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爪貢寮】22802 鹽寮抗日紀念碑
1894年,日本在清日之間的「甲午戰爭」中擊敗清國。1895年4月17日,兩國簽訂了「馬關條約」,清國將台灣割讓給日本。1895年5月29日,能久親王北白川宮 (1847–1895),率領「近衛師團」與帝國艦隊組成的「接收軍」,在鹽寮海灘登陸台灣,開啟往後50年對台灣的殖民統治,對台灣的近代史有極深遠的影響。
「1895」是個偉大的年份,這一年在中國近代史中有許多值得記載的大事。許多文史上大師級的人物:畫家徐悲鴻(7月19日)、國學大師錢穆(7月30日)、幽默大師林語堂(10月10日)、哲學家馮友蘭(12月4日)、史學家蔣廷黻(12月7日),都湊巧的誕生在這一年。
同時,許多丑角也在這年上演歷史悲情鬧劇:4月17日,清國代表李鴻章與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署乞降的<<馬關條約>>;5月23日,一些投機政客沐猴而冠,發表<<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唐景崧擔任「總統」、丘逢甲擔任「副總統」、林維源擔任「國會議長」、劉永福擔任「大將軍」。這些大陸來的投機政客滿嘴『愛台灣』,卻全都在台灣危急時,全部都背棄熱血抗日的台灣人民,棄職甚至捲走庫銀潛逃回大陸。
日軍於5月29日在鹽寮登陸,當初矢言『保衛台灣』的「台灣民主國」官爺們,全都無恥的樹未倒狐猻先散。「國會議長」林維源於5月26日就先丟下板橋的「林家花園」,棄職潛逃到廈門鼓浪嶼,在那裡蓋座縮小版的「林家花園」;6月4日,「總統」唐景崧棄職叛逃,從「滬尾」搭乘洋人商船潛逃到廈門;「副總統」丘逢甲,棄職潛逃到廣東嘉應(梅縣);「大將軍」劉永福向日軍乞降未果之後,丟下部屬化妝成女人,混上英國輪船棄職潛逃,結果被日本海軍在公海上攔截逮捕。雖在英國保護下留住狗命,但是卻抹不去軍人臨陣脫逃缺乏軍魂武德軍的恥辱。這些日軍口中的「清國奴」,在關鍵時刻全背叛台灣人,但是台灣人和台灣原住民組成的民兵義勇軍,卻持續「乙未抗日戰爭」。
1895年初,由海軍中將樺山資紀(首任台灣總督)擔任總指揮的日本海軍陸戰隊,以沖繩縣中城灣為前進基地集結區,伺機撲向台灣。當他們派出情蒐偵查船到淡水、基隆、澳底測量海道時,守軍清兵提督竟然昏庸到渾然不知;甚至,純樸的台灣濱海鄉民們還划著漁船,向這些進行情蒐的日本兵兜售蔬菜瓜果,並且以討海人的專業經驗暢談當地水文和海岸地貌。日軍順利達成任務,瞭解到淡水港航道淺,大型軍艦不能通航。而且觀音山、關渡、淡水油車口三處,1860s年代的「清法戰爭」之後,設立了先進的岸防砲台,砲台居高臨下,大砲火力犀利,一旦日本船艦擱淺在淡水河中,就將成為肉靶,必死無疑。而基隆港傳統就是台灣的軍港,仰攻不易,法軍在基隆吃敗仗的記憶猶新。只有貢寮的澳底、鹽寮一帶,地勢遼闊,水深浪平。於是樺山資紀決定取消先前擬訂的淡水登陸作戰計劃,選定鹽寮沙灘做為登陸台灣的攻堅作戰搶灘地點。
1895年5月29日中午13:30,日軍發動第一舟波搶灘攻擊。登陸艦艇航行至中途時,突遇強風來襲。部份噸位較小的船隻,有些立即翻覆海上,有部份則被強風與洋流帶偏到「挖仔」的沙灘坡地,也就是今天「福隆海水浴場」的沙灘。首波登陸搶灘成功生還的日軍只有67人,守軍清兵則約有50人。依軍事知識判斷這場「反登陸作戰」,守方的清軍應該可以以逸待勞,很輕易的將驚魂未定的日軍殲滅沙灘上。然而窩囊的清國奴竟然見到日軍如同見到鬼,嚇得自行潰退。等到第二舟波日軍於15:48登陸成功,設立了灘頭指揮所,然後兵分兩路:一分隊鞏固灘頭陣地,另一分隊則以尖兵態勢挺進內陸。在大隊長須永武義少佐率領下,他們迅速攻佔「澳底」和「鹽仔寮山」。清軍懦弱的統帥記名提督曾喜照,潰逃往內陸的「三貂嶺」。
鹽寮失守的第二天,日軍主力部隊陸續登陸。替代明治天皇「御駕親征」,隨軍助戰的皇兄,能久親王北白川宮,也在「鹽寮」登陸,並在沙灘上設帳指揮。兵士從船上搬下沙發,當親王的座椅。樺山資紀來探訪時,兵士則以台灣漁民使用的畚箕,兩張重疊給總指揮樺山資紀當座椅。
北白川宮離開「鹽寮」沙灘後,到「澳底」的媽祖廟「仁和宮」,在那裡設立了行宮及指揮所。隨行的「近衛師團」士兵,在離開沙灘上的「指揮帳」前,在「鹽寮」沙灘上樹立了一個木製標示牌,用來紀念日本的皇族首次登上台灣這塊土地。
1896年4月,北白川宮在台灣南部戰死後的半年,日本人在「鹽寮」海灘當年的指揮帳地點,用花崗石打造了一座紀念碑。紀念碑的頂部用收繳自投降清兵的槍砲,熔解後鑄造成角錐狀做為飾物,稱之為「北白川宮征討紀念碑」。
1945年,該大理石紀念碑被台灣民眾搗毀。1975年,台北縣政府在紀念碑的原址重新設立了一座「鹽寮抗日紀念碑」。不知何時又加蓋了一幢閩南式建築的「蚊子舘」。
在歷史記載中,我們讀不到「鹽寮」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抗日史實,完全是一些丟盔棄甲,有辱軍人職守的清兵窩囊史。日軍在「鹽寮」登陸台灣,並未遭到太麻煩的抵抗。清軍的「有識之士」,基本上是一見日軍就竄逃潰散,日軍損兵折將主要是來自惡劣的海象,和「鹽寮」地區守軍清兵一點關係都沒有,不知「鹽寮」有啥顏面去紀念「抗日」?
