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藤上】之一:028 三角洲風雲
華人同胞走訪北加州的「三角洲」,會有走進從前,步入百餘年來的加州近代史的感覺。蜿蜒的沙加緬度河有如結了苦瓜的瓜藤,依附在上面的華人農村則有如一顆顆的苦瓜,每個農村都有令人黯然的悲情故事。
北加州的兩條主要水系:由東北向西南流的「沙加緬度河Sacramento River」;與發源自「雪嶺山脈Sierra」東向西流的「聖荷昆河San Joaquin River」。兩者在康郡縣Contra Costa County的安地阿克Antioch東北角匯合交流後,奔向太平洋,這片衝積扇濕地就稱為「加州三角洲The Delta」。長期以來這地區是垂釣、泛舟、賞鳥這些大自然喜愛者雲集的天堂,而它豐富的人文歷史,近年來也吸引了訪客來探索加州曾有的驚鴻一瞥。沿著河堤上的鄉間小道CA-160公路,你可以回想當年蒸氣輪船在江面熙來攘往,忙著做生意的情景。你也可以在路邊沒落的小鎮,探訪這些「大淘金」後,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華人在內,礦工留下來的農莊。似乎在河道的每個轉彎處,都會帶給你一份驚訝。
晨霧中的三角洲鄉間小路
沙加緬度河似乎仍在沉睡
鄉間小路旁的樹叢彷彿是昨夜尚未離去的惡魔
沙加緬度河是早在1800s年代初,由西班牙探險家莫拉迦Gabriel Moraga命名,稱為「El Rio del Sacramento」用來紀念Holy Sacrament。原先是指「羽毛河Feather River」那一段,在1817年才延長到整條河。發源於加州東北角的「卡拉馬斯山Mt. Klamath」,在舊金山灣注入太平洋,全長400哩,流水量佔加州總河流水量的三分之一。
清晨的溪流
三角洲沼澤地帶是由許多小島組合而成
三角洲地區原先是「迷窩克Miwok」印地安人居住的地區,1827年左右才開始有白人拓荒者在這裡種麥牧牛。1848年的「大淘金Gold Rush」,這裡成為前往「雪嶺」山腳礦區的主要通道,因為人們可以從這兒搭船,沿著「沙加緬度河」或「聖荷昆河」逆水而上,抵達礦區。但是真正開始有人移入三角洲屯墾,大約是在1850s年代。一些失敗的淘金客在破產之餘,急需靠種植農作物來解決糧食問題,肥沃的「三角洲」自然成為農地首選之地。但是,「三角洲」一帶經常河水氾濫成災,也是農業莊主頭疼的問題。終於在1861年,加州州議會通過「防止河水氾濫法案」,鼓勵修築河堤。但是要在水深齊腰的濕地中施工修築堤防,是一件極為艱苦的工作。加上當時該濕地瘧疾流行,所以白人工人根本幹不了這苦活兒。
1868年,中央太平洋鐵路完工後,許多失業的華工被找來,在「三角洲」地區從事防洪修堤和農業墾荒。首先,這些華工被分配在泥濘的濕地中,辛苦的推著單輪推車,進行修築堤坊的工作。他們整天泡在深水中,建築排水溝,建造防洪水閘,堆疊河流堤坊,每天得工資卻只有$1元,這就是歷史上華工的辛酸史「一天一元One Day, One Dollar」。在「埃崙屯Isleton」的市中心小公園內,建立了一個「華工紀念亭」,用來紀念華人先民艱辛的田園生活。
縱使是在這艱苦的工作環境和非人道的勞力剝削下,從1860到1880的20年間,華工還是開墾出8800畝農地,分散在「三角洲」地區55個濕地中圍建起來的小島上。
最後華工在這低於海平面的沼澤濕地墾殖出550,000畝良田。雖然今天的河堤大部份已經使用先進的設備器械重建,但是基本上還是使用當年華工用雙手打造出來的河堤網路系統,而當年華工的墾殖,也奠定了今天三角洲地區農業的基礎。
河堤就是公路 河流就是水道
