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輪迴, 年月更替興衰輪迴, 宇宙永恆. <輪迴> 蒙古. 杭蓋
【走進蒙古國】 08 鄂爾渾河谷風雲
2017年6月30日、天氣晴。我從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Ulann Bartar)出發、經由「阿斯佩特公路(蒙古語〝往西的道路〞)」直奔380公里外「前杭蓋省」的「鄂爾渾河谷」。佔地121,967公頃的「鄂爾渾峽谷Orkhon Valley」目前是蒙古國的「國家文化景觀區」,派駐有公園巡警(Park Ranger)負責看守。這個景觀區包含了「鄂爾渾河Orkhon River」兩岸遼闊的牧地、可追溯到西元六世紀的考古遺迹群、以及13、14世紀「蒙古帝國」的首都「哈喇和林Kharkhorum」遺址、與蒙古帝國的第一座喇嘛寺廟「額爾德尼召」。這些古蹟遺址,見證了蒙古帝國幾個有意義的歷史階段,也反映了原始蒙古的游牧文化和當時草原蒙古在商業、貿易、軍事、政治、及宗教的發展狀況。同時,從「額爾德尼」的宗廟建築,也反映了當時的蒙古已經受到佛教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且融合的狀況。
通往渡假村的道路
「鄂爾渾河」是蒙古國最長的河流,發源於「後杭蓋省」的「杭蓋山脈」,向北經過1,124公里後注入蒙古與俄羅斯邊界的「色楞格河」、最後注入「貝加爾湖」。它的主要支流中最為我熟悉的便是全長704公里的「土拉河」,它發源於「肯特山」的山麓,也就是我這次「走進蒙古國」曾經在那裡宿營騎馬的「特勒吉國家公園」、然後它流淌過了讓我陶醉的「烏蘭巴托之夜」城南、西行到我曾搭吉普車追尋蒙古野馬的「哈斯台國家公園」、最後注入了我今天晚上將要入住「蒙古包」的「鄂爾渾河」峽谷景區。
鄂爾渾河
「鄂爾渾河」的整體河流都在蒙古國境內,發源於「杭愛山脈」森林茂盛的山坡、向東流出山區、然後轉向北、經過古代蒙古草原汗國的首都「喀喇崑崙」、最後,在蒙古與俄羅斯的邊境城市「蘇赫巴托爾Suh Baatar」注入「色楞格河」向北流入「貝加爾湖」。1889年,考古學家在「喀喇崑崙」附近發現8世紀時的墓碑,上面鐫刻著一些已知的古老突厥語文字,稱為「鄂爾渾銘文」。近代考古史中,學者專家先後在「鄂爾渾河」的河谷地區發現了古代匈奴單于的陵墓、回紇帝國的都城王庭牙帳,以及近代蒙古帝國的首都「哈喇和林」古城遺址。終於在2004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將「鄂爾渾河谷」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將蒙古的歷史文化推上世界人類共享的平台。
雖然「鄂爾渾河」的全長遠達1,130公里、流域面積也廣達約132,000平方公里,但是流經的都是蒙古草原地區、雖然河面寬廣但是河道水淺,由於草原降雨量不穩定,冬季又酷寒積雪,只有在7、8月間可以通航吃水較淺的拖船,因此內河航運的功能極微小;但是,她卻提供了極其美好的水草地供牧民放牧牲口,這應該就是先後有匈奴、突厥、蒙古等草原帝國,在「鄂爾渾」河谷地區崛起的因素。
蒙古帝國的首都「哈喇和林(突厥語,意為〝黑色石頭〞),古城遺址座落在今天蒙古國中部「後杭蓋省」的「杭蓋山」南麓、也就是「鄂爾渾河」東面的「額爾德尼召」近旁。從19世紀末開始,便先後曾有俄羅斯、日本、德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與蒙古國合作,嘗試對「哈喇和林」的古城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及發掘;但是,成效十分有限。
「鄂爾渾河」流域,自古以來就是北方各游牧民族駐牧的地方,許多游牧民族曾在這裡建立政權並修建都城,但是因為游牧經濟使然,這些〝都城〞最後都灰飛湮滅在草原的野風中,不僅失去了城垛,連遺址都被遺忘。
蒙古帝國的「窩闊台汗」在「成吉思汗」的遺訓下,採納契丹賢能耶律楚材的建議,在古代汗國「回鶻」都城的基礎上,興建了「蒙古帝國」的首都「哈喇和林」。它是一座具有中原漢族建築風格、和北方游牧民族草原生活特色的城市。由於「蒙古帝國」的強盛,「哈喇和林」及其周邊的「鄂爾渾」河谷地區,在畜牧業、農業、商業、手工業、宗教、教育、科技、政治、外交等諸方面,都得到很高的發展,是當時「蒙古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成吉思汗於1227年去世之後,「蒙古帝國」分封成為20多個小型的「汗國」(地方諸侯),並由「窩闊台汗國」的「窩闊台汗」(地方汗國國王),繼承了「蒙古帝國」的「大汗」。因此,「大汗」既是原本「汗國」的「汗王」、也是「汗王」們的共主,亦即「帝國元首」。
在所有「汗國」中,又以下列五大汗國最強大,統領其他「汗國」瓜分「帝國」的勢力:
- 「欽察汗國」
