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鯨船與座頭鯨的邂逅
【南大荒 Big Sur】140 灰狼岬角賞鯨
誰說賞鯨只是有錢人的遊戲,只有花得起銀子的大佬才能花費不貲,搭乘豪華輪船出海賞鯨?旅遊素人的您只要利用週末,開車到蒙特瑞半島南側的「灰狼岬角Point Lobos」,您也很有機會與大海中載浮在沉的灰鯨(Gray Whale)相邂逅。每年的12月和5月,隨著季節性變化牽涉的太平洋大灰鯨,在他們往返10,000到12,000浬的大海旅程中,將會經過中加州海岸的蒙特瑞灣「灰狼岬角」地區。最容易看到他們的地方是灰狼岬角的「海獅岬角Sea Lion Point」岩礁,或是「絲柏叢林步道Cypress Grove Trail」凸出海面的懸崖(headland)。這些海洋大哺乳動物最接近岸區時,可能只有兩三浬距離,您將可以輕易目視到他們在海面的動向,若有望遠鏡,您更可看到他們曼妙的戲水舞姿。
@ Monterey 漁人碼頭
@ Cypress Grove Trail
@ Sea Lion Point Trail
@ Sand Hill Trail
被稱為「海岸寶石Coastal Jewel」的「灰狼岬角」,在過去的2500多年,一直是海岸原住民印地安人「愛先達Ichxenta(讀音e-shen-ta)」族人,季節性漁獵時紮營安寨的地方,他們在這地區留下許多鮑魚殼和其他蚌類的貝塚。
1602年,葡萄牙航海家維茲卡諾(Sebastian Viscaino)在「卡媚爾灣Carmel Bay」登陸;1769年,西班牙殖民政府的破拖拉探險隊長(Don Gaspar de Portola),在他從墨西哥北上尋找蒙特瑞港的任務中,還曾紮營在「灰狼岬角」。從此西班牙殖民帝國的勢力控制了整個蒙特瑞地區,白人帶進來的傳染病,使原住民印地安人慘遭滅族之禍。
1845年7月,一艘滿載總共價值約$120,000元,包括布料、煙酒、瓷器、和日用品的英國貨輪「西方之星號Star of the West」,從英國利物浦港(Liverpool, England)來到加利福尼亞,準備送貨到蒙特瑞港,結果擱淺在「灰狼岬角」的岩礁海岸上。當時美國駐墨西哥共和國蒙特瑞市的總領事拉金(Thomas Larkin),還曾經夥同他的拜把兄弟庫波船長(J.B.R Cooper),兩人結合政治權勢和專業技術搶救到貨物,發了一筆橫財。
[西方之星號 Star of the West]
[獵鯨者港灣 Whalers Cove]
據當地歷史學家研判,證實在1850s年代初,有四、五戶華人漁民,可能是直接從中國靠北太平洋的順時鐘環流,駕駛一葉輕舟舢舨來到了「獵鯨者小港灣Whalers Cove」,並在小港澳西側的山坡上建屋定居,成為加州第一處由華人興建的漁村。這座小木屋被保留至今,並且闢建成今天我們看到的「獵鯨站博物館The Whaling Station Museum」,裡面展示華人與日本人在這個地區從事鮑魚採摘和製作罐頭的歷史,以及葡萄牙人血腥的獵鯨器材。原始的木屋是座落在泥土地上,改建為博物館時才加上木質地板。並且,這間以松樹和檜木的木材建造的木屋,也是蒙特瑞縣目前碩果僅存的華人住宅建築物。
這些華人先民主要以採摘原生鮑魚維生。在博物舘展出的漁具中,我看到了華人漁民使用的「潛水鏡」,那是一個錐形木盒子,底部是片玻璃,伸入海水中後,漁民從頂端開口的「瞻孔」便可以透過底部的玻璃透視,尋找棲息在海水中礁石上的鮑魚或海膽,然後以綁上掛鉤和捕撈網的長竹竿去戳落它,並撈取到小魚船上。這種原始的採摘方式,和我在日本與朝鮮濟州島看到的「海女」直接潛水下去採摘海產,非常不相同。
東張西望 中間隔著太平洋
華人小木屋
華人的[潛水鏡]
鮑魚殼
秤量鴉片的器具
華人小木屋改裝的[捕鯨站博物館]
日本人的潛水採摘鮑魚裝備
日本人引進潛水衣
在華人遷入「獵鯨者小港灣」後不久,對面的樹林裡發生了驚天動地的改變,因為那裡開設了一家大理石的採石場,驚醒了原本寧靜安祥的小漁村。不但整天發出擾人的爆炸噪音,1845年曾經發生英國貨輪擱淺海難的「獵鯨者小港灣」,也再度忙碌起來,進出船隻忙著將出產的大理石,運送到舊金山去做為修建造幣廠San Francisco Mint、軍事碉堡Fort Point、以及北灣媚爾島上的海軍造船廠Naval Shipyard at Mare Island,做為主要建材。採石業持續到1860’s年代,接下來是家礦業公司(San Carlos Gold-Silver Mining Company)在附近敲敲打打,試圖尋找金脈,結果以失敗告終。倒是附近的山頭在1874年發現了煤層,於是「獵鯨者小港灣」從1874到1901年成為煤炭輸出口岸。
