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癡絕處, 尋夢到徽州. (圖為[黃山始信峰])
【尋夢徽州】 55902 搖到黃山腳
2011年4月11日,我和「哈客」山友們在「南京西站」,登上「K-25」空調軟臥快車,前往詹天佑的故里,徽州。臥鋪車廂室友小魯憐惜大哥年老力衰,主動爬到上舖,把下舖讓給趴趴虎。我興奮的眺望窗外之後,悠哉游哉躺下來,準備隨時在『吭噔!吭噔!』火車行駛在鐵軌上單調的噪音和輕微的搖晃中去「尋夢徽州」。
長江邊上的[南京西站]又稱[下關車站], 竣工啟用於1908年, 當時稱[南京站], 是[滬寧鐵路]終點站
共有6座島式月台
1912年元旦, 孫中山由這個車站進入南京, 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K-25] 的"K"表示"快"車
您知道什麼是 [RUAN WO CHE] 嗎? .........大聲的嘟念幾遍, 你就明白了.....
服務員同志正在整理我的軟臥車廂, [軟臥]每間4人, [高包(高級包廂)]每間2人
中國的[超級軟臥]
如果您已經破解前面的密碼, 您應該可以輕易破解這個密碼 [YINWOCHE]
硬臥車廂的走道 (照片的左側是臥房, 右側是車窗)
硬臥車廂每間住6人
白天的[硬臥]景觀
[7101]是非常著名的通勤列車, 行駛於[南京西站]和[黃山站]之間
2012年3月25日, [南京西站]終止客運業務, 中國人恣意拔取7101次綠皮車牌"留念"
『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在上海到南京的「京滬高鐵滬寧段」舒適的動車車箱內,我讀到2011年4月出刊的「中國鐵路文藝 -- 旅遊地理」,在雜誌裡有這樣的一篇報導。這是一本紀念「詹天佑150周年」的特刊,封面是江西婺源的理坑村子入口。
上海車站
[G7010] 中的 [G], 是表示 [高鐵動車組], 是中國目前最高檔的列車 (上海磁浮列車除外)
[和諧號]的火車頭
我搭乘的是[京滬高鐵 滬寧段]
高鐵車廂內
從小我就喜歡觀察火車車廂的[聯結器] (又稱為[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1861年4月26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今廣東省南海市),祖籍在「徽州府婺源縣虹關」一帶,家族經營茶莊,父親從事代寫書信和刻印章。
1872年,詹天佑赴香港報考容閎主持的「幼童出洋留學班」來到美國,一路從小學、中學、大學,都在美國東北角新英格蘭區就讀,並於1881年,在耶魯大學土木系畢業,論文題目是<<碼頭起重機研究>>。
耶魯大學畢業時的詹天佑與同學合影 (請找找看他在哪裡?)
由於1880s年代美國實施「排華法案」政策,中國留美學生被撤退回國,而當時的滿清政府正被慈禧太后一幫「保守派」把持,視留美學生為「維新派」異己。所以,詹天佑回國後受到冷遇,被派到福建馬尾船政局去學習海軍輪船駕駛。1884年6月,詹天佑經歷「中法海戰」,成功的發炮反擊法國軍艦,受到兩廣總督張之洞賞識,將他調下船到廣州黃埔「水陸師學堂」任教,並負責修築砲台,和測量廣東海岸線、繪製成地圖,繪製出中國第一幅海事圖。1888年,詹天佑加入天津中國鐵路公司,從「幫工程師」做起,開始獻身中國的鐵路事業。
大清帝國與日本的「甲午戰爭」徹底暴露清國的不堪一擊,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之後,列強對中國展開強取豪奪。英國和俄國撇開滿清政府,私下簽協議在中國畫地盤:長城以北為俄國人鐵路權益區、長江流域為英國人的鐵路權益區,彼此互不干涉。
1905年,清政府決定修築從「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全程200多公里,路線穿越「軍都山脈」,需鑿通「居庸關」和「八達嶺」等共長1600公尺的四條隧道;火車還需要爬行千分之三十三的坡道,工程異常的艱巨。由於這條鐵路是通往中國西北地區的要道,英俄兩國為了爭奪築路權,相持不下,清政府決定自力修築,並派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他從1905年5月開始,到1909年10月,只用了4年多的時間,就修建成了中國第一條自己設計、自己施工的幹線鐵路,「京張鐵路」。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先生認為當下最重要的是謀求國家富強,而富強之本全憑鐵路交通。1912年,他向媒體宣布一個「中國鐵路夢想」:「中華民國」準備以十年的時間,建成16萬公里的鐵路;那年9月,他在北京宣佈,擬請詹天佑為其助手,開始着手規劃全中國的鐵路網;詹天佑開始參與「粵漢鐵路」與「川漢鐵路」的興建。
詹天佑最為人稱道的鐵路設計, 以[之]字形方式讓火車爬山 (示意圖)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穿越[長城]附近的[軍督山]
登山鐵路岔道
1919年初,詹天佑代表中國出席「國際遠東鐵路會議」,維護中國在東北「中東鐵路」的主權。由於他聽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中,出現了「國際共管中國鐵路」的主張,他立即致電「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表明堅決反對「國際共管」的立場。他自己在哈爾濱和海森威的「國際逺東鐵路會議」期間,白天冒著酷寒赴會,夜晚研讀文書議案,殫精竭慮唯恐中國鐵路主權受損。由於操勞過度,腹疾復發,會議尚未結束就必須趕回漢口就醫,不幸於1919年4月24日因心力衰竭去世,享年59歲。
詹天佑發明的火車自動掛勾器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搭火車前往「徽州」。2008年夏,我也曾搭乘夜車從上海進入徽州。那次我搭乘的是被定位在「旅遊列車」的「N418」火車,它的特色大概是「速度不快」「路線不遠」。相較於「滬寧線」上、時速250公里的「動力車組」,從上海到南京大約只需兩小時即可抵達,趴趴虎搭乘的「N418」,在上海22:35開車,半夜裡醒來列車才正好到達「南京南站」,時間是凌晨03:00,已經足足花了四個半鐘頭。
從上海浦東的[東方濱江大酒店]退房
雨夜中來到[上海車站]
[上海車站]大廳
許多人等不及夜車開車時間, 很誇張的就.......