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以莫斯科為政治中心。1466年,「欽察汗國」解體之後,幾經權力的襲奪,衍生出今天的俄羅斯。
- 「察合台汗國」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主轄在天山南北麓。1514年後,「察合台汗國」解體、於1678年被「大清帝國」所滅。
- 「窩闊台汗國」
成吉思汗三子「窩闊台」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
- 「伊兒汗國」
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西征後建立,曾統治今伊朗、伊拉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土庫曼斯坦和土耳其等廣大中亞地區。
- 「托雷汗國」
成吉思汗的兒子「托雷」的封地,統治「蒙古帝國」的東南及漠南一帶。1260年,當托雷的兒子忽必烈擔任「托雷汗國」的「汗王」時,因為繼承了「蒙古帝國」的「大汗」大位,受到其他的「汗王」的抵制排擠促使他往南發展征伐。他不僅以「蒙古帝國大汗」的身份,於1262年將「蒙古帝國」的首都從漠北草原的「哈喇和林」、遷徙到漢族地區的「大都」、在1271年消滅女真人的「金國」之後建國號「大元」、並於1279年〝順便〞消滅偏安江南的「南宋」、討伐了西南亞的「大理國」(今中國雲南),統一了中原漢地。
從此,忽必烈既是「蒙古帝國」的領袖「大汗」,統領疆域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同時,他也是漢民族政權唯一的外族當權派「元朝」的天子皇帝。
由於忽必烈的〝關係企業〞事業做太大,涵蓋了原本「蒙古帝國」的蒙古草原、吐蕃(西藏)、中亞、西亞、歐洲、俄羅斯等地;同時,又擁有「大元帝國」統治下的華夏中原、東南亞洲半島、滿州東北、藩屬國朝鮮半島高麗。
因此,這造成了部份漢族民眾超現實的「民族主義」迷思,曾經有在台灣受過大學教育的知識分子,曾慷慨激昂的告訴趴趴虎,『蒙古是我們固有的疆土』、『〝我們〞曾經征服歐洲、統治俄羅斯(指「蒙古帝國」的「欽察汗國」)』….等等。我只能勸這位淡江學姊,稍冷靜下來細讀史籍,不要將「國立編譯館」出版的《歷史課本》當聖經般恭敬背誦。
成吉思汗的御駕西征、窩闊台汗派拔都西征歐洲、蒙哥汗命令旭烈兀征服伊斯蘭世界,這些都是「蒙古帝國」的輝煌歷史,與中原地區的政權一點關係都沒有
縱使在1368年,朱元璋領導農民軍攻占「南京」、隨後北伐占領「大都」,建立「明朝」。使得「元朝」皇帝和統治階層退回蒙古草原;但是就「蒙古帝國』的角度來看,只能說是「托雷汗國」的「汗王」撤出漢地、退回漠北,敗亡的是統治中原的政權「元朝」、並不是「蒙古帝國」轄下的「托雷汗國」。事實上,「托雷汗國」與「大明王朝」是兩個並行的政權,雙方多次交戰,「大明王朝」並沒有佔到便宜。1402年,「托雷汗國」分裂為兩股勢力,「韃靼」和「瓦剌」兩個汗國。不僅「韃靼」的襲擾讓「大明王朝」傷透腦筋、「瓦剌」汗國,在1449年與「大明王朝」的交戰中,還曾俘獲了明英宗朱祁鎮,史書稱為「土木堡之變」。
1956 年,共產「蘇聯」卵翼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在「前杭蓋省」的「哈喇和林」地區成立「哈喇和林國營農場」,在「哈喇和林」古都遺址附近進行大面積農業耕作、建造灌溉設施、架設電纜、成立工廠等工程,使「哈喇和林」古都遺址受到嚴重破壞。當時的「蒙古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於 1976到1985年間,進行「哈喇和林」考古發掘的研究工作結束后,由於專業知識不足,未回填挖坑、也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於是當地居民將古蹟遺址現場當垃圾坑,把生活垃圾廢物倒進坑裡掩埋,甚至有無知的百姓從遺址中挖取磚瓦、石碑等文物,用來搭建房舍羊圈,導致遺址周圍環境被嚴重污染,更多的古蹟文物慘遭破壞。
1990s年代,共產「蘇聯」瓦解,附庸國「蒙古人民共和國」也得到解放,重新立憲、改名為「蒙古國」,拋棄過去的愚昧無知,開始與國際接軌。2007年,民主自由的「蒙古國」與「聯合國UNESCO」簽訂備忘錄《Support to Museums in Mongolia》,由「聯合國」出面協調專家學者,來協助蒙古國進行古都遺址的現地進行專業的探勘和挖掘;同時,還培訓蒙古國的博物館從業人員,傳授他們對文物的盤點、倉儲、編目、展示、保全、修繕等全方位的專業技巧。其成果便是,我們今天還能看到這個「鄂爾渾河谷世界文化遺產」,千年古都「哈喇和林」的遺址被專業的回填掩埋、旁邊的「額爾德尼召」既是個歷史博物館,也是僧侶們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這些進步的措施,讓「蒙古帝國」的歷史再度輝煌、「鄂爾渾」河谷的文明再度被讚揚和傳頌。
[鄂爾渾河]旁的水草地是天然牧場.