歷史學家相信:當時定居在「獵鯨者小港灣」的華人,不但在「灰狼岬角」附近的水域岩礁上採摘鮑魚海產,也被雇用到採石場當採石工人,或是到附近Mal Paso Canyon的煤炭礦場去當礦工。這種「包山包海」的日子,持續到世紀末美國施行「排華法案」,華人被迫放棄辛苦經營了三十多年的家園,拋棄一切再度流浪。腐敗的大清帝國,無力保護海外僑民,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卻與美國狼狽為奸勾搭上,日本人取代華人所有行業,成為蒙特瑞農業的農工人力來源、也取代華人成為鮑魚生產製造業的新勢力。
阿倫先生從日本請來生物學家 也投入鮑魚罐頭製作
財富不是罪惡 阿倫將自己的私人庭院Point Lobos開放給民眾參觀
電影海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華人小木屋] 成為美軍突擊隊特戰訓練指揮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美軍駐守在Point Lobos
不僅是為了防禦日軍奇襲登陸Monterey
更重要的任務是利用這裡的岩岸
秘密操練西太平洋[奪島戰術]的舟波搶灘戰技
目前從「博物館」出發,可以循著「花崗岩岬角步道Granite Point Trail」前往「摩斯小港灣Moss Cove」,便可參觀這些遺址廢墟的運煤港口和採石場。特別是在春天的季節,選個晴空萬里的週末,將「花崗岩岬角步道」結合「摩斯小港灣步道」,往返全程大約2哩多路程,不但可以觀賞海天一色的「卡媚爾灣Carmel Bay」,沿途陪伴您的還有盛開的野花。最棒的是前半段「花崗岩步道」可推輪椅,使行動較不方便的長輩也可共遊,一起享受明媚的春光。
由於「灰狼岬角」水域是每年大批太平洋灰鯨Pacific Gray Whale、座頭鯨Humpback Whale、藍鯨Blue Whale、殺人鯨Killer Whale等鯨魚南北洄游的必經途徑。由於她們身負「原罪」,龐大的身軀內儲存有濃厚的油脂,是製造腊燭的材料,因此吸引葡萄牙的獵鯨者於1862年起湧入這裡,在小港澳設立捕殺鯨魚抽取油脂的基地,並在港灣的南緣,今天的「Carmelo Meadow」林子,建立了住宅區。從此這個華人的海角樂園、平靜的小漁村,成為腥風血雨的屠殺鯨魚基地。一直到1880’s年代,更便宜的燃料煤油逐漸取代腊燭,獵捕鯨魚的行業才逐漸勢微,最終使惡名昭彰的捕鯨公司「Carmelo Bay Whaling Company」走上關門大吉。
[獵鯨行動]不是遭遇戰 而是經過縝密企劃的[斬首行動]
功能各異的武器
汲取鯨魚油脂的容器
儲存鯨魚油脂的木桶
日本人在19世紀就吃鯨魚肉 到今天仍然因為獵捕鯨魚當漁貨 惡名昭彰
雖然曾經有不同品種的鯨魚在「灰狼岬角」出沒,但身長可達45呎、體重高達40噸的龐然大物太平洋灰鯨可能是您最可能邂逅的對象,因為她們特別喜歡三五成群,結伴同行悠游在近海的水域,這使得人們很容易從此起彼落的水柱,鎖定他們前進的軌跡。
這些「大朋友」的家是在北國的寒冷的伯令海(Bering Sea)附近,傳宗接代的幼兒卻出生在墨西哥的下加省(Baja California, Mexico)溫暖的海域中。所以我們在北加州有兩次看到她們的機會,一是每年一月中,她們南下的路上;二是在三、四月開始北返的途中;有時遲到五月份,還可以在「灰狼岬角」看到鯨魚媽媽帶著鯨魚仔仔,孺慕情深般,慢慢的向北方的家園游去。這是一幕令人看了感動又興奮的鯨魚歸鄉之路。
★【讀行天下】
☆ [Point Lobos State Reserve] (831) 624-4909
在Carmel南行約3哩處,CA-1公路上,西側(右手邊)有專屬出口。進入園區後的第一個右邊岔路口就是通往「獵鯨者小港灣」的道路;如果繼續前行到第一個停車場,那兒就是「海獅岬角步道」和「絲柏叢林步道」的起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