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Me-Salama ! 選個海岸日出的時刻, 迎接太平洋面躍升的第一道光芒吧!
【洄瀾悠遊】 97701 花蓮台-11線Adi-Me-Salama
位於花蓮「海岸山脈」東側,瀕臨太平洋濱的省道「台-11線」公路,又稱為「花東海岸公路」,北起花蓮市南埔區、南端終點在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部落,全長178公里。其中,花蓮縣境內約70公里,花蓮縣南端終點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附近的「靜浦部落」,亦即北回歸線附近。全線最高點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蕃薯寮」與豐濱鄉磯崎村的「芭崎」交界的「北加路蘭山」鞍部,也就是在「台-11線」南下30公里處。
台灣最東邊的縱貫公路「台-11線」,始建於日據時代,1930年,首先完成南端台東到靜浦段,然後延伸到豐濱(舊名「貓公」)、再轉向西行到糖廠「光復」(舊名「馬太鞍」),當時稱為「東海道」。今天,從「豐濱」到「光復」的路段稱為「光豐功路,台-11甲。從「花蓮市」到「豐濱鄉」這段50公里的路段,則是由中華台北修建於1960s年代,它的零起點位於南埔的「南濱路」上,與「台-9線」的分岔點上。
台-11公路的零起點在花蓮市南埔
台-11公路在花蓮縣境內的南端在豐濱鄉靜浦北迴歸線附近
台-11公路從台東縣進入花蓮縣
「花蓮溪」發源於花蓮縣境內西南山區,稱為「木瓜溪」,流向東北於「花蓮港」南側、穿越過「海岸山脈」北端,注入太平洋。「花蓮溪」口一帶,由於外海太平洋有「黑潮」暖流由南向北流,經過凸出的海岸地形,當「花蓮溪」的溪水注入時,常和海浪激盪出澎湃的波濤和浪花的聲音,稱為「洄瀾」,這就是諧音「花蓮」地名的由來。
[花蓮溪]發源於中央山脈 上游稱為[木瓜溪]
花蓮溪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左) 與 [菲律賓海板塊](右) 交會的斷層線上(Fault)
「海岸山脈」是台灣最東側的山脈,整座山脈大約是在400多萬年前,海底火山由於受到「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擠壓的「造山運動」推升而成。北從花蓮溪口,向南延伸至台東縣的卑南大溪河口,全長約200公里。中段受到秀姑巒溪的切割,整座山脈分割成南北兩段,北段較低矮,南段較高聳,但海拔高度全都在2000公尺以下,最高峰「新港山」1682公尺。受到地殼「造山運動」持續在進行中的影響,「海岸山脈」目前以每年上升大約3公分的速度「正在長高中」。
海底火山由於板塊擠壓隆起而形成的[海岸山脈]
花蓮縣的南北長約137.5公里、東西寬約43公里,人口集中在中央平原地帶。它的平原並不是直接面向海洋,而是夾處在東側「海岸山脈」和西側「中央山脈」之間。寬度僅有3到9公里的縱谷平原區,基本上是個河川沖積扇,稱為「花東縱谷」,有「台-9線」公路貫穿其間。相對於東側低矮的「海岸山脈」,位於「花東縱谷」西側的「中央山脈」多為超過3,000公尺的大山。著名的「台灣百岳」,在花蓮縣的境內就擁有43座,包括「南湖大山」、「奇萊山」、「秀姑巒山」等名岳,是喜愛登山者的天堂。
台鐵列車正駛過油菜花盛開的[花東縱谷] 遠方即為[海岸山脈]
[花蓮溪]的背影即是[中央山脈]
「海岸山脈」的東西兩側各有許多東西向的支崚,形成了雁行排列的山脈。它的地質多為軟性的沉積岩或以火山集塊岩為主,夾雜部分的泥岩。並且,火山地區常常會因為火山爆發,而將地底的礦物帶至地表,因此「海岸山脈」地區早年以出產寶石聞名,例如:深受女性朋友們喜愛的飾品玫瑰石、雪花玉、藍寶石。在「台-11線」沿途,可以看到許多台灣本土玉石的創作工作室、和作品展售區,成為另一項觀光景點。
