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2308 010.JPG

青山古道溪畔行, 飛龍在天貫淡蘭.

【虎爪石碇】22308 淡蘭古道(石碇段)

古道,也許被遮蔽在荒煙漫草中、也許被掩埋在粗暴的現代工程中,但是它們並不全然是一些作古的道路,它承載著先民的腳印與對這片土地的記憶,它們需要被活化。位於新北市石碇區的「淡蘭古道外按段」,從「雙溪口」到「石碇老街」全程約2000多公尺,大部分路段緊貼著「國道-5」的高架道路橋柱護坡、蜿蜒在「石碇溪」河畔的青山綠水鞍部,是一條風景秀麗的青山古道。走在古道上,我追尋著先民的腳印,讓自己的汗水滴落在古道上,為這塊土地感動,也為後世留下歷史記憶的傳承。

22308 020.jpg

石碇區的地標

22308 030.jpg

[淡蘭吊橋]前的觀景台

22308 040.jpg

石碇溪畔

22308 050.jpg

石碇溪

台灣地區古道形成的原因大約可分為四種歷史背景因素原住民狩獵和遷徙的路徑漢民族渡海來台墾殖的移動路線清國領台期間為了傳遞官文書而屯兵打通的官道日本據台期間為了進剿台灣原住民而修築的警備道路

1723清國雍正元年),清國剛平定台灣的朱一貴事件」,為了加強對台灣的控制實施了一府四縣二廳的行政編制台灣府轄下設立台灣縣鳳山縣諸羅縣彰化縣淡水廳澎湖廳。新成立的「淡水廳」,廳治設於「竹塹(新竹市)」,管轄的範圍包括從「大甲溪」以北到「貢寮」的「遠望坑」,與「噶瑪蘭」為界,疆域涵蓋了今日北台灣的基隆市、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及苗栗縣的沿海地區,是台灣政治、經濟重心〝靠北〞(向北偏移)的開始。

22308 100.jpg

[淡水廳]轄區包含大甲溪以北的台灣西北濱海地區 (網路照片)

22308 105.jpg

[竹塹]到福建省的平潭是跨台灣海峽最近的距離 (可能是[淡水廳治]設於新竹的原因)

1796清國嘉慶元年),吳沙帶領漳州泉州和廣東客家三地的羅漢腳流民)」襲奪蘭陽地區原住民的土地頭圍頭城)」建立據點是漢民族拓墾蘭陽平原的開始。其後由於漢民族墾殖的規模日漸擴大,在漢族移民內部或漢人與原住民間的衝突日益增加, 於是墾民籲請台灣府蘭陽平原收歸版圖,設官治理。1810年,清廷准於蛤仔難設廳,改名為「噶瑪蘭」,納入大清帝國的版圖。

22308 130.jpg

興建於日據時代的[新竹州政府] (今天的新竹市政府)

由於當時噶瑪蘭」的治安不安定,時有墾民間的族群衝突(如漳泉械鬥),還有海盜劫掠騷擾。因此,「淡水廳噶瑪蘭之間須保持交通暢順,萬一噶瑪蘭有事,淡水廳的兵力就可以迅速前往支援平亂因此官府計劃打通淡水廳噶瑪蘭之間的官道,派兵屯守巡邏以保障公文往返以及警備之用。

22308 110.jpg

[竹塹] 的城市佈局 (許多建築物至今仍然存在)

22308 115.jpg

日據時代的新竹東門 [迎曦門]

22308 120.jpg

每一任的"新竹市長"上台, 都要畫蛇添足"施工美化"惡搞古蹟東城門, 破壞古蹟.

22308 125.jpg

不知道是哪位豬頭市長任內, 將馬路逼近到城門口, 公然破壞新竹市的文化資產.