在「哈喇和林」的周邊,特別是靠近「鄂爾渾河」的這一面,仍然是一片遼闊的草原,河流從西南方向過來、順著山勢往東北方向流去,形成了一個「河套型」的草原牧場。除了在山腳下興建了幾處「蒙古包」的度假村,山坡上仍有野牧的羊群,牧民們的村落就座落在草原邊上。雖然他們都有固定的房舍,但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的院子裡搭蓋著一個「蒙古包」。是感情的寄託?還是對草原遊牧文化的薪傳?我都向他們致敬。
蒙古鐵騎是個「草原本位」的雄師,在史書上我們看到許多例子,代表著「大汗」皇權的黑色「蘇魯椗」(用馬鬃毛編製成的旌旗,黑色代表作戰軍旗、白色代表統治帥旗)像黑色旋風一般橫掃戰場之後,蒙古騎兵不會進行佔領的動作,而是消滅敵對勢力後,扶持一個代理的政權來統治新版圖,蒙古鐵騎撤回到草原母親大地。直到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後,定都漢地「大都」、改行漢法、建立元朝,奪回漠北,才將蒙古的統治政策由「草原本位」變為「漢地本位」,忽必烈在漢地統領著亞歐大陸。
在「蒙古帝國」建國前的千餘年歷史中,「鄂爾渾」河谷中的漠北草原霸主更迭頻繁,興衰無常;而自蒙古建國至今的近千年中,漠北草原卻一直只有蒙古族一個主體民族,即使在元朝滅亡、蒙古帝國統一政權解體之後亦不例外,這是漠北草原上的傳奇。
草原暮色 (攝影時間 : 2017年6月30日 20:30)
在「鄂爾渾河」東岸的山丘上,豎立著一個三面牆式的紀念碑,「蒙古帝國版圖紀念碑」,分別繪製了漠北草原在「匈奴帝國」、「突厥帝國」、和「蒙古帝國」三個草原帝國年代的版圖(三幅地圖中的藍色部位,是當今「蒙古國」的疆域)。在「紀念碑」的中心部位,則是象徵蒙古族人祭祀祈福的「敖包」,在漫無邊際的草原中,沒有河流、樹木、岩石的地貌下,「敖包」也肩負「路標」的功能。
夕陽黃昏向晚,草原斜坡上的小小羊兒似乎不想回家,仍然在低頭啃食。我順手拾起了一塊「鄂爾渾河」岸邊的石塊放到「敖包」上,為自己求安康、為草原上的兄弟們祈福。我腦海中迴盪著的則是蒙古族歌手「杭蓋」的那首《輪迴》,雖然我不會唱,也聽不懂歌詞,但是一再聆賞的結果,卻使我對這首歌的旋律十分熟悉,也喜歡它的漢譯歌詞。
"飛鳥、鮮花、萬物眾生都一樣,共生共用時間、空氣、與陽光,年輪在流轉,薪火代代相傳;
今天雖短暫,過去的就是永遠。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生老病死命運輪迴、年月更替興衰輪迴,宇宙永恆."
<<Daddy's Hand>>
<< You Raised Me Up>>
★ 【讀行天下】
☆ [駐台北烏蘭巴托貿易經濟代表處] (02) 2722 - 9740
@ 台北市基隆路一段333號國貿大樓11樓 #1112室
- [駐烏蘭巴托台北貿易經濟代表處 / 駐蒙古代表] 002-0976-11-328705
Taipei Trade and Economic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Ulann Bartar
@ 3rd Floor Taiwan Center, Chingeltei District, Ulann Bartar, Mongolia
- [Ana Lucky Travel] 蒙古當地旅行社、專業經營高品質蒙古全境內的深度旅遊安排
蒙古行動電話 : 002-976-94-002036 安娜 (蒙古在地人、蒙古旅遊專業、能講漢語)
旅遊日期:2017年6月30日 完稿日期:2017年8月3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