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一起到北加州海灘去挖象拔蚌, 是許多舊金山灣區華人家庭共同的回憶.
【看山讀水】 294 象拔蚌的故事
舊金山灣區的華人超市裡,經常可看到出售著體型巨大的「象拔蚌」,又名「皇帝蚌」。它的英語名字叫「Geoduck」,正式學名叫「太平洋潛泥蛤」,是一種可食用的蛤蠣,它的殼寬度約只有15-20厘米(mm)、而它的〝鼻子(虹管)〞卻可長達一公尺,既肥大又多肉,因此得名「象拔蚌」。它的原產地在美國西岸的華盛頓州和阿拉斯加州沿海,特別是在美國西雅圖和加拿大溫哥華交界的海岸地區,幾乎全年度都盛產。而北加州的索諾瑪海岸,由於海水低溫也有少數產量,特別是在「Tomales Bay」的「Dillon Beach」。
市場上出售的象拔蚌
Dillon Beach 是個私人的度假海灘
Dillon Beach 位於馬林縣 Tomales Bay的出海口
Dillon Beach 的位置稍嫌偏遠, 華人遊客並不多.
一般而言,「象拔蚌」喜歡生活在水溫3到23℃的海域,以海水中的單細胞藻類為食物,也可以覓取並過濾海水中的有機碎屑和沉積物。「象拔蚌」每年繁殖季節是在4-7月。它的成長發育在前四年最快,從幼蟲到第一年足歲,它的貝殼就可以長到5 – 6釐米、體重約 36 – 40公克;到第四年足歲,它的貝殼就可以長達12 – 15釐米、體重增加到500 – 800公克。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貝殼生長就逐漸變緩慢,但是〝鼻子〞(蛤蠣肉)卻仍能繼續成長,壽命可達100多年。
象拔蚌的幼苗
美國的西雅圖和加拿大的溫哥華, 海灘上常可見到的象拔蚌養殖場
由於「象拔蚌」在蛤蜊族群中屬於體積相當大的物種,因此,成年期之後它的天敵相對較少,是自然界中的長壽物種。它的主要敵害是蟹類、海星、蝸牛及鰈魚等魚類,以及人類的濫捕行為,通常成年「象拔蚌」棲居於海底或淺海沙灘底下,有較強的保護能力。
西雅圖附近的象拔蚌養殖場
美加的象拔蚌養殖主要是為外銷輸往日本和中國
原本北美的白人並不太熱衷於吃「象拔蚌」,因此美加當地的「象拔蚌」生態狀況良好。近年來,由於「象拔蚌」成為華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級海鮮,亞裔移民開始大量的捕撈,使得北美地區野生的「象拔蚌」開始瀕臨絕種。自從1970s年代開始商業性捕撈「象拔蚌」以來,它們在亞洲食品市場很受歡迎,北美的野生「象拔蚌」數量就開始快速的下降,現在已有很多「象拔蚌」來自人工養殖場。
海鮮餐廳水族箱內的象拔蚌
處理象拔蚌的第一步是用小刀割離蚌肉和蚌殼
快炒象拔蚌是華人餐廳較常見的料理方式
「象拔蚌」的價格是根據蚌肉的色澤和〝鼻子〞(虹吸管)的長度而定,「第一級」的「象拔蚌」肉質部分為白色或肉色、〝鼻子〞的「標準長度」大約是貝殼的寬度的1.5倍。其他類推的次級品則分別是,肉質較暗較黃為「第二級」、肉質呈暗棕色為「第三級」;從市場價格來說,「第二級」比「第一級」價格低35–40%、「第三級」比「第一級」便宜約60-70%。肉質顏色會有差異是因為環境的因素,在沙灘地成長的「象拔蚌」肉質較白、而在汙泥濕地成長的「象拔蚌」肉質顏色就較深。
製作成生魚片和壽司則是日式餐廳料理象拔蚌的方式
第一級的象拔蚌製成的壽司
[鮭魚 + 象拔蚌 + 鮪魚] 拼盤
座落在「Tomales Bay」出海口的「狄倫海灘Dillon Beach」、位於「Bodega Bay」的南緣,距離舊金山約70哩,是北加州挖掘「象拔蚌」著名的旅遊景點。基本上,不需要具備特殊的漁獵技巧,只要由行家老手稍指點竅門就可以上手,全家大小一起努力幹活兒。如果您是經由「加州一號公路CA-1」前往「馬林縣」的「狄倫海灘」,里程數稍短些、但是行車時間可能更久;如果您是取道國道「US-101」北上、然後在「Petaluma」轉入「Bodega Avenue」然後接「Tomales – Petaluma Road」往「Tomales」,雖然里程數略增,但是行車會順暢許多。