清國治理台灣期間為了確保官文書傳遞暢通在各重要的官道沿途設置了鋪遞站」,這概念和美國在19世紀電報問世之前東西岸間小馬快遞Pony Express」的驛站類似,其傳輸郵件的功能形同今天的郵局,只是他們在各〝鋪〞配置了武裝保全〝鋪兵〞。

22308 135.jpg

位於加州首府sacramento的[小馬快遞]紀念銅像  (美國人沒有斬首銅像的癖好, 所以百餘年來安然無恙)

22308 140 小馬快遞Ft Churchill驛站紀念牌.JPG

設於軍事營地內的[小馬快遞]驛站路線圖

22308 145 小馬快遞穿過內華達.jpg

號稱[全美最寂寞公路]的國道 US-50內華達路段, 也是[小馬快遞]的路線.

1815嘉慶20,台灣知府將北海岸的四個舖遞站淡水舖圭柔山舖金包里舖雞籠舖裁撤,移到新興的艋舺(萬華)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暖暖,各設有舖司郵局長)」一名舖兵保全)」四名,同時新設柑仔瀨(瑞芳)燦光寮三貂嶺。這七個舖遞站相連成的路線,可以說是第一代淡蘭官道」,路線大約是經由今天的萬華、瑞芳、三貂嶺、燦光寮、澳底、福隆、經「隆嶺古道」(宜蘭線鐵路「草嶺隧道」上方)進入蘭陽地區的頭城,堪稱是經由台灣東北角的〝海線〞「淡蘭官道」。

22308 150.jpg

22308 155.jpg

[隆嶺古道] 就在這個[舊草嶺隧道]的上方

22308 160.jpg

鐵軌被拔除之後,原本讓火車通過的 [舊草嶺隧道]轉型成腳踏車道

22308 165.jpg

然而由於漢民族的不斷墾殖壓縮了原住民的生活空間平埔族的凱達格蘭人被漢化泰雅族人則遠遁入更深山內使得族裔衝突風險降低時間就是金錢的驅使下民間商旅不斷的將淡蘭官道」的路徑向南側的內陸修正來縮短途中的交通時間

首先,先民們越過三貂嶺後,不走往燦光寮,而是直行至頂雙溪槓仔寮遠望坑,直接越過草嶺到大里簡抵達頭圍」,這便是今天的草嶺古道

道光初年姚瑩在《台北道里記》所記載的淡蘭古道,就是指這條經由草嶺的路線。1867同治六年 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噶瑪蘭,在三貂嶺段留下「金字碑」、在草嶺段留下「雄鎮蠻煙」、「虎字碑」的遺跡,成為淡蘭古道珍貴的歷史見證。

22308 205.jpg

[草嶺古道]路線圖

22308 210.JPG

細雨霏霏中的[遠望坑]

22308 215.jpg

[遠望坑]的梯田景觀

22308 220.jpg

[雄鎮蠻煙]碑

22308 225.jpg

[草嶺古道]途中

22308 230.jpg

[虎字碑]

1876清國光緒元年),沈葆楨奏請設立台北府」,淡水廳分割成雞籠廳」、「淡水縣」、和「新竹縣」,全隸屬於「台北府」管轄之下,這是台北市成為台灣的政治與經濟中心的開始。「雞籠廳」設置通判,兼理通商和煤務,也取代了「滬尾(淡水)」做為台灣國際口岸的地位,下轄「雞籠堡」、「金包里堡」、「三貂堡」、「石碇堡」。其中,主要產煤區的石碇堡,轄區範圍包括今天新北市的汐止區平溪區全部,瑞芳區南部,以及基隆市七堵區暖暖區的全部。

滿清末年的石碇已經是個繁榮的城鎮除了有傳統的煤礦,移居該地的漢族移民還修築水圳,引用「石碇溪」的溪水來灌溉,種植水稻糧食和種植大菁、樟腦和茶葉等經濟作物,使石碇成為繁榮的礦產與農產品的集散地;於是,不斷往南修訂的淡蘭古道也進入了這個山城

22308 300.jpg

沈葆楨奏請設立[台北府], 並於1884年興建[台北城], 是台北市成為台灣政經中心的開始,

沒有歷史素養的台北市議員, 要求撤除台北市政府大廳的[沈葆楨廳]名牌.窩囊的北市府官員居然照辦.

