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地方, 很遠, 很遠. 那裡有風, 有古老的草原. 她的名字叫蒙古.
【走進蒙古國】 00297604 草原學殿
在12世紀的蒙古草原上,因為受到鄰國女真人「金國」的煽動,草原上各部落間對立嚴重,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面。女真人當然不願意看到草原蒙古人團結一致,造成對金國的威脅,而老天爺卻偏偏特別眷愛蒙古人,就在這時代中,成吉思汗崛起,統一了草原各部落,建立了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是由被稱為「草原之狼」的名門,「孛爾旨金」部族出身,本名叫做「鐵木真(〝鐵人〞之意)」。幼年時,因為父親遭受到毒殺,讓他度過非常苦難的青少年和青年時期,直到45歲之後才逐漸崛起,最後成為統一蒙古草原各部落、旗盟的霸主。並於1206年,在「斡難河」召開的國是會議中,被草原的各部族長推選為「蒙古帝國」的共主「大汗(〝大王〞之意)」,尊號「成吉思汗」。
從「呼倫貝爾」到「蒙古草原」、從蒙古西部的「科布多」「阿爾泰」到「南俄羅斯」,這條綿延7,000多公里的大草原上,游牧的蒙古人和哈薩克人,以小集團的方式隨著牛、羊、馬在草原上的放牧而遷徙,使用簡單的生財道具和組合式的住宅「蒙古包」,在無垠的草原上生活,這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來說,就已經是一項亙古流芳的遊牧文明史詩。
[哈斯台草原] 的清晨日出
[哈斯台草原] 的牧民住宅
也許農耕或經商的漢民族,會浪漫的認為他們是悠閒的在藍天下的綠草地上自在放牧,其實,他們必須面對外敵的入侵(在那個年代,歐亞大陸上是南宋、女真人金國、西夏、大理、遼國(西遼)、蒙古、吐蕃等政權並存的時期,彼此虎視眈眈都想將對方吃掉)、承受自然環境的劇烈變化(我這次在「哈喇和林」便遇上了「草原風暴」,30分鐘之內,天氣由晴空轉閃電、打雷、暴雨,然後又轉晴,只留下車窗上的水漬和泥濘的泥土路面)、同時牧民們簡陋的醫療裝備,還需對抗疾病對人或牲口的侵襲,等等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我在牧區旅遊時,就特別能感受到牧民們互相幫助的熱誠。
牧民朋友們以馬隊來迎接我們的到訪
牧民朋友奧特吉奎特巴, 以繪畫來告訴我有關他自己.
放牧就是他所了解的世界.
牧區的孩子們 (白衣小丫頭也想入鏡, 媽媽不想陪她入鏡)
草原驛站展示的蒙古馬車
草原上的道路
游牧社會中結合許多以家族為中心的小集團,重複的上演著結盟與拆夥的老故事。一旦出現強而有力的統帥出來領導部落,就容易形成龐大的集團,進而建立撼動世界的龐大帝國;可是,一旦這個集團內部的部族分裂,帝國也瓦解得很快就消失。「元帝國」瓦解後,蒙古人退回草原,就是一個例子。這種社會結構,與漢族王朝在顛覆之後,還會有許多指指點點的〝前總統〞、或是新朝中有許多治國無方,當官有道,依然戀棧權力滋味的〝老藍男〞當政務官,政權輪替,官僚回鍋,這是完全不同的狀況。
從馬背上打下江山的大漠蒼狼「成吉思汗」,似乎應該比咱們廟公出身的國防部長,更有機會當選「100分的武大郎」;然而,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當咱們的廟公部長只能提出以「艾森豪夾克」來壯軍威、只能以免考國文、英文來招募軍校學生的〝國防政策〞時,我在蒙古草原的「風情園」裡,看到不一樣的軍人風骨、看到不一樣的領導統御。800多年前的「成吉思汗」,不僅是一位馬背射大鵰的戰將英雄,也是一位運籌帷幄的軍師,更是一位重視文教的領袖。為了提升草原子民對蒙古語言和文字的教育,「成吉思汗」在蒙古包內成立了官府「學殿」,也就是「天可汗」重視教育,將學堂賜予可汗殿堂的地位,用現代語言就是「國立大學」。
走進「蒙古包」外型的「學殿」,這是一個可容納二、三十人的大帳,牆上掛滿了蒙古文字的字畫、蒙古傳統服飾和器皿、一把滄桑年份的馬頭琴、一塊方形「黑板」;地上則鋪著毛氈、上面放置著學生席地而坐的書桌、一副棋盤和棋子。很明顯,這就是漢人儒家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教育思維。那塊「黑板」也很有學問,是在一片平整的木板上,塗抹黑色的燃燒灰與油脂的混和物,寫字時用削尖的樹枝在板子上刮畫出文字,完全取材於牧區的環境資源。大汗「督學」時的寶座在「蒙古包」主人的位置、教師的案席則在大汗寶座的左手側。「蒙古包」的中央部位擺著一個燃燒薪柴的爐子、旁邊放置著一桶曬乾的馬糞(做為燃料)。從「蒙古包」的大門眺望出去,是一片氣勢軒昂的山坡草原。
[學殿]的外觀
學生的書案 (學生席地而坐)
當燃料的牛糞與馬糞
棋盤與棋子
教師的案席
[黑板] 和 [筆]
