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ur的Bixby Creek Bridge是全美國最著名的汽車廣告外景場景
【南大荒行】 146 南大荒的畢斯比拱橋
座落在舊金山南方大約120哩(190K)、距蒙特瑞半島南側「卡媚爾」小鎮約13哩的「畢斯比橋Bixby Creek Bridge」,耗資$199,861元,長714呎(218m)、寬24呎(7m)、最高拱形淨空280呎(85m),比台北市的「總統府」塔高60m還高,是全世界最高的單一混凝土拱橋、它的拱臂跨距320呎(98m),也是加州公路系統中最長的一座。
由於擁有優美的造型和山海交會的景點,「畢斯比橋」在整個加州太平洋海岸線上是攝影大師作品中出現頻率第三高的橋樑,僅次於舊金山灣的「金門大橋The Golden Gate Bridge」和「海灣大橋Bay Bridge」;但是,它卻是全美國最著名的汽車廣告外景場景。
1850s年代初,加州「大淘金」泡沫化之後,失意的淘金客和失業的礦工,在淘金夢碎返璞歸真之際來到「南大荒Big Sur」尋找土地,準備回歸劈荊斬棘開啟山林安身立命,在太平洋和縱貫山脈「聖塔露西亞山Santa Lucia Ridge」之間,狹窄的海岸丘陵地上建立家園,並以自己的姓做為落腳屯墾區村落的名稱,並結合英語和西班牙將整個海岸地區稱為”Big Sur大索爾”,「南大荒」。
1868年,原本住紐約李溫斯頓(Livingston, New York)的失業礦工畢斯比(Charles Henry Bixby),來到了蒙特瑞地區。他在「南大荒」地區購買了大片的山林地,靠經營砍伐森林製作成建築材料維生。他在一條小溪的出海口附近設立了木材廠,並在那裡興建了一座簡易碼頭,利用船隻來將木材廠的成品如建造房屋的樑柱木板、修築鐵路需要的枕木、甚至庭園造景用的木屑樹皮,運往蒙特瑞或是舊金山。這條無名小溪因為位在他的地產範圍內,因此被稱為「畢斯比溪Bixby Creek」。
當時的「南大荒」地區,南北縱貫的高山「聖塔露西亞Santa Lucia」被東西流向的湍急溪流切割成若干險峻的峽谷,形成交通上的天然險阻。不僅村落間聯繫困難,特別是要到「蒙特瑞」城區採購日用品時更是艱辛。從「畢斯比溪」到「南大荒」的主要村落間只有一條顛簸又狹窄的篷車道稱為「濱海路Coast Road」。平時尚可勉強通行,但是
一旦進入雨季,則經常發生土石流淹沒路面或洪水沖走跨溪便橋,交通便中斷數月之久。
1919年時,有位軍方退役下來的隊長夏普(Howard Sharpe),在「畢斯比溪」出海口經營了濱海渡假屋「彩虹賓館」,並修築了一條跨溪木橋,稱為「彩虹橋」。當時加州政府為了打通「南大荒」的聯外交通,「交通處CalTran」內部規劃了「加州CA-56公路」的興建計劃,這便是目前「加州CA-1公路」的前身。但是由於當時加州的公路網編號系統還在規劃中尚未定讞,所以「CA-56」的稱呼只有在政府機關內部使用,民間習慣稱這段公路為「卡聖公路Carmel-San Simeon Highway」。這名稱一直使用到1939年,加州「交通處」頒布加州公路系統編號時,「CA-56」編號被廢棄,將這段公路被併入加州濱海公路系統,成為縱貫南北加州656哩(1056K)「加州CA-1公路」的一部份。
加州CA-1公路在「南大荒Big Sur」的路段全長約90哩,共有33座橋樑,其中最長的是在南向13.1哩處,橫跨「畢斯比溪Bixby Creek」的「畢斯比橋Bixby Bridge」。而從「卡媚爾河Carmel River」開始,南行到「南大荒岬角燈塔Point Sur Lighthouse」,路程約僅有18.5哩,但是卻總共建造了7座造型相似跨溪的水泥拱橋(含「洛基溪橋Rocky Creek Bridge」、「馬帕索溪橋Malpaso Creek Bridge」、「畢斯比橋」等),全部在1986年時被聯邦政府列入國家級古蹟(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當初在規劃修築「畢斯比橋」時,曾經考慮沿襲舊有的篷車道「濱海路」的路基擴建。但是經過環境評估,專家們發現:如果使用原有的路基,必須在「畢斯比溪」上游的山林地區修建一條250呎的橋樑,接著開挖890呎的隧道鑿穿「聖塔露西亞山脈」。考量環保問題、公路景觀、道路安全、和「大蕭條年代the Depression」有限經費,專家們決定捨棄「內陸線」,改走「濱海線」,這就是我們今天開車使用的「畢斯比橋」和公路路線。至於建築橋樑的質材,「鋼鐵橋」也曾經被討論過,但是由於鋼鐵橋的成本較高、濱海富鹽分的空氣侵蝕、還有突兀的鋼鐵架構與環境完全不相容;因此專家們選擇素色的混凝土橋,既能節省興建與維護的費用,也更能融合當地岩石與懸崖的自然景觀。
「畢斯比橋」於1931年8月24日動土開工,據悉施工期間共使用了825車次的卡車,運來6,600立方碼(5,000立方米)的混凝土、600,000磅的強化鋼筋。砂石取材自附近的砂石廠,混凝土則從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附近的「達文埠Davenport」,和雪嶺(Sierra Nevada)山腳下的淘金古鎮聖安卓(San Andreas)。
歷時約一年,該座橋樑在1932年10月15日竣工啟用,是加州公路系統中最長的一座混凝土拱橋。由於橋樑本身設計精美,座落處又風光綺麗,被譽稱為「西海岸最常入鏡的景點」,特別是汽車廣告短片的最愛。此外,它也經常成電視劇的外景場景。
由於這個地點剛好位在南向行車長坡道後的「盲點」左急轉彎,加上「畢斯比橋」只有北端有狹小停車觀景平台;而且南向行車的山海景觀特別雄偉綺麗,所以路邊經常停滿車輛,以及專注於攝影取景的行人遊客,行車經此路段(13.1-mile處),須特別小心。原來的篷車道在稍後被拓寬及加強安全措施,稱為「老濱海路Old Coast Road」。它的起點就在「畢斯比橋」北端,北向車道右邊(公路東側)黃泥土地旁小山坡;南向行車則須橫越對向車道才能駛上「老濱海路」,是條鄉野尋奇(Back Road Trip)的好路線。
2000年11月,花費$2000萬美元的橋樑防地震強化工程完工,但是「畢斯比橋」仍然被定位為「功能性過時Functionally Obsolete」的橋樑,因為這座橋的寬度只有24呎,不符現代公路橋樑寬度至少32呎(9.8m)的要求,這是歷史的「原罪」,十分無奈!
★【讀行天下】
在小鎮「卡媚爾Carmel」南側,購物中心Rio路附近的「Carmel River Bridge」,
請將您座車上的「旅程碼表」歸零,根據您的喜好安排「南大荒濱海公路一日遊」行程。
☆ [Carmel River Bridge] @ Big Sur CA-1 0.0-Mile 碼表歸零
☆ [Bixby Creek Bridge] @ Big Sur CA-1 13.1-Mile (831) 755-4913 歷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