勉強讓「鹽寮」沾光的是「貢寮」子弟林李成義士,他在大陸來的狗官和投機政客棄職潛逃回大陸後,加入了由台灣子弟組成的「義勇軍」,為保鄉衛土發動「乙未抗日戰爭」。從日軍登陸台灣開始,就由北往南,持續向日軍施行伏擊戰鬥,直到日本皇室能久親王斃命於台南。當時,活躍「草山」的簡大獅、反攻三貂角雙溪的林李成、19歲就捐軀的新竹客家義勇軍「敢字營」將領姜紹祖,這些都是抗日的真英雄。
而最諷刺性的意象應該就是「鹽寮抗日紀念碑」前那幢閩南式建築。因為在1895年,台灣人的「乙未抗日戰爭」中,不見任何所謂的「台灣民主國」官爺殉國,包括總統、副總統、國會議長,全都在未開戰就棄職潛逃。大將軍劉永福也在陣前丟下部屬,棄職潛逃。尤其是丘逢甲甚至有吞佔軍餉,捲款逃亡的歷史懸案,後來竟然欺名盜世,被宣揚成是個「愛國詩人」、「抗日英雄」。這些棄台灣安全不顧的投機份子,全都逃往閩南。台北縣政府在「乙未抗日戰爭」的導火線「鹽寮」,興建了一幢閩南式建築,似乎是在提醒台灣人要記得「是誰在關鍵時刻背棄台灣任,遁逃閩南?」真是個高明的隱喻。
「鹽寮抗日紀念碑」樹立在「鹽寮濱海公園」中。八邊形的底座,正方形的碑身,高度8.8公尺。最具創意的是:解說牌以透明玻璃製成,上面鐫刻著史實圖案,和玻璃屏板背後的現場實景相結合,很能營造出臨場的情境,讓遊客們去遙想1895年的五月天,曾經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一百多年過去了,「鹽寮」只剩下「台-2號」公路上的巴士站牌名稱,公路旁沒有任何商家。昔日沙灘戲水的人潮,被台鐵火車可以到達,4公里外的「福隆海水浴場」搶盡;海鮮饕客則前往1公里外擁有「海鮮一條街」的「澳底漁港」。
公園入口是一片佈滿坑洞的停車場,「紀念舘」則是一座外表殘破的閩南建築,天井成為荒蕪的庭院,一眼就讓人瞧出這又是台灣選舉文化下的「蚊子舘」,是為了「長官」的「政績」而興建的公共建築物,並不是為了老百姓的休閒需求。舘內派駐著一位衣衫不整的「管理員」,坐在門口納涼。幾條野狗躺在大門通路中央。當我順著人行步道走近「紀念舘」時,野狗群開始向我狂吠,旁邊的「管理員」卻依然不吭聲斥阻。這一幕讓我立刻聯想到南海上的土匪兵群,和牠們的頭目匪律賓總統,那個不吭聲的「啞基諾」。
【讀行天下】
l [鹽寮濱海公園]
搭乘「台鐵」往宜蘭、花蓮線的列車到「福隆火車站」,改搭「基隆客運」#791號公車到「鹽寮」站下車,就是入口。回程可繼續搭#791往台鐵「基隆站」,或是到「澳底漁港」享用海鮮後,搭乘「台灣好行」巴士往台鐵「瑞芳站」,或是「國光號」巴士直接回到台北市。
「鹽寮」距「福隆」約4公里、往「澳底」約1公里。在「福隆火車站」前,可租用腳踏車,騎車走專用道,經「龍門露營區」往「鹽寮」,是不錯的鐵馬追風小旅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