport,注意公路右邊標示,隨時準備左轉進入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