教師的案席後方站著一位文質彬彬、且氣質高雅的老師,她的名字叫「山吉爾嘎菈」。書桌上擺設著漢人的「文房四寶」紙、筆、硯、墨。這位氣質美女蒙古老師,今天將為每一位到訪草原的過客留下一份墨寶,用毛筆書法以傳統的蒙古回紇文字、寫下客人漢語名字的蒙古拼音。這是一份非常珍貴的蒙古旅遊紀念品,因為蒙古文字的最大特點是,雖然它看似連串的草書體,可是它卻是由上而下、由右而左的方向書寫。這位美女老師的書法功夫了得,揮筆寫字時不但是懸肘書寫、甚至是站姿落筆,卻仍然能夠運筆自如,在紙張上一氣呵成,真是瀟灑極了。草原的蒙古女子不但馬術精湛,連揮毫都比我這個美國中文學校校長的書法技巧高超,當她在我的旅遊記事本上題字相贈時,我根本不敢提筆寫下漢字書法回報,真是慚愧至極。藝到用時方恨少,又一明證。
"據說" 這就是我的蒙古文名字
山吉爾嘎拉老師在我的筆記本簽名並鈐印
蒙古國的官方語言為「喀爾喀蒙古語Монгол хэл」,屬於「阿爾泰語系Altaic Language」,與漢語所屬的「漢藏語系」注重聲調,完全不同。「阿爾泰語系」主要包含了突厥語、蒙古語、和通古斯語,朝鮮語和日本語在世界語言學分類上也被列入這個語系,這就是我在蒙古旅行時,老是將「蒙古語」和「朝鮮語」混淆的原因。同時,我也懷疑這也是南韓深耕蒙古的原因,憑藉著語言的相似度和他們政府的投入支持,南韓不但在經濟上深耕蒙古國,「三星」總部的大樓矗立在烏蘭巴托最繁榮街頭、我住宿的「藍天飯店」位於蒙古國總統府前的「成吉思汗廣場」蛋黃區,就是南韓的財團投資經營、滿街跑的韓國車和遊覽車,甚至在蒙古國100多個私立大學排名第一名的「烏蘭巴托大學Ulann Bartar University」,也是韓國人於1992年興辦的,該校在蒙古國公私立大學排名第五。
南韓KIA 遊覽車
南韓[三星]在烏蘭巴托的總部
烏蘭巴托的 [藍天飯店]
蒙古國立大學
日本學校
蒙古語有很多方言,文字是共同的符號。目前最通行的文字為使用斯拉夫語系的「西里爾字母Cyrillic」來拼音寫出蒙古語。這個概念類似「漢語拼音」,用拉丁字母來拼寫出漢語的發音,華人透過「漢語拼音」能發出漢語、也明白那句漢語所代表的意義;可是,外國人根據字母的拼寫,可能讀出漢語的聲調,卻不明白它所代表的實質意義。
這就是目前蒙古國語文所面臨的問題,他們使用全部俄文字母(只有兩個是蒙古特有)來拚注自己的「蒙古語」,卻不懂俄國語,需要學習英語來做為外語教學(就如同中國老百姓會使用英文字母的「漢語拼音」,卻不見得懂英語,是一樣的道理);而俄國人能根據「西里爾字母」唸出所拼寫的「蒙古語」聲調,卻未必了解那句「蒙古語」的意義。
蒙古國立歷史博物館, 西里爾文字名牌.
公車站牌上的西里爾文字站名
西里爾文字的路標
交通標示 STOP sign
這個咧?? 是啥意思?
就像那首著名的歌曲《烏蘭巴托之夜》,副歌裡有一段歌詞,『Ulann Baatariin Udesh,Namuuhan Namuuhan』,我跟著CD哼唱「烏蘭巴托,林屋德西,那麼旱,那麼旱」,已經唱了10年,但是不求慎解,從來就搞不懂它的意思。直到這次到了烏蘭巴托旅遊,蒙古女孩才告訴我,〝林屋德西〞和我林家一點關係都沒有,〝林riin〞只是蒙古語〝的〞,而〝屋德西Udesh〞則是〝夜晚〞,是我自作多情想太多,〝林屋〞和〝林家〞毫無瓜葛,是我斷句錯誤。至於抱怨蒙古『那麼旱、那麼旱』,更是我的胡思亂想,人家蒙古語的「Namuuhan Namuuhan」,原本是詩情畫意的〝那麼靜、那麼靜謐〞,我丟臉丟大了。
[哈斯台國家公園]的告示牌
公路邊的招牌
餐廳裡的菜單
餐廳的名字
蒙古國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時期受到蘇聯迫害,廢除了傳統蒙古文字,現在正逐步的恢復使用傳統蒙古文字,在一些大樓建築名稱,我已經看到使用傳統的蒙古文字。讓我比較驚訝的是,目前蒙古國與與內蒙古使用的「標準方言」居然不同,我只知道在蒙古國是以位於首都烏蘭巴托的「喀爾喀蒙古語方言」做為「國語」,而「內蒙古」則是以「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正藍旗的「察哈爾蒙古語」為標準方言。可惜我完全不懂蒙古語,無法辨別其中的差異。
商場裡的標價
餐廳外牆的看板. 以上全都是西里爾字母拼音蒙古語 (俄國人也許會唸, 但不懂意思)
★ 【讀行天下】
☆ [駐台北烏蘭巴托貿易經濟代表處] (02) 2722 - 9740
@ 台北市基隆路一段333號國貿大樓11樓 #1112室
- [駐烏蘭巴托台北貿易經濟代表處 / 駐蒙古代表] 002-0976-11-328705
Taipei Trade and Economic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Ulann Bartar
@ 3rd Floor Taiwan Center, Chingeltei District, Ulann Bartar, Mongolia
- [Ana Lucky Travel] 蒙古當地旅行社、專業經營高品質蒙古全境內的深度旅遊安排
蒙古行動電話 : 002-976-94-002036 安娜 (蒙古在地人、蒙古旅遊專業、能講漢語)
旅遊日期:2017年6月29日 完稿日期:2017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