由於「海岸山脈」是「造山運動」的結果,地質為安山岩的火山集塊岩,與綠島、蘭嶼相同;但是卻與「中央山脈」的歐亞大陸板塊堅硬的花崗岩地質不同。兩者相互撞擊下,使花東地區成為台灣發生地震最頻繁的地區。而「花蓮溪」正位於這兩個板塊之間的斷層線上(Fault),跨越花蓮溪的「花蓮大橋」,也就成為跨越兩大板塊間斷層線的[橋樑。
1960s年代完工的[花蓮大橋]
橫跨[花蓮溪]的[花蓮大橋] 也橫跨[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兩個板塊
位於「花蓮溪」出海口南側的「崙頂」沙丘,因海拔高度77公尺而被稱為「77高地」,和「花蓮港」的「美崙山」並稱為『花蓮的兩隻眼』,由於地勢居高臨下,歷來被規劃為軍事重地,曾經是「漢光演習」時的指揮所。通過「花蓮大橋」,「台-11線」6.6K處,在「國姓廟」石碑旁,有戰備道路通往「77高地」。除了參觀廢棄的砲台和雷達站遺跡;攀登到山頂遠觀,可鳥瞰形勢絕美的海岸線和與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在「77高地」向南眺望,便是「海岸山脈」的起始稜線。在「花蓮大橋」的東端,花蓮的「縣道-193」順著「海岸山脈」的西側蜿蜒而去;而「台-11線」則在「海岸山脈」的東側依著太平洋濱南下。
台-11公路邊上的戰備道路通往[77高地]
從[77高地]向北鳥瞰[花蓮溪]的入海口
在「海岸山脈」的山頂上,可看到一些建築群,除「東山安樂園墓園」,還有遠雄集團的「悅來大飯店」、海軍「賀田山雄風飛彈基地」。最有趣的是:飛彈基地為了「隱密性」,將營舍和彈藥庫放棄傳統的軍事迷彩,而是將基地造型建得和「悅來」飯店式造型相仿。
只是花蓮縣政府無能、縱容遠雄財團鴨霸、加上軍方的顢頇,使得這群人無知的蠻幹,漠視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恣意破壞國土成為破碎的面貌。
在2012年8月的「蘇拉颱風」侵襲後,大自然開始反撲,出現了大批的土石崩落痕跡,令人怵目驚心。目前山坡下似乎沒有住家,土石流可能沒有立即傷及無辜百姓的顧慮;但是對於行車走在「縣道-193」的民眾仍是嚴重的威脅。當年花蓮縣政府為什麼會核准遠雄財團恣意踐踏國土?軍方為什麼無知漠視飛彈基地的安全,未做好環保水土保持?值得大家去當「柯P」,以公民的良知、用「婉君」(網路)的力量,去揪出當年可能嬻職的花蓮縣長和國防部長,予以懲處;並立即進行補救措施,使我們的國土不再哭泣。
為掩護欺敵 混淆間諜衛星 雄風飛彈基地上演[變裝秀] 造型和色彩都Blend-In旁邊的旅館
破綻在[伏地堡](照片左上角]和它頂上的雷達Dish
台-11公路上 [中正雞場]是搞笑版 [飛彈基地]卻是玩真的 不是[飛蛋雞地]
賀田山上的遠雄集團[悅來飯店]
花蓮縣於1950年10月15日,成為第一個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實行地方自治的縣市。根據2009年的人口資料顯示,該縣總人口數341,032人,其中客家人佔30%、原住民約佔25%,共約90,107人。由於漢民族進入這地區較晚(大約在清國嘉慶年間,1812年),使得花蓮地區保留有極豐富的台灣原住民文化,縣境內有阿美族、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撒奇萊雅族、葛瑪蘭族,其中以阿美族分布最廣。原住民風味的花蓮薯、小米麻糬、羊羹,是最受歡迎的伴手禮食品。
『A-di-me-sala-ma』(阿美族語:我們一起去玩吧!),海濤聲中,原住民朋友已吶喊出邀請,山海戀的「台-11線」正是走入花蓮東海岸的樂玩路線。Adi-Me-Salama!
台-11公路 北行
【讀行天下】
-
[花蓮遊客中心] (03) 867-1326
@ 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大坑5號 (at 台-11線 9K處)
在花蓮市區搭乘[花蓮客運]#1140巴士[往靜浦]線,在「大坑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