通往[Dillon Beach] 的道路
老妹對老哥說"有你真好"
「狄倫海灘」是個私人的海灘,被開發成休閒渡假村,除了租賃度假屋之外、您可以開著「RV」進入紮營區、可以搭帳篷住宿露營區、或是付門票$8元從事一日遊。
潮間帶
由於挖掘「象拔蚌」必須趁著潮水退到最低潮時,海灘會出現寬約100-200公尺寬的潮間帶沙灘,「象拔蚌」在這時侯全都會隱藏到沙子底下,並在地表留個沙孔透氣,甚至有時候還可以看到「象拔蚌」的〝鼻子〞在沙洞邊緣內側冒水泡。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如果洞口呈現整齊的圓形,沙洞裡的「象鼻蚌」顆粒比較小;如果洞口呈現橢圓形,則很有機會坑洞裡隱身的是一隻大尾的獵物。有些「象拔蚌」可能是意外、也可能是自以為聰明,在它潛遁進入沙底之前,會鈎些海草蓋在洞口,自以為是掩護或偽裝,殊不知看在人類的眼裡,在光溜溜的退潮新沙灘上,這些覆蓋在洞口的海草反而成為標的,會引起注意去探究竟。當腳步聲逼近洞口,「象拔蚌」會立即將〝鼻子〞收縮回去,順勢將洞口邊緣的細沙帶落洞中,將洞口掩埋起來。有趣的是,這些「象拔蚌」終究還是不夠聰明,在它將〝鼻子〞收縮回沙子底下的瞬間,它會噴出小水柱,等於證明了這裡就是人類挖寶的「目標區」。以這個小水柱為圓心、畫個直徑約50公分的圓圈、往下挖,大概就可鎖定目標手到擒來。
沙灘上的鐵皮屋是購買漁獵執照和器材的唯一釣具店
碼頭上有許多遊客在釣魚和網撈螃蟹
一根根繩索下面都是螃蟹網, 簡直是中元節的普渡
好像頗有斬獲
來此度假的人們卻成了忙碌的一日漁夫
醉漾輕舟舟自橫
這種塑膠管是挖掘象拔蚌的重要器材
正在探勘[目標區]
您看到獵物了嗎?
由於「目標區」是在剛退潮的沙灘上,所以沙子仍含有大量水分,經常開挖幾鏟之後,沙子便開始崩塌或積水,這時候兩端打通的塑膠圓筒便派上用場。可以將圓筒插入鎖定的「目標區」,發揮隔絕的作用,使已開挖的圓洞的邊壁不會崩塌回去。到了大約50公分的深度就需要格外小心,因為您已經接近獵物,您可以開始用手去摸索探討,以免大鏟子將「象拔蚌」的貝殼挖破、或是剷傷了「象拔蚌」的〝鼻子〞,都是很可惜的事。如果幸運的摸到〝象鼻子〞,就順藤摸瓜將整個帶殼的「象拔蚌」摳出來;如果還是積水和和泥沙,就用瓢子將水搯乾後用小鏟子繼續往下挖,只要您當初判斷的「目標區」沒有誤判,它是跑不了的。
這位老兄顯然是有備而來, 準備了一個大口徑的塑膠管(目標區可擴大些)
這位老兄顯然是隨機起意的游擊隊, 居然徒手開挖
習慣集團軍作戰打群架Team Work的老美
休息是為挖更深的洞
混水可以摸魚, 爛泥可以掏象拔蚌
功拜垂成. 這位老兄掏出象拔蚌的殼(左手指尖旁), 卻鏟斷了美味的"象鼻子"
被象拔蚌拉進去了???
有樣學樣
狗狗也來湊一"腳" (我很懷疑牠知道人們在忙著挖什麼?)
完勝!!!
挖到了"殘兵敗將" (象鼻子"好像怪怪的)
似乎沒幾個完屍
這個好!!!
帶著戰利品, 踏著夕陽歸去!
(切記! 千萬別將您的工作服丟進洗衣機, 否則你喊老婆的名字, 她不會理你. 趕快搶著洗碗吧!)
事前的準備包括,在水岸邊的「Lawson’s Landing」那家釣具店,購買一張加州漁獵局的一日執照「Fishing License」、自備鏟子、水瓢、塑膠圓筒、水桶、以及適當的工作服裝。一張執照約$15元、每張執照可挖取10枚「象拔蚌」、戰利品不用另外付費(當然摃龜一隻都沒挖到,也不能退費)。由於開挖的海灘是位在退潮後的沙灘上,潮水愈後退的沙灘,尋獲「目標區」的機會愈大,所以務必掌握漲潮的時間和撤退路線。
★ 【讀行天下】
☆ [Lawson’s Landing] (707) 878 - 2726
137 Marine View Drive, Dillon Beach, CA 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