我搭乘的是[旅遊列車 N-418]
在「南京南站」,火車由向西行的「滬寧線」,轉向往南行的「皖贛線」。火車沿著長江邊上行駛,在黑夜裡,朝著蕪湖、宣城、向皖南的山區奔馳,我頭上緊緊頂著我的背包、謹慎地守著我的證件、細軟、和盤纏。我躺在雙層「硬臥」的下舖輾轉難眠,閉目養神,邊聽著列車走過路軌接縫,發出頗具節奏感的『吭噔』聲,和那不斷進出山洞隧道時會發出的『轟隆』聲,邊琢磨著:難道真的那麼誇張,我必須背著我的背包去上衛生間嗎? 我可以想像「背著大背包、蹲在火車上狹小的衛生間的「驢」樣子。但是「證件不離身」卻是每一位大陸朋友叮嚀我的忠告、也是永遠的守則;但總不能搖醒「室友」馬來西亞來的「林桑」 幫我看背包吧!……折騰許久,決定把護照取出拽到口袋裡總可以吧!真聰明!上完衛生間回來,得意的繼續在『吭噔』和『轟隆』的交響樂中進入夢鄉。
原來的[南京南站]於2011年, 改回原本的名字[中華門站], 這是新的[南京南站]
[南京南站]是[京滬高鐵]的"五大始發站"之一, 規模之大有如一座機場
建築總面積45.8萬平方公尺, 是亞洲最大的鐵路車站
[南京車站] 是一座 [京滬高鐵] 與 [南京地鐵] 共構的車站
清晨07:00,火車開到「寧國」,廣播裡傳來甜美的嗓子道早,所有人都起來了。趴趴虎是搭臥鋪火車的老鳥,早在一個鐘頭前,車行到「宣城」,天色微亮就搶先用了盥洗室,不但不用擠人潮、還有充分時間「微服出巡」,到每個車廂去溜達一番。
從秦始皇時代就設立迄今的[歙縣]
原名為[屯溪車站], 於1987年改名[黃山站]
昨晚上車後,因為是夜車,還沒來得及串門子觀光,在舒適的空調中,和室友「林桑」寒喧沒幾句,就躺在臥鋪「數羊」。今早晨起,與「華東師大」的范所長站在車廂走道小窗邊,聽他講述「鬼子打到寧國,不敢進皖南」的故事;我們的褓姆「小芳」熱情的跟所有團員招呼道早,並告知大家,這班車沒有餐車,每人以「康師傅」和「黑雞蛋」當早餐,太棒了!用完早餐後,與「華東師大」王主任在車廂門口吞雲吐霧,談古話今,並與吳院長閒聊,聆聽他的招牌用語『太過份了』的故事;當然,風趣的遠程教學專家張教授,永遠是近距聊天的好朋友。能與這些學者大師們同遊徽州,真的太幸福了!
我來到了[新黃山 古徽州]
與[華東師大]及[上海師大]的兩位左右護法 留影於[黃山西海]
與褓母[小芳] 及 教授們在[黃山北海始信峰]
我沉思在回味2008年的「夜奔徽州」,「K-25」已經抵達「屯溪」,時間是晚上九點多。下車時,我堅稱自己一路上都醒著,但對面下舖的「小倩」卻說我不但睡著還在打呼,真氣人。走出「屯溪車站」,「少菲」和「苗苗」已經在出口處迎接我們,坐上「少菲」的白色「別客Buick」,香車美人一路直奔新安江畔。在一家濱江餐廳,享用了一頓地道的「徽菜」宵夜。「少菲」送我一顆以黃山石鐫刻的藏書章,漂亮的「徽姑娘」、能幹的職場老總、窩心的好朋友,「尋夢徽州」的第一晚,是如此的美好。
[徽姑娘]小方前來獻花
[中華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