汽車與汽艇齊頭並進 甚為有趣
在鐵路修築以前,河道水運被認為是最快捷和舒適的運輸方式,所以河道沿岸的港埠也就自然成為貿易和屯墾中心。蒸汽輪船「參議員號Senator」,於1849年展開她從舊金山到沙加緬度的首航。這艘蒸汽輪船每星期安排三趟往返的航班,每班次可以運載300位旅客,以及300噸貨物。到1853年時,發展到共有6艘蒸汽輪船航行在這內河航道上。由於上游開採金礦使用高壓水柱沖刷山坡地,造成下游河道嚴重泥土淤積,船隻經常擱淺,逐漸影響蒸汽輪船正規航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發生在1875和1878年,兩度的山洪爆發。洪水不僅沖毀河道兩岸的魚業碼頭、墾殖農地、水利設施,最要命的是上游淘金造成鬆軟的土表,全成了土石流,被洪水帶到下游的三角洲地區,造成河床提高,原來內河航道水深12呎,只剩下無法航行的5呎深淺水道,連浚澲船隻都難操作。加州政府終於在1884年才頒佈全面禁止高壓水柱沖刷山坡地的淘金辦法,但已太遲了。
三角洲上的水上人家社區
船隻休息的船塢
水上人家的[船屋]居所
兩層樓的樓房(是一艘船)
別墅型的[船屋] 供家人居住
旁邊還有[船塢] 供船隻停泊
水上人家社區的雜貨店(柑仔店) 也是一艘船
開船逛街購物 夠屌吧
到了加州三角洲 才知道
不是只有[外婆的澎湖灣] 才有老船長
生活不簡單 簡單過生活
水上人家很滿足自己的家園
1920s年代,供汽車行駛的公路鋪設到三角洲地區,當時有18家渡輪公司營業,從事各島嶼之間人員和車輛的輪渡業務。慢慢的這些渡輪也被逐步修建的橋樑取代,有些渡輪被保留下來,做為「發思古之幽情」的新鮮。而最有趣的莫過於橫跨沙加緬度河兩岸的「翹翹板橋Bascule Bridge」,”Bascule”原來是法文「翹翹板」,而這橋的中段是活動的裝置,平時平躺供汽車通行,當水道上有船隻要經過時,則橋面會像翹翹板一般張開。雖然已經完工近百年,但是到今天依然照舊可以使用。
[翹翹板橋] 的橋面張開了 讓船隻通過
綠燈亮起 橋面放下 輪到橋面的汽車通過
汽車駕駛人千萬不可闖紅燈
橋面放下後 與一般橋樑沒有兩樣
在上個世紀,電影被發明後,加州的三角洲California Delta,對於喜歡看電影的朋友都會「似曾相識」的感覺,或說被好萊塢製片商玩弄障眼法騙過,很多電影裡面場景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的鏡頭,根本就是在北加州的三角州拍的,例如1967年,由保羅紐曼主演的『Cool Hand Luke』,就是在三角洲出外景。更絕得是三角洲還被佈置成不同場景:例如1924 年,張伯倫Charlie Chaplin 的電影『The Gold Rush』中的阿拉斯加Yukon River、1954約翰韋恩的『Blood Alley』電影中的中國揚子江、1985年電視影集『The A Team』中南美亞馬遜河、和1995年代『Young Indian Jones』片中非洲的剛果河,令人難以置信,其實這些「外景」都是在北加州的三角洲佈置出來的。
是否有南太平洋的風味
其實舊金山的緯度在北回歸線更北的36度左右
【讀行天下】
要探索[北加洲三角洲The Delta],從舊金山灣區取道加州CA-4號高速公路往東,約40哩可到達安地亞克Antioch,然後從那裡接加洲CA-160往北到沙加緬度,全程約66哩,穿過三角洲的核心地區,是探索三角洲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的黃金通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