22308 305.jpg

[縣道-106乙]進入石碇區的隧道, 高懸[石碇堡]字樣.

1838,清國在台灣的最高軍政長官「台灣兵備道」姚瑩,曾經擬訂一條「淡蘭官道」的新路線,準備從艋舺出發後,經由古亭、深坑、萬順寮、楓子林、到石碇,然後經過坪林、石牌、到礁溪,路線較原本的「淡蘭官道」更短,終點距宜蘭更近。可惜的是,

1842年清國和英國間的「鴉片戰爭」中,姚瑩奉命防守台灣、伺機截擊英軍船團。未料這位求功心切的大將軍,居然將一艘受到颱風侵襲而擱淺在台灣海岸的英國商船,謊報是〝被擊潰的英軍〞,將全部船員予以拘捕斬首,並虛報戰果。事跡被英軍揭發後,姚瑩被撤官調離台灣,他所擬議的「淡蘭官道」也就不了了之。然而,民間商旅卻已經廣泛的使用這條路徑,被稱為「淡蘭便道」。

22308 410.jpg

清國嘉慶年間泉州人李石國來到石碇城外雙溪口」的附近墾殖。該地位在「石碇溪永定溪匯流成景美溪的河口,地處「員潭子坑」外圍的高地,被稱「外按」。因此,這一段昔日的交通要道「淡蘭古道」也被稱為「外按古道」。

隨著時代變遷,昔日的淡蘭古道早已被現代化的公路取代逐漸掩沒在荒煙蔓草中幾年前,國道-5北宜高速公路的施工單位在石碇地區整地時,意外的使部份淡蘭古道古水圳的遺址出土,引起地方人士的重視於是石碇鄉公所在國道-5通車後,沿著石碇溪」南雙溪口外拓員潭子坑之間重建了這條「淡蘭古道」步道,以供遊客休閒健行,及緬懷先民奔走於淡蘭古道風采。

22308 400.jpg

22308 415.jpg

我從台北捷運「景美站」2號出口旁的「景美國中」,搭乘欣欣客運「666號」景美開往烏塗窟的公車,在石碇的「雙溪口」站下下車。駕駛員D8718高樹生先生,是我見過最熱心負責的優良駕駛,沿途逐站預報到站站名、每站殷勤叮嚀上下車的乘客注意安全、甚至沿途車輛啟動、轉彎、停車,都會不厭其煩的廣播提醒乘客抓緊扶手。快樂歡欣的聲調將愉悅的心情感染給全車乘客,乘客和駕駛先生在熱絡的問好和道別互動中,使得欣欣客運的這班「666號」成為真正的「幸福公車」。

22308 500.jpg

[新豐車站]的電梯, 故障的日子多於使用的日子, 我們深切懷疑這是[台鐵]採購弊案的結果.

22308 505.jpg

EMU800系列電聯車是在新豐組裝

22308 510.jpg

22308 515.jpg

22308 520.jpg

台北捷運[景美站]二號出口的[東北大餅]

22308 525.jpg

熱騰騰的大餅出爐喽!

22308 530.jpg

22308 535.jpg

22308 540.jpg

來到「雙溪口」,一下車就看見橫跨「石碇溪」的紅色吊橋,「淡蘭吊橋」。橋頭處有一座觀景台,吊橋就是「淡蘭古道」入口;巧合的是,台北「縣道-106乙」在這裡剛好有一個隧道,在隧道口的上方書有「石碇堡」,古地名與古道相互呼應,令人激賞按讚。

22308 600.jpg

22308 605.jpg

22308 610.jpg

22308 615.jpg

22308 620.jpg

22308 625.jpg

22308 630.gif

我站在「淡蘭吊橋」上,俯瞰著「石碇溪」河谷,溪石嶙峋,溪水潺潺,我很難想像,百餘年前,船隻可經由這個溪谷,溯水航行到「石碇老街」。

22308 635.jpg

22308 640.jpg

22308 645.jpg

22308 650.jpg

走過「淡蘭吊橋」,「淡蘭古道」緊貼著「國道-5」高速公路的高架護牆修築,使得步道的一邊是高聳的人工水泥牆壁、另一邊則是天然的河川溪谷,上頭是供車輛疾馳飛奔的「淡蘭高速公路」、腳下卻是一步一腳印的「淡蘭古道」步道,對比詭異,十分有趣。

