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皆有可觀 茍有可觀 皆有可樂 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蘇東坡)
【虎爪貢寮】22806 遠望坑親水公園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那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南宋‧楊萬里《桂源舖》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作品,經常以俚語或白話文入詩,所以讀起來通俗、明確、易懂。但他詩中寓意的哲理,則須要讀者具有智慧去體會。楊萬里一生奉行「正心誠意」,不但將自己的書房取名「誠齋」,還將這兩字做為自己的別號。日前與友人黃兄夫婦及JC,共遊「淡蘭古道」上的「遠水坑」。湍急的「遠望坑」溪水,時而如萬馬奔騰般的喧囂,時而如棄婦般低聲沉吟,這使我想起了楊萬里這闕描寫山與水對話的《桂源舖》。溪水縱使受到橫逆阻擋,仍千方百計走下去,終能坦蕩蕩的納入河川,奔向自由的海洋。
雖然「大清帝國」在三百多年以前,就在「明鄭」的叛將施郎琊的協助下,奪取了台灣。但是,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直到一百多年後1800s年代的嘉慶初年,如果攤開當時的大清帝國輿圖,我們將發現愛新覺羅家族統治的仍然只有西半部台灣。當時北台灣設「淡水廳」,廳治(統治中心)設在「竹塹(今天的「新竹市」)」,統轄範圍則包括「大甲溪」以北的整個北台灣,東側以中央山脈為界,「大清帝國」國土疆域的極東之地就是「摃仔寮」,也就是今天新北市的「貢寮區」,而「遠望坑」則是接壤「蕃界」的化外之地,遠在北京「紫禁城」萬里之外的台灣東北角。當時有無數的「唐山」移民,甘冒凶險,翻山越嶺,進入「蛤仔難(宜蘭)」那塊未知的大地,尋求安身立命的機會,吳沙就是其中名留青史的拓荒者之一。
直到兩百年前(1810),「噶瑪蘭」正式設治,聯絡「淡水廳」和「噶瑪蘭廳」兩地之間的陸路交通孔道就被稱為「淡蘭官道」。「遠望坑」成為「淡蘭官道」必經之地,初期設有「民壯寮」(民間自組的民兵隘勇),以保障行旅安全。後來設有官府派駐的「塘兵」,以加強地方治安。當年這裡不但經常發生漢族墾民與原住民之間的流血衝突,並常見盜匪橫行。至今走在這條「官道」(今稱「草嶺古道」)上,最多的就是民間信仰保祐平安的土地公廟,還有一些祭祀在衝突事件中喪生無主亡靈的「百姓公」祠。
到「遠望坑」旅遊有兩條路徑:「虎子山步道」是一條頗受山友青睞的路線。它的起點就在「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在福隆的「遊客中心」旁邊的「台-2」公路對面。遊客可搭乘台鐵火車到「福隆車站」下車,在車站月台或車站前小廣場,購買著名的「福隆便當」,然後在「台-2」公路上進入「虎子山街」。這條翻越「虎子山」的山徑,路程約4公里,可直接銜接「遠望坑親水公園」的步道系統。除了青山綠水的美景之外,每年的秋季,特別在11月份,步道旁遍地霞紅色的芒花穗迎風搖曳,甚為壯觀。
另一條路徑則是在「台-2」公路99K處(亦即「龍門露營區」附近),在「台塑加油站」旁轉入「台-2丙」往「雙溪」方向,前行約1.3K到達「遠望坑口」。在「新社橋」旁的土地公廟前,左轉進入「親水坑街」,約1.2K即可抵達「遠望坑親水公園」。由於這段路線就是昔日「淡蘭官道」的「草嶺線」,所以您在「台-2丙」公路上的「T」字路口,看到的路標是「草嶺古道」與「遠望坑親水公園」並列。當年「大清帝國」的官員派駐「噶瑪蘭廳」擔任「噶瑪蘭通判(地方首長)」時,如楊廷理、翟淦、陳蒸三位大老,都曾走過「遠望坑親水公園」旁的這條官道。台灣總兵也定期率領浩蕩的人馬往來路經此地,以巡守疆土,其中最有名的總兵,就是同治六年(1867),前往「噶瑪蘭」巡視的「欽命軍門提督」劉明燈,他題寫的「雄鎮蠻煙」摩碣,被鐫刻在巨石上。