22308 655.jpg

2006年竣工啟用的[淡蘭吊橋]

22308 660.jpg

[烏來杜鵑]是台灣特有的原生種植物, 生長在烏來山區北勢溪的岩壁縫隙

22308 665.jpg

1984年興建[翡翠水庫]淹沒烏來杜鵑原生地, 被迫遷地復育.

22308 670.jpg

22308 675.jpg

22308 680.jpg

[淡蘭古道]步道緊貼著[國道-5]的護土牆修築

用心良苦的「石碇鄉公所」(現在的區公所),沿著步道廣植桂花和樹蘭花,兩者都是香花植物,使得行走在這段步道上,空氣中總是瀰漫著淡淡的香氣。我的故鄉「竹篙屋」,庭院中以種植許多這兩種香花,使我對這種芳香的氣味格外熟悉有感。

22308 685.jpg

桂花

22308 690.jpg

木蘭花

22308 695.jpg

22308 700.jpg

22308 705.jpg

22308 710.jpg

22308 715.jpg

22308 720.JPG

22308 725.JPG

22308 730.jpg

22308 735.jpg

昔日耕耘茶山時, 用來傳輸茶葉的[流籠]軌道

22308 740.jpg

22308 745.jpg

22308 750.jpg

步行約25分鐘,步道接上「外按橋」馬路。我被公路上的牌樓吸引,於是走過橋面一探究竟,結果讓我意外找到楊敏郎老師的「泥畫屋」。與名畫家、雕塑大師、田園詩人、作曲家一席深談,讓我的古道行更多了一份人文與藝術的豐收。

請參閱趴趴虎的部落格 22309  色即是空的泥畫家》)

22308 755.jpg

從[外按橋]俯瞰[石碇溪]

22308 760.jpg

22308 765.jpg

楊老師的[秘密花園]

22308 770.jpg

1895年,清國在「甲午戰爭」中敗給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引起台灣人的「乙未抗日」戰爭,以武裝抗拒日本的殖民統治。石碇的陳捷陞和深坑的陳秋菊堂兄弟兩人,是當地的抗日領袖,他們利用丘陵山地的地形優勢當掩護,給予日軍痛擊,造成日軍損失慘重,但是四處竄逃卻使日軍難以追捕。但是,後期在「總督府」的懷柔政策下,陳捷陞知道無法扭轉戰局,不得不接受招降,並負責拓寬修築坪林附近的「淡蘭古道」,就是後來的「北宜公路」。由於陳捷陞的功蹟顯赫,受到日本人的讚賞,於1920年(大正9年)成為新設立的「石碇庄」首任庄長。據說,目前在「楓子林」還留有他昔日的故居一棟,「金瓜寮溪」畔的「陳吉記古厝」也曾是他的資產之一,算是日據時期石碇地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縣道-106乙」的「外按橋」公車站牌旁,立有一座「陳翁捷陞紀念碑」和紀念涼亭。紀念碑的本身外觀看起來頗有年份,讓我誤以為是日本人立的,但是旁邊有一座很驢的紅白中國式涼亭,非常不搭,卻給我「解惑」,紀念碑是1957年老蔣時代立的。

22308 775.jpg

陳捷陞先生紀念碑

22308 780.jpg

22308 785.jpg

造型特殊的[石碇]石柱

22308 790.jpg

22308 795.jpg

經由柏油路面走回「外按橋」的南端,繼續我的「淡蘭古道」行。沿著柏油路繼續前行,約一百多公尺即向左岔進石板步道,開始後半段的「淡蘭古道」。

22308 800.jpg

22308 805.jpg

在一處「觀景台」向左轉急下幾個階梯之後,這條步道完全脫離「國道-5」高速公路的橋墩,接下來是一幕幕令人驚喜的廠景。首先,石板的步道突然消失,轉變為碎石子路,並且忽然就鑽進入了樹林裡,溪畔的雜木林子綠意盎然,步道曲折蜿蜒平緩好走,頗有古道的氛圍。

22308 810.jpg

清幽的古道

22308 815.JPG

步道平坦易行

22308 820.jpg

裸露的岩層, 可看到沉積岩與沙頁岩交相層疊的地質現象

22308 825 rock.jpg

22308 830.jpg

22308 835.jpg

22308 840.jpg

22308 845.jpg

途中有一方型涼亭,高懸在溪谷的懸崖邊上,林木蒼鬱、河谷深邃,非常的具有禪意。

22308 850.jpg

22308 855.jpg

22308 860.jpg

22308 865.jpg

22308 870.jpg

5分鐘路程,步道走出森林,更緊臨著溪谷,一顆巨大的岩石佇立在河道中,旁邊是跨越小溪澗的小橋,遠處的「石碇老街」已經遙遙在望,天際線是一道造型優美的高架「國道-5」,以弧形曲線盤繞更遠處的青山而去。繼續沿著溪畔前行,來到溪邊狹壁處,就是當年的「古水圳」遺跡。可惜,粗糙的棧道施工,竟全然漠視水圳遺跡的人文價值,徹底將水圳掩蓋在棧道下,連一塊說明告示牌都未設立,更別說開設「視窗」,讓遊客一窺先民的心血和智慧。我在棧道上鳥瞰溪流,為護漁成功的肥碩鯉魚按讚,也為被掩蓋不見天日的「古水圳」叫屈,畢竟它是漢人開墾石碇,形成聚落的源泉啊!

22308 875.jpg

22308 880.jpg

22308 885.jpg

22308 890.jpg

22308 895.jpg

22308 900.jpg

22308 905.jpg

22308 910.jpg

22308 915.jpg

22308 920.jpg

22308 925.jpg

22308 930.jpg

22308 935.jpg

22308 940.jpg

22308 945.jpg

22308 950.jpg

經過「古水圳」遺跡棧道之後,步道的左前方不遠處就是步道終點的「員潭子坑橋了」。最令人讚嘆的是那一排聳立在河谷中的「國道-5」高速公路的高架橋墩,據說最高的高達65公尺,幾乎是23層樓的高度。它們高舉著弧形曲線的高速公路,彷彿是飛龍在天遨遊在石碇的天空。

22308 952.jpg

22308 954.jpg

22308 956.jpg

22308 958.jpg

22308 960.jpg

22308 962.jpg

22308 964.JPG

22308 964a.jpg

22308 970.jpg

22308 972.jpg

22308 974.jpg

22308 976.jpg

22308 978.jpg

地面上,「淡蘭古道」靜悄悄的穿過半邊街的「石碇西街」,依傍著「石碇溪」的河水,流淌進入「石碇老街」,訴說著屬於「吊腳樓」的故事。

22308 980.jpg

22308 982.jpg

22308 984 雀榕 新北珍貴樹木204號.jpg

22308 986.jpg

22308 988.jpg

22308 990.jpg

22308 991.jpg

22308 992.jpg

22308 993.jpg

22308 994.jpg

22308 995.jpg

22308 996.jpg

22308 997.jpg

22308 998.jpg

★【讀行天下

  • [淡蘭古道石碇段]  

    捷運景美站二號出口景美國中門口搭乘欣欣客運#666往烏塗窟公車

    雙溪口站下車就是淡蘭吊橋」,也就是淡蘭古道的起點

    步道終點在石碇國小」,可在老街享受美食後石碇國小站搭車返回市區

  • [文山草堂] 無菜單蔬食餐廳 (02) 2665-1688        (0933) 615-950 週一和週二公休

    @ 新北市石碇區碇格路(-47)二段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趴趴虎的部落格 的頭像
    趴趴虎的部落格

    趴趴虎的部落格

    趴趴虎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