古道旁的民居 使我聯想到湘西[土家寨]的角子樓
座落在坑谷內的親水公園,接引發源自「草嶺山」的「遠望坑溪」。山谷兩側山嵐圍繞在青色山脈中,狹長的山谷地除了小河流淌,河道彎處還形成水草茂盛的小池塘。盛開著的霞紅色芒花,迎風搖曳在在池塘旁、在小溪邊、甚至在河床上。「遠望坑溪」輕輕流過,不僅滋潤出青青草地,還灌溉著層層疊翠的梯田。公園內不但構築起岩石步道,還在如茵的濕地和水塘上鋪設木板棧道,並以木質涼亭做為曲折棧道的連接點,供遊客休憩。步道邊植滿野薑花和芒草,小池塘和小溪畔的堤防也是以自然的石塊堆砌而成。
這些梯田不種水稻 而是用來養田螺 可見水源土質皆不含農藥
目前看似處在[休耕]狀態 任其荒廢 意外成為生態的濕地
農家子弟趴趴虎驚喜的在梯田中看到童年記憶中的[小穀精草]
這是一種可以養在魚缸中的水草
由於台灣工業污染嚴重 以及濫用農藥 造成這種水草絕跡
能在[遠望坑]與舊雨小草重逢 證明這裡果真是水生植物天堂
可惜數量太少 我的傻瓜相機沒辦法捕捉到她的倩影
在溪流和池塘中 我看到童年時最常捕捉到的[獵物] -- [溪哥] 和 [苦花魚]
這種「生態工法」,徹底顛覆俗不可耐的大紅大綠中國庭園涼亭,也破除水泥護堤的僵化粗糙;它不但使得水草可以呼吸成長,各種水生動植物也能保持食物鏈的生態環境。對遊客來說,除了潺潺溪水之聲、蓊蓊山林景色,加上木板棧道、涼亭、池塘、小橋、流水、梯田等景觀,是一幅賞心悅目的田園風光。蘇東坡曾說:「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這不正是給「遠望坑親水公園」最好的註解嗎?
公園梯田上方彎道馬路旁,有一座非常特殊的「土地公廟」,它是一座廟中廟,也就說,它的外表是一座普通我們常見的「土地公廟」,鋼筋水泥建築,和其他廟宇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是,當你走近,你會發現新建的「大廟」裡面,還有一座古樸、石頭雕砌的「土地公廟」。廟門口對聯寫著「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
一般土地公廟的對聯,或常以「福德」兩字,或常以當地的地名,來嵌入做為對聯句首。這樣的對聯並不常見。「土地公」是台灣民間最普遍的神祇,士農工商都膜拜,祈求祂的庇佑賜福。我們客家人甚至尊稱「土地公」為「伯公」,儼然視同家族的大家長,凡事都得請示,舉凡婚喪喜慶擇日、求學、謀職、開張、農稼,生活中點滴,都會祈求伯公庇佑。從小我印象中「伯公」的造型都是一位白髯飄飄、慈眉善目的耆老長者;但是「遠望坑」這尊「伯公」,卻是一位手上托著金元寶的員外造型。這樣的造型倒是與廟門口的對聯蠻契合,是否因為它座落在昔日官商巨賈往來的「淡蘭官道」邊,往來道上無白丁,卻充斥升官發財的差爺、或腰纏萬貫的生意人,所以「土地公」就被塑造成了財神爺的意象呢?
親水公園的最東端是座造型類似「官帽」涼亭,典故不明。但是,這裡就是公園的界線,也是「草嶺古道」的北端起點。潺潺的溪水聲聲呼喚,似乎在招引人們往大山裡走去,探索奔騰溪水的源頭。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南宋楊萬里的《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溪水歷經千山萬水的跋涉,正慶幸自己已然步上坦途,誰知卻仍陷入險阻當中。弔詭的人生際遇,不也是如此嗎?河床中的巨石擋路,溪流便改變方向。生命中也應該有轉彎的時候,才是圓融的智慧。
抽水幫浦是[親水公園]不可或缺的意象表徵
★【讀行天下】
☆ [遠望坑親水公園] (02) 2499-1115
由基隆沿「台-2」線往「福隆」方向,到台-2線約99公里處,遇右岔路「台-2丙」,右轉進入「台2丙」線向「雙溪」方向。約1.4公里到「台2丙」線約28.2公里處,遇左岔路「遠望坑草嶺古道」,左轉走約1.2K即可抵達「遠望坑親水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